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中研院所長辭職,涉在美期間8篇論文造假
Science報道稱陳慶士學術不端行為,圖片來源sciencemag.org
編譯 | 馮水寒
責編 | 葉水送
知識分子為更好的智趣生活ID:The-Intellectual
近日,造假風波不斷。繼日本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和應用中心助理教授因造假被開除,這兩天,又有一起學術不端事件備受學界關注。
3月30日,國際期刊Science和「撤稿觀察網」(Retraction Watch)報道稱,俄亥俄州立大學(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OSU)癌症科學家陳慶士(Ching-Shih Chen)教授因8篇論文中存在學術不端行為(違反圖像處理和圖片生成規則,並故意偽造數據),從而被俄亥俄州立大學勒令辭職。陳慶士本人也承認了故意偽造數據的事實。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他的研究數據,有公司已花費了數百萬美元來設計藥物,其中兩個分子藥物已進入臨床試驗。它們可能會因為這起造假事件付之一炬嗎?
陳慶士,圖片來自sciencedaily.com
陳慶士於2001年加入俄亥俄州立大學,此後擔任了Lucius A. Wing癌症研究和治療系主任,並在2010年獲得了俄亥俄州立大學的「年度創新獎」(Innovator of the Year award),他於2014年返台任「中研院」生物化學研究所所長。據悉,在美國展開調查後,陳慶士在去年年底主動請辭所長職務,上月31日向「中研院」請辭特聘研究員獲准。
在其學術生涯內,陳慶士獲得了超過800萬美元的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科研經費支持,擁有多項專利,發表了近200篇學術論文,並有兩種抗癌化合物正在進行臨床試驗。
2008年,總部位於新澤西州的製藥公司Arno Therapeutics公司(該公司於去年年底宣布解散)被授權獲得這兩種抗癌小分子藥物的專有權,以此來開發這些藥物,進而將其推向市場。
在確認數據可能存在問題後,俄亥俄州立即暫停所有患者的招募計劃以及目前正在進行的臨床試驗,直到負責監督人體研究的機構審查委員會(Institutional Review Board)完全確定陳慶士的學術不端行為是否對這些化合物的安全性、有效性產生任何影響,相關的試驗才有可能恢復或終止。
為此,俄亥俄州立大學聘請了一家來自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諮詢單位——The Weinberg Group——進行獨立測評,相關結論認為陳慶士的學術不端行為並未影響實驗室開發的Arno Therapeutics公司獲得許可的化合物,患者安全也未受到威脅。
在此次事件中,俄亥俄州立大學嚴肅對待學術不端行為指控,在接到舉報後,校方隨即開展調查,進而發現了諸多問題:實驗室部分成員沒有實驗記錄本,只是每周開展進度彙報,但並未每日記錄他們進行的實驗。
通過進一步的調查,校方最終發布了長達80多頁的報告(包括了75頁學術不端調查報告和6頁新葯評估調查報告),同時向聯邦當局公開了對陳慶士的調查結果,並且根據需要對所有受影響的文章,發布撤稿或更正請求。
根據Clarivate Analytics統計,陳慶士的這8篇被撤稿的論文,共被引用了300餘次。目前尚不能確定這些引用,是否對相關論文研究結果產生影響。
參考文獻:
http://www.sciencemag.org/news/2018/03/cancer-researcher-ohio-state-university-resigns-following-multiple-misconduct-findings
https://news.osu.edu/news/2018/03/30/misconduct-investigation/
製版編輯:黃玉瑩 |
本頁刊發內容未經書面許可禁止轉載及使用
公眾號、報刊等轉載請聯繫授權
知識分子為更好的智趣生活ID:The-Intellectual
※克隆猴刷屏後,讓我們談談克隆技術與倫理 | 報名
※動動滑鼠就能操縱超導量子處理器?快來玩一把!
TAG:知識分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