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經典詠流傳》為什麼這麼火爆?導演田梅深度解讀!

《經典詠流傳》為什麼這麼火爆?導演田梅深度解讀!

《經典詠流傳》導演田梅很忙。忙完一天的工作,到了晚上10點,還要在微信群里接受全國各地的媒體採訪。

原因很簡單,節目太火了。從第一期被支教老師梁俊唱火的《苔》開始,《經典詠流傳》已經播了8期,很經典的詩句通過歌曲的形式煥發新顏,不斷在朋友圈刷屏,包括《鄉愁》《將進酒》,還有前段時間盛一倫演唱的《夢西湖》。這個爆款綜藝,播出一個月依然話題不斷,豆瓣評分也高達8.9。

導演田梅說,《經典詠流傳》「和詩以歌」,不僅有學者講述詩詞故事,還讓歌者把詩詞唱出來,傳播給觀眾。能夠感動這麼多人,田梅很開心,也想說說節目的幕後故事。

【轟動效應】

尋找梁俊,選擇《苔》

《經典詠流傳》第一期節目播出後,《苔》就因為優美的詞句和傳唱人幕後的故事,讓許多觀眾為之感動。

《苔》的歌詞是清代詩人袁枚的同名五絕:「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節目中,帶山區的學生演唱《苔》的,是貴州省石門坎的支教老師梁俊。在田梅導演眼中,這首《苔》對節目而言當然是成功的。但對節目組工作人員來說,卻代表著一段異常艱辛的尋人過程。

最早發現梁俊故事的,是節目編導組的蔡曉雙導演。她回憶說,初步信息是從微博上發現的,覺得非常適合節目,然後展開了調查。當時可用信息特別少,於是她買來《烏蒙山的桃花源》(梁俊寫的關於支教的書)研究,在碎片化的信息中篩選、過濾,最後找到曾給這本書做過發售活動的書店和咖啡店,再輾轉找到書店老闆,最終才拿到了梁俊的電話號碼。

找到人後,節目組為梁俊的故事開了數十次選題會,經過多次長時間的會議討論,最終確定讓梁俊擔任節目中第一位非明星的「經典傳唱人」。

確定選題後,開始全方位搜集信息,在梁俊自己的微信公眾號「童書烏蒙」中,《青玉案》《苔》《邊草》《十年生死兩茫茫》《西江月》等經典詩詞,都已經被他改編成了歌,還有相關視頻。當田梅看到孩子們以教室為舞台,動情演唱著這些歌時,她隔著屏幕,鼻頭一酸,「梁俊用愛、陪伴、吉他和古詩進入孩子們的生命,孩子們身上綻放的詩意和生命力讓他們成為了靈魂更為豐滿的個體,他們在影響著彼此,而我們也想將這個故事分享給更多觀眾。」

那麼多歌,為什麼選擇詞句最少的《苔》?梁俊曾在他的公眾號說:「我們學唱古詩、學習語文、最終學習的,是如何尋找生命的價值。」而《苔》的那句「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正是代表了一種簡單純樸的願望,導演組也就確認了這首歌。

【爆款雙殺】

從《朗讀者》到《經典詠流傳》

《經典詠流傳》火之前,這個團隊還打造過另一檔火遍全國的文化類目《朗讀者》。兩檔節目都沒有當下綜藝節目中的各種挑戰、淘汰晉級,非常簡單。田梅說,「文化類節目不好操作,因為專業性都極強,尤其是《經典詠流傳》,不僅有詩詞方面文學的專業性,還要有音樂方面的專業性。我們是懷著忐忑的敬畏之心在做這個項目的,就像小學生一樣,也在學習。」

田梅說,每期節目有五六首詩詞演唱,一個多小時節目時長。但在幕後,節目組建立了詩詞庫,集結了許多北大、清華、人大和北師大的專家,同時還建立了音樂專家庫,專門邀請了大批優秀的音樂人來創作歌曲,這才逐漸掌握了如何把古詩詞改編成流行音樂的方法,算是解決了文化節目的普及性,以及音樂節目可能沒有文化底蘊等問題。

一切就緒後,開始請嘉賓。其他綜藝類節目快刀斬亂麻——商量明星出場費、敲檔期、簽約。但《經典詠流傳》卻不這樣,他們要選擇更適合節目的人,按田梅導演的話說就是,「我們做的是詩、歌、人三者之間的故事,要非常貼切和融合才行。」

於是,我們在節目中能看到許多明星特別「柔軟」的一面:王力宏以父親的身份為女兒唱《三字經》;一直傳播中國民族音樂的龔琳娜和老公,在曾侯乙編鐘(複製品)的伴奏下演唱《離騷》;尚雯婕為演唱《木蘭詩》主動作曲;還有已經88歲的國家一級鋼琴演奏家巫漪麗老師,她經不起奔波,在萬里之外的新加坡音樂廳里現場連線,再次彈《梁祝》……

【還有第二季】

《經典詠流傳》會繼續做下去

一檔節目是否爆紅,看大眾對它的反應就知道了。我身邊許多當了家長的同事都說,很多小學已經把《苔》變成了晨讀內容,音樂課上也會用節目中一些作品當課件,甚至有班級把王俊凱演唱的《明日歌》,當成了班歌。

了解到這些,田梅非常欣慰,因為節目對於詩詞的選擇,一開始就確定針對全國的中小學生,「只要中小學生的教材有,這首詩詞就在我們的選擇範圍。」節目組並不希望用很生僻的古詩,「這些詩詞就在我們身邊,就在我們每個人的記憶里,要有那種熟悉感。」

這點觀眾也感受到了。有網友分享起自己的經歷,認為詩歌就是要吟唱的,「我記得多年前在一個大會堂里聽葉嘉瑩先生(著名古典文學研究專家)的講座。葉先生說,她的古詩是她母親小時候吟詠著教給她的。講座結尾時,葉先生柔軟的哼唱,回蕩在座無虛席的會場,那麼安靜,那麼悠揚。彷彿一下子就帶著大家穿越了時空,有一種難以言表的撫慰人心的力量。」

網友的評論,也都在感嘆節目的乾淨和純粹,還有家長在感謝這檔節目,因為用演唱詩詞代替了死記硬背,寓教於樂的方式對孩子們背記詩詞十分有用,甚至還有家長開玩笑說,「比那些鬧騰又沒營養的綜藝節目有意義多了,央視不發力不說,一發力就出好節目,我感覺這一系列文化類節目乾脆取名『央視爸爸教你做人』好了。」

節目組有遺憾嗎?導演田梅說遺憾是有的,「比如沒改編成歌曲的優秀詩詞還有非常多」。這個遺憾可以彌補,「我們還要有第二季啊,我們會把《經典詠流傳》繼續做下去,還要從中華詩詞這個大寶庫里尋找更多優秀的作品,然後讓更多的現代人喜歡去傳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娛樂教研室 的精彩文章:

史上評分最低金庸劇出爐!《新笑傲江湖》豆瓣2.9分!剛開播就撲街!
《三國機密》腦洞大開!漢獻帝和司馬懿是好基友,曹丕變身名偵探!

TAG:娛樂教研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