成長過程中,哪些道理讓人懂之恨晚?
她享學苑
每晚九點,她享學姐陪你讀好書。
GIF
◆ ◆ ◆
文 | 她享學姐
GIF
1.
每當有了想要的東西,先靜下心來想想我有什麼。
在我年齡較小的時候,是很恐懼自己產生需求的,因為母親的小氣讓我時刻體驗著我沒有資格獲得。我不喜歡和優秀的人相處,他們身上有我渴望的東西,我用嫉妒使得自己遠離他們。
幸運的是我長得比較好看(曾經),成績也不錯,所以自信總有收入來源。
當我進入青春期開始對異性產生好奇,起初喜歡女生是逃避的,覺得自己沒有資格,缺乏主動交流的自信。
青春期的荷爾蒙使得我越發強烈的渴望了解異性,但沒有自信作為行動的助力,我開始本能使用一種混沌的自信借用方式。
把從學業上獲得的自信,借用到追求異性上。
這種方式的追求就是典型的直男癌,當這次考得比較好,就自信爆棚,大聲說愛你,自信消耗一空又會遠遠的躲著,從沒有時間與心力靜下來看看,那個姑娘想要什麼,喜歡什麼,是怎麼看待我的。所以我一次次體驗著被拒絕,一次次投注出去的自信石沉大海。
一個糟糕的循環開始產生:學業的自信一次次在追求女生那裡被打擊,我的自信無法推動我不斷完善自我,而是不斷虧空。
現在想一想,我有了渴望,卻不知道如何交換。
那時候的我有時間、快樂和溫柔,這些都可以給她看,然後問問她,願不願意和我換。
我和很多人一樣,在大學期間有過創業的想法,三次都失敗了,都因為我沒想清楚我有什麼。
第一次是自己一個人創業,在大二的時候,想自己創辦社工組織,各方面策劃都已經完善,就屁顛屁顛跑去民政註冊,第一天跑錯地方了,江干市民中心和杭州市民中心不是同一個地方。
第二天去是因為少材料,沒有場地證明,跑回學校老師開了證明之後說還要去個什麼地方確認蓋章。
之後兩天是周末,周一的時候再去註冊,才發現自己沒有申請資格,需要3-4張社工證明,兩個老師願意幫我,還差一張怎麼都找不到,當時很生氣,為什麼那個老師這麼小氣,那天我坐在民政門口到半夜都沒想通。
我想借用老師的社工證,需要的是老師的信任,有兩個老師經常互動,我幫他們跑了不少項目,所以他們信任我,還有另一個老師只是上課比較熟,沒有任何信任關係,就不應該借我。
我現在有的不足以支撐我獲得想要的,所以要先去積累,然後再去換。
後來取得了那位老師的信任,但已經沒有了那份幼稚的激情,想法變得複雜又缺乏志同道合的人支撐,不了了之了。
我的第一次辦社工組織失敗,是因為我缺少了很多積累:
1.社會閱歷:與民政打交道的經驗
2.堅定的合作友誼,共同分擔很多時間壓力
3.資源提供者的信任
後來兩次失敗都是因為沒有任何經濟知識,就像奶茶店拉贊助的閱歷水平,就想玩成人的遊戲。
不少公務員朋友找我諮詢過,覺得生活在體制很無聊,問我要不要出去,他們都犯了和我同樣的錯誤,有了想要的東西,卻沒有考慮自己有什麼,發現不足之後,沒有積累意識。
為什麼要離開體制?因為沒有自己想要的。
想要什麼?成功與激情。
怎麼獲得?離開體制。
離開體製做什麼?不知道~
離開體制想要做什麼?賺錢、奮鬥的感覺。
你現在能做到嗎?不能。
你現在有什麼?不知道。
起碼有時間,有網路資源,對吧?對。
用時間和網路資源配合,換取專業能力,再用專業能力和時間,換取經濟能力。
我們每個人的基礎賬戶裡面都有時間,時間配合現在擁有的能換取更有價值的東西,不斷用時間加工現有的東西提高其價值,總能慢慢接近渴望的。
GIF
2.
沒什麼東西可恐懼的,我們天生具備極強適應能力,使得我們痛苦的是逃避。
我以前舉過的一個極端的例子,火車站的廁所,在門口就能聞到臭味,你要是憋著一股氣,匆匆的跑去廁所,只要一個換氣,能吐三天。
如果你在遠處聞到臭味,就能一點點的接近,不斷地去適應,進了廁所不會那麼特別臭的,我們已經適應了這種味道。
很多人願意忍受糟糕的關係,糟糕的婚姻,都是在恐懼一個人。害怕只有自己一個人的時候,沒有能力承擔生活的需要。在想像裡面的恐怖都是最令人恐懼的,倘若試一下,你能發現自己能適應。
如果你不相信我說的,你可以嘗試一下。
鬼屋,當恐怖的東西出現的時候,你就盯著他看,看他的材質,看他的光澤,很快恐懼就會消退。
或者你找一個恐怖圖片,一直看,不要有任何想像。
恐怖片愛好者一定有這樣的體驗,恐怖片之所以恐怖,他是和整個環境聯動的,藉助我們的想像,恐怖片才達到效果。只要不去想像,那些恐怖的意向就能慢慢適應。
GIF
3.
去了解自己比懂什麼道理都重要。
a.
我想知道我為什麼人際關係不好。
你在人際關係中是怎麼表現的?
和絕大部分人一樣,我也不知道為什麼他們不喜歡我。
你應該很在乎他們的看法吧。
不是吧,我覺得自己蠻正常的。
既然自己人際關係不好,那就自己一個咯,為什麼非要把人際關係變好呢?
一個人會很孤獨啊,你不覺得一個人沒有朋友會很奇怪嗎?
誰覺得奇怪?
大家啊...
他們的看法重要嗎?
當然重要啊。
那為什麼我剛才問你很在乎他們的看法的時候,你否定了我?
這~
是習慣性否定吧,比較在乎別人的看法,所以比較想要表現自己的好,當別人說了什麼的時候,需要先否定一下,然後來發表自己的觀點。
... ...
繼續探索:為什麼使用習慣性否定?
b.
我想緩和和我父親的關係。
你們的關係怎麼了?
他經常指責我,我們的交流方式就是互相指責。
他一般什麼問題指責你?
... ...
指責的對嗎?
有道理吧,但是我不喜歡他總是這樣評價我。
既然他這麼糟糕,你為什麼還要緩和和父親的關係呢?不是應該恨他嗎?
可他有時候也很好的,就是喜歡評價我這個毛病讓我很難受。
你希望父親怎麼看待你?
我其實很努力的,但是他一直覺得我不好。
你希望父親覺得你好,認可你對嗎?
對的。
那你希望的是父親評價你好,你討厭的不是父親評價你,而是評價你不好。既然你希望父親評價你好,你需要怎麼做?
不知道。
了解父親的評價系統,知道他什麼時候會給出好的評價。
他太嚴格了,我做不到的。
那使得你痛苦的就是你明白,自己是無法滿足父親的,無能為力的感覺。
c.
我覺得我小孩有演繹人格,總是愛表演,特別需要表現自己,獲得別人認可。
你覺得你需要別人的認可嗎?
需要啊。
那你的孩子為什麼不可以?
但是這樣會讓別人反感啊...
除了你之外,有人反感你的孩子嗎?
不知道...沒人明確表示過...
你始終壓抑著自己表現的慾望,你孩子愛表現讓你不爽了,你不是擔心別人反感你的孩子,你是自己反感。
以上三個案例都只是個案,濃縮之後會顯得武斷,還原一個案例需要我至少5個小時,所以只能犧牲一下大家的情緒了。
我們每天都在接觸新的東西,但所接觸到的東西都是被我們處理過的。只有足夠了解自己,才能通過逆推還原真相。只有還原了真相我們才能在現實中成長和成熟,不然一直都是循環。
-END-
TAG:她享學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