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幾味中藥的古今不同

幾味中藥的古今不同

中藥的古今不同

(上)

古方所用中藥,

當時效驗顯著。

而本草載其功用

鑿鑿者,今依方

施用竟有應與不應。

清代

徐大椿

作者:吳鏑 全國中藥特色技術傳承人(2014級)

單位: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 藥學部

在參用古代經方時,常出現「證准、方對、葯不靈」的現象,究其原因,或因中藥古今同名異物,或因中藥古今同物異名,亦或因入葯部位有別。所以我們應探尋藥物本來面貌,根據具體性質區別對待,按照其固有的藥名和藥性功能加以應用,以收到理想的臨床療效。

太極

 色

鄧偉標 

00:00/05:32

紫參

從《神農本草經》、《名醫別錄》、《證類本草》所記載紫參的功能看應為蓼科中藥拳參。從《新修本草》、《圖經本草》的形態描述及主治可以看出其所述的紫參為蓼科植物拳參根莖。《金匱要略》所載「紫參湯」中的紫參亦是拳參。陶弘景雲:「今方家皆呼(王孫)名黃昏,又雲牡蒙,市人亦少識者」。而紫參又恰有牡蒙之別名,形成異物同名,故至王孫(巴山重樓)與紫參混淆。後世紫參、牡蒙、王孫相混而用者甚多。明朝李時珍在《本草綱目》對這種混亂現象作了客觀的分析,至此紫參的本草考證逐漸明晰。在《中國植物志》紫參為唇形科植物華尾鼠草,《中華本草》以紫參為異名的中藥有4個,分別是拳參、草血竭、石見穿和紅骨參。

《神農本草經》:味苦辛,寒。主心腹積聚,寒熱邪氣,通九竅,利大小便。一名牡蒙。

《名醫別錄》:微寒,無毒,療腸胃大熱,唾血、衄血、腸中聚血、癰腫諸瘡,止渴,益精。一名眾戎,一名童腸,一名馬行。生河西及宛朐山谷,三月采根,火炙使紫色。

《本草圖經》:苗長一、二尺;根淡紫色如地黃狀;莖青而細,葉亦青,似槐葉,亦有似羊蹄者;五月開花,白色似蔥花,亦有紅紫而似水葒者;根皮紫黑,肉紅白色,肉淺而皮深。

《新修本草》:味苦、辛,寒、微寒,無毒。主心腹積聚,寒熱邪氣,通九竅,利大小便。療腸胃大熱,唾癰腫諸瘡,止渴,益精。

《本草綱目》:按神農及吳普本草紫參一名牡蒙。陶弘景亦曰:今方家呼紫參為牡蒙,其王孫並無牡蒙之名,而陶氏於王孫下乃雲,又名牡蒙,且無形狀,但古方所用牡蒙,皆為紫參;後人所用牡蒙,乃王孫非紫參也。不可不辨……蓋紫參止治血證積聚瘧利,而王孫主五臟邪氣痹痛療百病之文,自可推也。

連翹

連翹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列為下品。《本草圖經》提到有大翹、小翹二種,生下濕地或山崗上;葉青黃而狹長......其小翹生崗原之上;葉、花、實皆似大翹而細。《本草經集注》記載連翹處處有,今用莖連花實也。此時的連翹應為藤黃科金絲桃屬植物的地上部分。自唐朝以後「惟用大翹子,不用莖花也」。宋朝連翹以藤黃科植物為主,但已出現木犀科植物果實用作連翹的記載「一種似椿實之未開者,殼小堅而外完」。此後木犀科植物作為連翹的情況逐步發展。民國以後逐步確立連翹為木犀科植物連翹的乾燥果實。從本草文獻記載看歷史上只有大翹、小翹之分,老翹、青翹的區分應在建國前後。

《神農本草經》:味苦,平。主寒熱,鼠瘺,瘰癧,癰腫,惡創,癭瘤,結熱,蠱毒。一名異翹,一名蘭華,一名軹,一名三廉。生山谷。

《本草經集注》:翹根,味甘,寒、平,有小毒。主治下熱氣,益陰精,令人面悅好,明目。久服輕身,耐老。以作蒸飲酒病患。生嵩高平澤。二月、八月采。

《本草經集注》:一名異翹,一名蘭花,一名折根,一名軹,一名三廉。生太山山谷。二月采,陰乾。處處有,今用莖連花實也。

《新修本草》:連翹有兩種,大翹、小翹。大翹葉狹長,如水蘇,花黃可愛,生下濕地,著子似椿實之未開者,作房翹出眾草。其小翹生崗原之上,葉花實皆似大翹而小細,山南人並用之。今京下惟用大翹子,不用莖花也。

《本草圖經》:有大翹、小翹二種,生下濕地或山崗上;葉青黃而狹長......其小翹生崗原之上;葉、花、實皆似大翹而細。

《證類本草》:今南中醫家說云:連翹,蓋有兩種:一種似椿實之未開者,殼小堅而外完,無跗萼,剖之則中解,氣甚芬馥,其實才幹,振之皆落,不著莖也。一種乃如菡萏,殼柔,處有跗萼抱之,無解脈,亦無香氣,干之雖久,著莖不脫,此甚相異也。

今如菡萏者,江南下澤間極多。 如椿實者,乃自蜀中來,用之亦勝江南者。據本草言:則蜀中來者為勝,然未見其莖、葉如何也。

枸杞、枸杞子

枸杞的藥用記載始於《神農本草經》,性味為苦寒。但其統而論之,並未有根、莖、葉、實之分。《名醫別錄》中將根、葉、子分而論之,認為枸杞味苦寒,子微寒。後世延續「子微寒」的觀點。至五代的《藥性論》枸杞子藥性記載首次變為「甘平」。其後至宋代基本延續「枸杞苦寒,子微寒,無毒」的觀點,在宋代以前枸杞多指全株枸杞。枸杞子單獨入葯是宋代及宋代以後。今枸杞子為茄科植物寧夏枸杞的乾燥成熟果實。

《神農本草經》:枸杞,味苦,寒。主五內邪氣,熱中消渴,周痹。久服,堅筋骨,輕身不老。

《名醫別錄》:枸杞根大寒,子微寒,無毒。主治風濕,下胸脅氣,客熱頭痛,補內傷,大勞、噓吸,堅骨,強陰,利大小腸。久服耐寒暑。……常山及諸丘陵阪岸上。冬采根,春夏采葉,秋采莖實。

《千金翼方》:枸杞味苦,寒。根∶大寒;子∶微寒,無毒。……一名杞根,一名地骨,一名枸忌,一名地輔,一名羊乳,一名卻暑,一名仙人杖,一名西王母杖。生常山平澤及諸丘陵阪岸,冬采根,春夏采葉,秋采莖、實,陰乾。

《本草衍義》:枸杞當用梗皮,地骨當用根皮,枸杞子當用其紅實,是一物有三用。其皮寒,根大寒,子微寒,亦三等。今人多用其子,直為補腎葯。

《本草綱目》:古者枸杞、地骨皮取常山者為上,其他丘陵阪岸者可用,後世惟取陝西者良,而又以甘州者為絕品。今陝西之蘭州、靈州、九原以西,枸杞並是大樹,其葉厚、根粗;河西及甘州者,其子圓如櫻桃,暴干緊小,

少核,干亦紅潤甘美,味如葡萄,可作果食,異於他處者。

茺蔚子、益母草

《神農本草經》中記載的充蔚子,藥用部分不是種子,是植物全草。為鮮品,多搗碎取汁。《廣雅》云:益母,充蔚也。西晉時期郭璞云:今茺蔚也。葉似荏,方莖白華,華生節間。陶引居云:今處處有,葉如荏,方莖。描述中茺蔚的葉片形態和花的顏色與現在益母草有差異。此時的《本草經集注》《新修本草》皆稱茺蔚。《本草圖經》、《廣濟方》始見益母草之名。《本草綱目》載「穗內開小花,紅紫色,亦有微白色者」,時珍認為是同一物種具有兩種不同顏色的花。《植物名實圖考》指出白花者為南方濕地春時生一種野脂麻,為舊說益母草。紫花者多生於北方,出於後世,為現在藥典收錄品。《本草綱目》提出益母草根、莖、花、葉的作用與其種子茺蔚子藥效不同,要分別應用。建國後《藥典》將紫花益母草的果實和全草分別收載,並將其稱為茺蔚子和益母草。

《神農本草經》:味辛,微溫。主明目益精,除水氣。久服輕身,莖主癮疹,可作浴湯。一名益母,一名益明,一名大札,生池澤。

《本草經集注》:茺蔚,今處處有,葉如荏,方莖,子形細長三棱。方用亦稀。(《大關》卷六,《政和》亦五三頁)

《本草圖經》:謂其葉似荏,其子黑色,似雞冠子,九月采實。《廣濟方》療小兒疳痢困垂死者,取益母草煮食之,取足,瘥止,甚佳。

本草綱目》:莖方如黃麻莖。其葉如艾葉而背青,一梗三葉,葉有尖歧......四、五月間,穗內開小花,紅紫色,亦有微白色者.....其草生時有臭氣,夏至後即枯,其根白色。

本草綱目》:益母草之根、莖、花、葉、實,並皆入葯,可同用。若治手、足厥陰血分風熱,明目益精,調女人經脈,則單用茺蔚子為良。若治腫毒瘡瘍,消水行血,婦人胎產諸病,則宜並用為良。蓋其根、莖、花、葉專於行,而子則行中有補故也。

植物名實圖考》:時珍辨甚晰今南方濕地春時生一種野脂麻,其葉與紅花益母葉如艾蒿有杈歧者不類,俗名謂之白益母草。

白朮、蒼朮

術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一名山薊。梁代陶弘景將術分為赤朮和白朮,至宋代《政和本草》始有蒼朮之名。《本草蒙筌》曰:「又種色蒼,出茅山乃名蒼朮」。《神農本草經》中的術應為蒼朮,《傷寒雜病論》和《金匱要略》提到的術亦是蒼朮。蒼朮性味為辛苦溫,白朮為苦甘溫。古代本草中有大量的成方收載蒼朮「久服可輕身延年不飢」,白朮無「主風寒濕痹死肌,痙、疸」和「久服延年不飢」之功。蒼朮、白朮區分始於梁代陶弘景,明確於唐代藺道人《仙授理傷續斷秘方》,闡明於宋代寇宗奭《本草衍義》,發展於後世諸醫家。現代白朮為菊科植物白朮的乾燥根莖,蒼朮為菊科植物茅蒼朮或北蒼朮的乾燥根莖。

神農本草經》:術,味苦,溫。主風寒濕痹死肌,痙疸,止汗,除熱,消食,化作煎餌。久服,輕身延年,不飢。一名山薊,生山谷。

《本草經集注》:術乃有兩種,白朮葉大有毛而作椏,根甜而少膏,可作丸散用。赤朮葉細而無椏,根小苦而膏,可作煎用。

《本草衍義》:蒼朮其長如大小指,肥實,皮色褐,氣味辛烈……白朮粗促,色微褐,氣味亦微辛苦而不烈。

《本草崇原》:凡欲補脾,則用白朮,凡欲運脾,則用蒼朮,欲補運相兼,則相兼而用,如補多運少,則白朮多而蒼朮少,運多補少,則蒼朮多而白朮少,品雖有二,實則一也。」其實白朮與蒼朮二者性味、功效應用同中有異,主治證候不盡相同,臨證還需辨別應用。

羌活、獨活

《神農本草經》「獨活」條下稱:「獨活,一名羌活,一名羌青,一名護羌使者,生川穀。」羌活最早是作為獨活的異名而出現的。魏晉時期的《吳普本草》「獨活,一名胡王使者。」陶弘景《名醫別錄》亦云:「一名胡王使者,一名獨搖草。草得風不動,無風自動。生雍州或隴西南安。」晉時羌人為胡人,部落首領稱以胡王,此時尚認為羌活是獨活的別稱。唐《藥性論》始將獨活、羌活分開。而《大明本草》、《本草綱目》仍認為是「一物二種」。現羌活為傘形科植物羌活或寬葉羌活的乾燥根莖及根。獨活為傘形科植物重齒毛當歸的乾燥根。

《藥性論》:獨活,治諸中風濕冷,奔喘逆氣,皮膚苦癢,手足攣痛勞損,主風毒齒痛。羌活,治賊風,失音不語,多癢血癩,手足不遂,口面歪斜,遍身痛痹,血癲。

《名醫別錄》:獨活,味甘,微溫,無毒。主治諸賊風,百節痛風無久新者。一名胡王使者,一名獨搖草。草得風不動,無風自動。生雍州或隴西南安。

《新修本草》:療風宜用獨活,兼水宜用羌活。

《大明本草》:獨活,是羌活母也。

《本草綱目》:獨活以羌活中來者為良,故有羌活胡王、使者諸名,乃一物二種也……後人以為二物者非矣。

《本草綱目》:獨活釋名,胡王使者《吳普》。

《葯鑒》:羌活乃「足太陽之君葯也,乃撥亂反正之主,大有作為者也,故小無不入,大無不通,能散肌表八風之邪」;獨活乃「足少陰經葯也,止奔豚、痛痙,治女子病瘤,寒濕足痹,非此不治」。

部分中藥古今同名異物或同物異名,亦或入葯部位有別,歷史久遠以致今人多難辨析。因參用古代經方尤須重視此類藥物,故尋根溯源歸納總結。歷代本草著述眾多,恐難閱覽周全,如有不當之處,歡迎指正。

衷心感謝神農本草精英會特約編審祝之友老師百忙之中予以指正。 衷心感謝神農本草精英會特約編審張繼老師與作者悉心交流,根據其本草考證寶貴經驗,作者對本文進行了增改,使依據更加充分、詳實。神農本草精英會是全國中藥人之家,歡迎有志於中藥事業的有識之士投稿,這裡匯聚的全國頂級中藥專家會為您答疑解惑,助您到達理想的彼岸。

本期編審:曹臣 袁如柏 朱永強

版面編輯:林家禕 吳鏑

本期主審:BARDO

第6期 總第55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神農本草精英會 的精彩文章:

TAG:神農本草精英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