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我心依舊!3位博士教員主動申請轉改文職人員

我心依舊!3位博士教員主動申請轉改文職人員

空軍工程大學信息與導航學院博士講師劉濤,火箭軍工程大學基礎部博士教授王忠,陸軍裝甲兵學院信息通信系博士講師尚世鋒,主動申請轉改文職人員,他們三位背後有著怎樣的故事?

再回首,我心依舊

——3位不同院校博士教員主動申請轉改文職人員的故事

空軍工程大學信息與導航學院博士講師劉濤——

換掉戎裝,依然心隨戰機一起飛

初春深夜,空軍工程大學信息與導航學院一間小小的辦公室里,教員劉濤消瘦的手緊攥著一支紅筆,正快速在課程講義上滑動。不知不覺6個小時倏忽而過,厚厚一沓《電磁場與電磁波》講義,早已被批註得密密麻麻。

在案牘如山的資料上,赫然擺放著劉濤的現役幹部轉改文職人員申請書。

這樣執著的工作勁頭,劉濤始終如一未曾改變。「無論穿不穿這身軍裝,我奉獻的都是自己熱愛的國防事業,這比什麼都重要。」春節剛過,作為大學第一批自願轉改文職人員的現役教員,劉濤的選擇在學院引起不小轟動。

論困難,他不比別人少,妻子體弱,女兒剛滿一歲;論資歷,不比別人低,他是一名有著23年軍齡的老兵;論能力,他讓多數青年教員望塵莫及,進站當過博士後,研究方向「新型電磁超材料及在天線中的應用」在社會上炙手可熱,作為主研人員曾參與國家和軍隊級重大科研項目10餘項。因為專業原因,他面臨轉改文職人員。不少身邊人相信,如果他選擇自主擇業,將擁有更豐厚的收入和更安逸的生活。

軍隊謀打贏,非一線作戰部隊幹部轉改文職人員是大勢所趨。面對改革浪潮,劉濤看得透徹,想得明白。「事業都是一樣干,真正想專心教學、做點學問,就得心無旁騖。」劉濤的話發自肺腑。作出抉擇前,劉濤想了很多。他常常想起從部隊選調回院校時的情景,想起第一次在軍校上課時的情景,想起第一次參與重大科研項目時的情景。每一幕,都讓他眼眶濕潤、心懷感恩。

步履匆匆,打開家門。每次一開門,女兒就緊張地盯著門,然後緊緊抱著劉濤的腿,生怕爸爸又要很快離開。妻子嗔怪他一走孩子又得哄半天,劉濤跟妻子說,他對軍隊教學科研事業的愛戀,就像女兒對他的這種眷戀,有一種孩童般的不舍。

2015年,劉濤從部隊選調回學院,在此後3年里成績斐然:擔任原總裝武器裝備探索轉化項目課題組主要研究人之一,所負責的某設計項目成為當年空裝唯一一個轉化應用項目,編譯的專著《下一代天線設計與工程》也順利出版。

院校調整改革教研室重組後,劉濤高票當選微波天線教學組組長。現役幹部轉改文職人員政策出台後,他一下子被推到人生的十字路口。每到彷徨猶豫時,他就不停地問自己:當初為什麼選擇參軍入伍?思前想後,他給了自己一個堅定的答案:無論身穿什麼服裝,我心依然是「空軍藍」。

新學期伊始,他繼續承擔兩個本科班和一個研究生班的課程教學,一個裝備科研項目也即將結題。做出轉改文職人員的抉擇後,他沒有給自己因為轉改而懈怠的理由,而是立足做更優秀的自己,每次備課都有新發現,講義也在不停地「更新換代」。三尺講台上,劉濤凝視著幻燈片上那款配置了他參與設計的天線的某新型戰機,百感交集地說:「多少人都沒機會碰得了這款戰機,我真夠幸運,脫了軍裝依然能天天和它打交道。」

(陳 卓 夏凌雲 袁啟迪)

火箭軍工程大學基礎部博士教授王忠——

解甲留營,仍可長纓在手縛蒼龍

夕陽西下,古都灞上。

火箭軍工程大學基礎部教授王忠像往常一樣,沿著校外的東山開始長跑。從2010年開始,他堅持每周長跑至少三四次,每次短則三四公里、長則八九公里。

人生猶如長跑。出生於教師世家的王忠,從小學到高中、從本科到研究生、從學校首批博士到兩進博士後流動站,一路「跑」到了學生身份的「最高級別」。

作為老師,他一步步從講師干到教授,還擔任過教研室主任。一路「跑」來,王忠先後獲得國防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出版學術專著1部、教材2部,國防發明專利3項……去年底,因工作成績突出,他榮立三等功。如果沒有這次不期而遇的轉改文職,如果不在基礎部這個將來全是文職人員編製的單位,王忠很可能會穿一輩子軍裝。

「主任,轉改文職算我一個。」新學期伊始,王忠第一個跑到部主任陳會林辦公室,表明自己轉改文職的決心,這讓陳會林既驚喜又意外。

「我的思想工作就不用做了,我轉改的原因,一是能接著把我還未完成的科研項目繼續進行下去;二是我出生教師世家,喜歡老師這個職業,不管衣服怎麼變,但崗位沒有變,育人使命沒有變。」王忠乾脆利索地回答道。

其實,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王忠並不是沒有猶豫和徘徊過。此前,他甚至給校領導打過電話,想調回原來所在的專業院系。「如果大家都『跳槽』,工作還怎麼干?轉改文職人員後,不影響幹事業。」校領導的話,讓王忠陷入沉思。

那段日子裡,王忠把現役幹部轉改文職人員的政策宣講視頻看了一遍又一遍,認真分析著自己的實際情況:家庭方面,孩子已上大學,愛人就在駐地工作,不存在兩地分居、經濟拮据等家庭困難;工作方面,自己對彈載計算機的研究只完成了CPU設計,還有匯流排、測發控軟體等有待進一步研究……

「作為教授,即使去不了專業院系,還可以選擇退休或自主擇業。」作為學校第一個教授級別主動申請轉改的對象,王忠的選擇一度在學校引發衝擊波。一些同事、同學打來電話勸他,但更多的人還是支持,因為他們知道,王忠認定了的事一定有他的道理。

「若以小利計,何必披征衣?如果不是熱愛軍營,早在博士後流動站時,我就有留在地方研究所的機會;若圖安逸可以選擇退休,我只是感覺自己還能幹一點事,不能白白浪費幾十年。」對於轉改文職人員,王忠最看重的是軍營的環境與平台。他說:「科研好比一場接力賽,最怕『東一榔頭、西一棒槌』。如果選擇走出去,自己的科研可能就要另起爐灶、從頭再來,幾個來回折騰下來,怎麼也得花五六年;如果選擇留下來,不僅團隊在這裡,實驗資源也在這裡。更重要的是:解甲留營,仍可長纓在手縛蒼龍。」

跑完步,洗個澡,看完新聞聯播,就去加班。轉改文職對象名單上報後,王忠的生活變得更加規律。開學後,他一有時間就扎進實驗室,圍繞彈載計算機的匯流排反覆進行模擬實驗,對其性能的兼容性、可擴展性和可靠性進行評估分析。看著一塊塊印刷電路板,他信心滿滿地說:「總有一天,我親手研製的彈載計算機,會像自己的心一樣,一直伴著導彈飛。」

(張澤軍 鍾福明)

陸軍裝甲兵學院信息通信系博士講師尚世鋒——

身份改變,情系戰場志不移

時針指向凌晨兩點,尚世鋒取下眼鏡,揉了揉通紅的雙眼,繼續查資料、編教案。連續兩個月的加班加點,尚世鋒和戰友如期完成了陸軍首期某型裝備培訓班的教學準備任務。

工作連軸轉,尚世鋒累並快樂著。用他的話說,鐵心轉改文職,沒有私心雜念干擾,只想一門心思把課上好。

年初,學院幹部轉業工作開始後,尚世鋒第一個向學院遞交了轉改文職人員申請書:「面對軍隊改革大考,大家都難捨這身軍裝,但總得有人作出犧牲。我非常熱愛教員工作,雖然衣服換了,但我依然能夠從事自己熱愛的工作,為實現強軍目標作貢獻,這讓我很滿足。如果有一天戰爭來臨,需要上作戰一線,我依然義無反顧!」樸實的文字透露出一名普通教員的赤誠之心。

「再過兩年退休多好」「選擇自主擇業,可以馬上排隊分房」「憑清華大學的博士學位和所學專業,到地方找份高薪工作不在話下」……尚世鋒主動提交轉改文職申請後,不少親朋好友主動幫他算經濟賬、待遇賬,分析轉與不轉的利弊。遠在老家的父親得知消息後,也打來電話勸說他慎重考慮。

「我從小在農村長大,是部隊培養我一步一步走到今天,沒有部隊的培養,就沒有我現在的成績。改革在即,身為一名老黨員,我們不能只考慮黨和軍隊為我們做了什麼,也要問問自己能為黨和軍隊做些什麼。」尚世鋒質樸的話語背後,透著無悔的堅守。

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自2012年底博士畢業選調到學院任教,尚世鋒一直從事戰術通信系統運用與保障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先後參加某新型通信系統故障診斷、某新型模擬訓練等10餘項重大科研任務,給各層次學員主講30門主幹課程,多次到清華大學等名校進行示範授課和教學交流。他課時量在全系一直排第一名,只要有去部隊培訓的任務,無論什麼時間接到通知,他總是搶著上,從不推辭。「老尚了解部隊、熟悉裝備、熱愛教學,是個難得的好教員。」提起尚世鋒,同事李紅領豎起大拇指。

採訪結束時,記者注意到尚世鋒辦公桌上的工作計劃表,3月份的工作計劃寫得密密麻麻:18日,全天有8節授課任務,晚上坐火車去外地參加會議;19日上午,某新裝備研討會,下午赴某集團軍對接軍事職業教育在線課程建設實施方案……身份即將轉換,尚世鋒為戰教戰的步履依舊鏗鏘有力。

「在改革中經受鍛煉和考驗,我們應當以平和心態、良好狀態和衝鋒姿態,爭當改革的促進派和實幹家。」尚世鋒對記者袒露心聲:「在改革的大棋局面前,我們想想當初來部隊是為了什麼,作出抉擇也許就沒那麼難了。」

(吳繼宏 李 琪 陳 昊)

刊於2018年4月4日《解放軍報》

文職方陣專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報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陽剛之氣、威武之儀——漫談軍人禮儀
「向雷鋒同志學習」題詞55周年:讓雷鋒精神走進新時代

TAG:解放軍報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