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是為了放鬆自己,也是一種減輕壓力的方法!
中國是酒的故鄉,酒文化更是貫穿上下五千年。關於酒與健康的話題一直紛紛擾擾,有說喝酒有益健康的,也有說喝酒有害健康的。《英國醫學期刊(BMJ)》雜誌曾發表了一項研究表明,相對於忌酒和酗酒,適量飲酒可能會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生風險,但是也只是降低部分心血管疾病風險,而非全部心血管疾病。
孰是孰非就我個人而言是個量與質的問題,一般來說只要是「適量」至少也是無害的。如何飲酒才算適量?中國營養學會建議:成年人適量飲酒的限量值是成年男性一天飲酒量不超過半兩酒精,相當於750ml啤酒、250ml葡萄酒或75ml38°的白酒;女性一天飲用就的酒精量不超過0.3兩,相當於450ml啤酒、150ml葡萄酒或50ml38°的白酒。當然這只是全民適量的平均值,具體到每個人則可能會少一點或多一點,因人而易。
但是在很多人眼中,酒仍是有害的。門診上不少患者會跟我說:我一喝酒身體就不舒服,我是酒精過敏嗎?溝通中得知這些患者平時都有在服各種各樣的藥物,我想「不舒服」除了個體對酒精代謝慢外,有部分可能來自酒精與藥物的相互作用。
酒精在人體內的代謝主要是靠肝臟,肝臟中的「乙醇脫氫酶」將酒的主要成分——乙醇處理為乙醛,然後再經過「乙醛脫氫酶」作用生成乙酸,最終排出體外。酗酒者酩酊大醉,主要是因為大量的乙醛滯留體內導致。由此可見,如果能夠儘快促成「乙醇——乙醛——乙酸」這一代謝,就不會對人體產生多大危害。
然而影響代謝的關鍵物質——乙醇脫氫酶和乙醛脫氫酶,非常容易受到藥物的抑制和干擾。一旦酶的活性下降,就會使更多的乙醇或乙醛留在體內,特別是乙醛的毒性非常大,如果蓄積過多就會出現如呼吸困難、噁心、嘔吐、面色潮紅、頭痛、低血壓和心動過速等癥狀。
最常見的可抑制酒精酶代謝的藥物包含以下3種:1.頭孢菌素類抗生素;2.中樞神經抑製藥;3.解熱鎮痛葯。
頭孢菌素類抗生素常見葯有頭孢孟多、頭孢哌酮及拉氧頭孢、灰黃黴素、甲硝唑、呋喃口旦啶、呋喃唑酮、酮康唑、異煙肼、磺胺類藥物、氯丙嗪和異丙嗪等。建議患者在服藥期間及停葯 7 天內禁止飲酒,盡量也別吃含有酒精的飲料或食物;另外,一些含有酒精的藥物也不能同時使用,比如藿香正氣水、歐龍馬滴劑、地高辛酏劑等。也不能同時使用。一旦發生雙硫侖樣反應,應立即停葯和停用酒精製品。
酒精具有抑制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且喝酒越多抑制越深。人在飲酒後服用此類藥物,可使中樞神經系統產生較深的抑制,輕者致人昏睡,重者引起昏迷,甚至因中樞神經麻痹而死亡或因嘔吐窒息而亡。常見的中樞神經抑製藥包括苯巴比妥、利眠寧、安眠酮、水合氯醛、地西泮、氯丙嗪、氟奮乃靜、多慮平、撲爾敏和三環類抗抑鬱葯等。
解熱鎮痛葯在體內主要通過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發揮藥理作用,臨床上最常見的不良反應是胃腸粘膜損害。酒精可以促進機體分泌大量的「血清胃泌素」,與解熱鎮痛葯產生協同作用,導致胃酸大量分泌,以致於破壞胃黏膜屏障,損傷黏膜下血管,進而加重胃炎、胃潰瘍和胃出血等。
眾所周知,飲酒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壓,但飲酒對心血管系統的保護作用和機制目前仍待進一步證實,因此我們不建議任何人出於預防心臟病的目的考慮飲酒或頻繁飲酒。特別是已有特發性房顫(找不到明確病因)的患者,飲酒可誘發或加重其發作。
TAG:美食府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