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衛健委第一把火來了!2018家庭醫生簽約不再要求籤約率

衛健委第一把火來了!2018家庭醫生簽約不再要求籤約率

專業、權威、深度

醫藥行業報道盡在中部第一行業自媒體

大醫道

—MEDIMUST—

醫道君按:剛剛成立的衛健委的第一把火來了!4月3日,國家衛健委辦公廳《關於做好2018年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的通知》(國衛辦基層函〔2018〕209號,以下簡稱《通知》)印發。

伴隨著醫改重點向「強基層」的轉變,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已成為基層醫生工作的重要一部分。2016年確立,2017年發展,2018年,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將會迎來巨大的變化。

「只簽不約」將被大力遏制。今年家庭醫生簽約不再要求籤約率,而是提出把工作重點向提質增效轉變,做到簽約一人、履約一人、做實一人,提升居民對簽約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

減輕家庭醫生負擔。《通知》提出,鼓勵藥師、健康管理師、心理諮詢師、社(義)工等加入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團隊,以減輕家庭醫生的負擔。

設立「全科醫生津貼」項目。此次發布的《通知》中,就著重提出完善落實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保障政策。與此前不同的是,此次《通知》專門提出「設立全科醫生津貼項目」。《通知》要求有條件的地方在績效工資內部分配時設立全科醫生津貼項目,在績效工資中單列。提升全科醫生工資水平,使其與當地縣區級公立醫院同等條件臨床醫師工資水平相銜接。

同時人社部將發布《關於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績效工資政策保障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的通知》,明確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綜合激勵政策。

《通知》乾貨很多,體現了新組建的國家衛健委聽民聲順民意。

有業內人士表示,此通知改變了過去一些政策空中樓閣的現象,改變了過去簡單粗暴方便檢查組下來考核而不是方便群眾得到實惠的出發點,很接地氣。

但是,《通知》提出的一些「善舉」,比如「完善綜合激勵措施」,設立家庭醫生津貼等利好政策仍需要基層主管部門進一步落實,否則還可能會懸在空中。

醫道君梳理之後,提煉出以下6大亮點:

1.取消簽約服務率

以往,每年安排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都把簽約服務覆蓋率作為核心指標。比如2017年安排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時,就提出以省為單位要在85%以上的地市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簽約服務人群覆蓋率達到30%以上,老年人、孕產婦、兒童、殘疾人以及高血壓、糖尿病等重點人群簽約率達到60%以上,力爭實現全部建檔立卡農村貧困人口和計劃生育特殊困難家庭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全覆蓋。而這一規定被作為上級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和脫貧攻堅考核指標,極大的增加了基層醫務人員的負擔,同時引發了普遍的上等達標熱潮,導致簽約質量出問題。

今年,《通知》 要求合理確定簽約服務工作目標,通篇再沒有提「簽約服務覆蓋率」指標,只是各地要結合服務能力及資源配置情況,實事求是、科學合理確定簽約服務的工作目標。在穩定簽約數量、鞏固覆蓋面的基礎上,把工作重點向提質增效轉變,做到簽約一人、履約一人、做實一人,不斷提高居民對簽約服務的獲得感和滿意度。並明確要求不要盲目追求籤約率,不要層層加碼,同時要採取措施避免簽約服務數量下滑。

2.優先推進貧困人口簽約

《通知》要求,優先做好重點人群簽約服務。要按照服務規範要求,做好老年人、孕產婦、兒童以及高血壓、糖尿病、結核病等慢性病和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的健康管理服務,加強防治結合,分類施策,保障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需要。

與此同時,今年《通知》特別提出要落實健康扶貧「三個一批」要求,優先推進貧困人口簽約,核實核准農村貧困慢病患者,有條件地區設計個性化簽約服務包。

3.提出「加強」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團隊,減輕家庭醫生非醫療事務工作負荷。

長期以來,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為什麼會出現簽而不約,簽而不服務,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家庭醫生負擔太重,今年《通知》明確提出,鼓勵藥師、健康管理師、心理諮詢師、社(義)工等加入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團隊,發揮鄉鎮(街道)衛生計生專干、殘疾人專職委員等在簽約服務中的作用。同時,提出要逐步通過固定簽約醫生開展預約就診、定向分診,利用健康小屋或候診區開展健康自測及健康教育,發揮病人自我管理的主動性。鼓勵配備助手提供支持性服務,減輕家庭醫生非醫療事務工作負荷。

4.提出加強簽約服務技術支持五大措施。

一是發揮二級以上醫院作用,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供影像、心電診斷和遠程會診、培訓等服務。通過設置獨立的區域醫學檢驗、病理診斷、消毒供應等機構,實現區域資源共享。優先在貧困地區探索臨床決策輔助診斷系統在基層的應用。

二是做好轉診服務。加強家庭醫生與二級以上醫院專科醫生的緊密聯繫,對確需轉診的患者及時予以轉診或提供就醫路徑指導。二級以上醫院要指定專人負責對接,為轉診患者建立綠色通道。要通過信息化手段豐富家庭醫生上轉患者可選擇渠道,賦予家庭醫生一定比例的醫院專家號、預留床位等資源。

三是保障簽約居民基本用藥。合理配備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藥品,加快完善與二級以上醫院用藥銜接。

四是推廣實施慢病長處方用藥政策。在「合理、安全、有效」前提下,對病情穩定、依從較好的慢性病簽約患者,可酌情延長單次配藥量。協調相關部門探索制定慢病長處方標準和規範。經家庭醫生上轉患者回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就診時,可根據病情和上級醫院醫囑延用上級醫院處方藥品。

五是依託信息手段密切與簽約居民聯繫。加快簽約服務智能化信息平台建設與應用,依託網站、手機客戶端等手段,搭建家庭醫生與簽約居民交流互動平台,提供在線簽約、預約、諮詢、健康管理、慢病隨訪、報告查詢等服務。針對不同服務需求、季節特點、疾病流行等情況,定期精準推送健康教育資訊。

5.再一次提出要設立全科醫生津貼,完善綜合激勵政策。

《通知》要求,貫徹實施《關於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績效工資政策保障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的通知》(人社部發〔2018〕17號)。有條件的地方在績效工資內部分配時設立全科醫生津貼項目,在績效工資中單列。提升全科醫生工資水平,使其與當地縣區級公立醫院同等條件臨床醫師工資水平相銜接。

6.加強簽約服務的考核與評價,力戒形式主義。

《通知》要求各地要建立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考核評價機制,納入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績效考核範圍,定期組織考核,考核結果要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績效工資總量和主要負責人的薪酬掛鉤。要以目標為導向,完善以簽約對象數量與構成、服務質量、健康管理效果、居民滿意度、醫藥費用控制、簽約居民基層就診比例等內容為核心的評價考核指標體系,力戒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對編造簽約服務協議、弄虛作假等行為要嚴肅予以糾正查處。並明確提出,各地應當於2018年5月底前,在基層自查自評的基礎上,組織開展一次質量督查,我委將適時組織開展督導。考核結果要與家庭醫生團隊和個人績效分配掛鉤,堅持多勞多得、優績優酬。

附:

關於做好2018年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的通知

國衛辦基層函〔2018〕209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計生委: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和全科醫生隊伍建設,進一步做實做細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為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務,現就做好2018年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通知如下。

一、合理確定簽約服務的目標和任務

(一)合理確定簽約服務工作目標。各地要結合服務能力及資源配置情況,實事求是、科學合理確定簽約服務的工作目標。在穩定簽約數量、鞏固覆蓋面的基礎上,把工作重點向提質增效轉變,做到簽約一人、履約一人、做實一人,不斷提高居民對簽約服務的獲得感和滿意度。不要盲目追求籤約率,不要層層加碼,同時要採取措施避免簽約服務數量下滑。

(二)優先做好重點人群簽約服務。要按照服務規範要求,做好老年人、孕產婦、兒童以及高血壓、糖尿病、結核病等慢性病和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的健康管理服務,加強防治結合,分類施策,保障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需要。落實健康扶貧「三個一批」要求,優先推進貧困人口簽約,核實核准農村貧困慢病患者,有條件地區設計個性化簽約服務包。結合實際為殘疾人提供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鼓勵有條件地區將基本康復服務納入個性化簽約範圍。繼續做好計劃生育特殊家庭成員簽約服務工作。

(三)規範提供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居民可以自願選擇家庭醫生團隊簽訂服務協議,家庭醫生團隊按約定協議提供簽約服務。簽約服務採取團隊服務形式提供,鼓勵藥師、健康管理師、心理諮詢師、社(義)工等加入團隊,發揮鄉鎮(街道)衛生計生專干、殘疾人專職委員等在簽約服務中的作用。要逐步通過固定簽約醫生開展預約就診、定向分診,利用健康小屋或候診區開展健康自測及健康教育,優化服務流程,綜合提供連續的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鼓勵配備助手提供支持性服務,減輕家庭醫生非醫療事務工作負荷。

(四)鼓勵社會力量參與簽約服務。要擴大簽約服務供給,國家、集體、個人共同推進。鼓勵社會辦醫療機構在簽約服務中發揮積極作用,滿足居民多層次、多樣化的健康服務需求。支持發展與基本醫療保險相銜接的商業健康保險為健康管理需求項目提供保障。

(五)做實做細簽約服務各項任務。

1.統籌做好基本醫療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各地要積極創新豐富簽約服務方式,統籌做好基本醫療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家庭醫生團隊要對接簽約居民的服務需求,提供醫防融合、綜合連續的醫療衛生服務。

2.提高常見病多發病診療服務能力。要以優質服務基層行活動為抓手,開展常見病、多發病門診、急診和住院服務,有針對性提升門診疾病諮詢、診斷與治療能力。要重點加強高血壓、糖尿病、兒童常見病等專科服務能力建設。發展康復、口腔、中醫藥、心理衛生等專業能力建設,提高基層綜合診療能力。

3.推廣預約診療服務。積極推進通過手機客戶端、電話、互聯網等手段,開展分時段預約,方便簽約居民接受兒童保健、預防接種、健康體檢、慢性病管理等健康管理服務。建立預約就診機制,引導簽約居民優先利用簽約家庭醫生的診療服務。

4.加強簽約服務技術支持。發揮二級以上醫院作用,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供影像、心電診斷和遠程會診、培訓等服務。通過設置獨立的區域醫學檢驗、病理診斷、消毒供應等機構,實現區域資源共享。優先在貧困地區探索臨床決策輔助診斷系統在基層的應用。

5.做好轉診服務。加強家庭醫生與二級以上醫院專科醫生的緊密聯繫,對確需轉診的患者及時予以轉診或提供就醫路徑指導。二級以上醫院要指定專人負責對接,為轉診患者建立綠色通道。要通過信息化手段豐富家庭醫生上轉患者可選擇渠道,賦予家庭醫生一定比例的醫院專家號、預留床位等資源。

6.保障簽約居民基本用藥。合理配備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藥品,加快完善與二級以上醫院用藥銜接。有條件地區可開展藥物第三方配送,為簽約居民提供便捷服務。

7.推廣實施慢病長處方用藥政策。在「合理、安全、有效」前提下,對病情穩定、依從較好的慢性病簽約患者,可酌情延長單次配藥量。協調相關部門探索制定慢病長處方標準和規範。經家庭醫生上轉患者回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就診時,可根據病情和上級醫院醫囑延用上級醫院處方藥品。

8.開展個性化簽約服務。提供包括健康諮詢、評估、行為干預、用藥指導等個性化服務。結合實際鼓勵開展「菜單式」服務,提高簽約服務精準性。積極支持家庭醫生團隊為企事業單位、養老院、學校等功能社區提供簽約服務。在政策、技術、醫療安全保障到位的前提下,明確上門服務項目清單,完善服務標準和規範。

9.依託信息手段密切與簽約居民聯繫。加快簽約服務智能化信息平台建設與應用,依託網站、手機客戶端等手段,搭建家庭醫生與簽約居民交流互動平台,提供在線簽約、預約、諮詢、健康管理、慢病隨訪、報告查詢等服務。針對不同服務需求、季節特點、疾病流行等情況,定期精準推送健康教育資訊。

10.加強機構內部分工協作。家庭醫生團隊在提供全科診療服務的基礎上,加強與所在機構內部預防接種、婦保兒保、中醫、康復等相關部門之間的分工協作,推進專科服務與簽約服務的有效銜接。

二、完善落實簽約服務的保障政策

(一)完善綜合激勵政策。貫徹實施《關於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績效工資政策保障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的通知》(人社部發〔2018〕17號),按照「兩個允許」要求,協同相關部門統籌平衡與當地縣區級公立醫院績效工資水平的關係,合理核定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績效工資總量和水平,要向服務優質高效、群眾滿意度高、功能任務發揮好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傾斜。有條件的地方在績效工資內部分配時設立全科醫生津貼項目,在績效工資中單列。提升全科醫生工資水平,使其與當地縣區級公立醫院同等條件臨床醫師工資水平相銜接。

(二)合理確定簽約服務費。各地要明確簽約服務費標準,根據簽約服務人數按年收取服務費。簽約服務費由醫保基金、基本公共衛生經費和簽約居民付費等分擔。要充分發揮民政、殘聯、婦聯、扶貧辦等部門、企事業單位和公益基金、商業健康保險、長期護理保險等社會資金購買簽約服務的補充作用。簽約服務費作為家庭醫生團隊所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收入組成部分,可用於人員薪酬分配。

(三)完善醫保支撐政策。各地要協調相關部門建立符合實際、有利於提高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吸引力的基本醫保報銷政策,充分發揮醫保資金的槓桿作用,實現差異化的醫保支付政策,通過降低起付線、連續計算起付線、提高轉診住院報銷比例等措施,引導居民到基層就診。

(四)推進服務價格調整。各地要協調價格主管部門,合理調整簽約服務有關項目價格,特別是增補和調整充分體現家庭醫生團隊成員技術勞務價值的巡診、家庭病床、家庭護理等服務項目價格。

三、加強簽約服務的考核與評價

(一)嚴格落實行政部門對簽約服務的考核評價。各地要建立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考核評價機制,納入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績效考核範圍,定期組織考核,考核結果要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績效工資總量和主要負責人的薪酬掛鉤。要以目標為導向,完善以簽約對象數量與構成、服務質量、健康管理效果、居民滿意度、醫藥費用控制、簽約居民基層就診比例等內容為核心的評價考核指標體系,力戒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對編造簽約服務協議、弄虛作假等行為要嚴肅予以糾正查處。各地應當於2018年5月底前,在基層自查自評的基礎上,組織開展一次質量督查,我委將適時組織開展督導。

(二)認真實施基層機構對簽約服務的管理考核。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要建立完善機構內部管理考核工作機制,藉助信息化手段,提高數據採集、分析、利用的真實性和準確性。考核結果要與家庭醫生團隊和個人績效分配掛鉤,堅持多勞多得、優績優酬。

(三)加大對簽約服務的宣傳推廣。各地要充分利用各種信息傳播媒介,提高居民知曉率和利用率。要把握宣傳口徑,讓居民理解現階段簽約服務的內涵與標準,合理引導居民預期。2018年5月19日是第8個「世界家庭醫生日」,各地要集中舉辦主題宣傳活動,挖掘優秀家庭醫生、家庭醫生團隊的經驗典型,傳播以簽約服務促進健康管理的理念,營造全社會參與支持簽約服務的良好氛圍。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辦公廳

2018年3月29日

(信息公開形式:主動公開)

大醫道,醫療行業資源中心,是鄭州大學互聯網醫療與健康服務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的協同機構:醫療政策解讀,精準行業資訊,醫院管理研究,高端人才平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醫道 的精彩文章:

忌口的發物,真的有必要嗎?
跑步的好處這麼多,很多名人都推崇!

TAG:大醫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