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寒食節,今天就是!清明節,是明天

寒食節,今天就是!清明節,是明天

說到「寒食節」,很多人都會想到清明節,但是其實二者是有差別的。

寒食節是傳統節日,清明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又是節日。

寒食節又叫禁火節,人們不生火做飯,只吃冷食。通常是冬至後的第105天,一般在清明前後一兩天,今年的寒食節是4月4日。

寒食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唯一以飲食習俗來命名的。一般認為,寒食節是為了紀念介子推。

據記載,春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為躲避禍亂而流亡他國長達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終追隨左右、不離不棄,甚至「割股啖君」。重耳勵精圖治,成為一代名君「晉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祿,與母親歸隱綿山,晉文公為了迫其出山相見而下令放火燒山。然而,介子推堅決不出山,最終被火焚死。晉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將其葬於綿山,修祠立廟,並下令在介子推死難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這就是「寒食節」的由來。

清明節與端午節、春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與中元、寒衣並稱三大鬼節。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最早只是一種節氣的名稱,其變成紀念祖先的節日與寒食節有關。晉文公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此後,它成了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清明節的習俗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寒食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來鍛煉身體。

清明節,民間忌使針,忌洗衣,大部分地區婦女忌行路。傍晚以前,要在大門前灑一條灰線,據說可以阻止鬼魂進宅。 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離死別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

不過,作為一個吃貨麻麻,石頭麻麻最想在這清明之際吃上幾個青團。

被稱為清明果的青團也有一段傳說:

有一年清明節,太平天國將領李秀成被清兵追捕,附近耕田的一位農民上前幫忙,將李秀成化裝成農民模樣,與自己一起耕地。沒有抓到李秀成,清兵並未善罷甘休,於是在村裡添兵設崗,每一個出村人都要接受檢查,防止他們給李秀成帶吃的東西。

回家後,那位農民在思索帶什麼東西給李秀成吃時,一腳踩在一叢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來時只見手上、膝蓋上都染上了綠瑩瑩的顏色。他頓時計上心頭,連忙采了些艾草回家洗凈煮爛擠汁,揉進糯米粉內,做成一隻只米糰子。然後把青溜溜的糰子放在青草里,混過村口的哨兵。李秀成吃了青團,覺得又香又糯且不粘牙。天黑後,他繞過清兵哨卡安全返回大本營。後來,李秀成下令太平軍都要學會做青團以禦敵自保。吃青團的習俗就此流傳開來。

---------------

光吃可不行。

在寒食節這一天,作為學習型的粑粑麻麻,可以學習下面幾首寒食節相關的詩:

寒食

唐·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韓翃,字君平,南陽(今河南南陽)人,唐代詩人。是「大曆十才子」之一。天寶13年(754)考中進士,寶應年間在淄青節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從事,後隨侯希逸回朝,閑居長安十年。

據孟棨《本事詩》記載:德宗時制誥缺乏人才,中書省提名請求御批,德宗批複說:「與韓翃」,當時有兩個韓翃,於是中書省又以兩人的名字同時進呈。德宗便批與寫「春城無處不飛花」的韓翃。這雖是一段佳話,但足見《寒食》這首詩的廣泛流傳和受到的賞識。

寒食帖

宋·蘇軾

其一

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兩月秋蕭瑟。

卧聞海棠花,泥污燕支雪。

暗中偷負去,夜半真有力。

何殊病少年,病起頭已白。

其二

春江欲入戶,雨勢來不已。

小屋如漁舟,蒙蒙水雲里。

空庖煮寒菜,破灶燒濕葦。

那知是寒食,但見烏銜紙。

君門深九重,墳墓在萬里。

也擬哭途窮,死灰吹不起。

元豐三年(1080)二月,蘇軾四十五歲,因宋朝最大的文字獄「烏台詩案」受新黨排斥,貶謫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在精神上感到寂寞,鬱郁不得志,生活上窮愁潦倒,第三年四月,作此兩首寒食詩。

《寒食帖》是蘇軾行書的代表作。這是一首遣興的詩作,表達了蘇軾此時惆悵孤獨的心情。此詩的書法也正是在這種心情和境況下,有感而出的。通篇書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氣勢奔放,而無荒率之筆。《黃州寒食詩帖》在書法史上影響很大,被稱為「天下第三行書」,也是蘇軾書法作品中的上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羊毛麻麻粑粑 的精彩文章:

TAG:羊毛麻麻粑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