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傳統武術——僅憑「信仰」的存在

傳統武術——僅憑「信仰」的存在

銷聲匿跡一段時間的徐曉東又出現了,繼上次秒殺雷公太極後,這次又全力「逼平」詠春「大師」。於是人們又開始紛紛討論:傳統武術究竟能不能打?下一個被徐曉東「逼平」的「大師」又會是哪個流派的?

「武術」概念的由來

中國近代的屈辱史使中國人被扣上了「東亞病夫」的帽子。為了摘掉這種帽子,中國人開始尋找改善體質的方法,如同魯迅希望用醫學改善中國人的體質一樣,不少人希望通過武術來強身健體,如霍元甲創辦的「上海精武體育會」,宗旨便是「運用武術以為國民體育。 一則寓拳術於體育, 一則移搏擊術於養生, 武術前途方能偉大。」(陳公哲:《精武會五十年》)1904年清末新政時,清政府頒發的教育改革綱領《奏定學堂章程》中,將武術定為學校體育課程,這是官方對武術的推廣。從民國肇始至抗戰前的20多年中,「習武強身」的理念在社會上廣為普及,各種武術教材、雜誌,武館都如雨後春筍般的在全國各地現身,武術熱就此興起。

民國時期,軍隊中也在推行武術,原因同樣是通過練武使士兵強身健體,而不是因為武術有實戰性。當時有人對在軍隊中推廣武術的意義總結到:

「國術足以養成國民英雄振作之氣 ,而那亦實是戰事勝利上必要的一個條件,眾志成城,尚武之風實為國防的利器,而在處處落人後塵的現在中國 ,談到國防,我們尤不能不鍛煉成鐵般健壯的戰士……」(范振興,《我對於國術的所見》《體育雜誌》1935年1月 )

因此,從武術在中國近代興起的歷史中,我們可以發現,武術始終是同「健身」「體育」聯繫在一起的,與「技擊」「格鬥」沒有多大關系。「在武術被廣泛被社會民眾認知並作為學校體育的主要課程後……武術的傳播價值已經從以技擊和健身價值為主嬗變為凸顯健身和教育價值。」(關碩、李士英:《中國近代武術傳播的嬗變軌跡及規律研究(1911—1937)》,《瀋陽體育學院學報》2016年10月)

封神之路

在民國時期,武術熱的興起,同樣影響到了文學。明清時期就有的武俠小說至此又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俠傳》與還珠樓主的《蜀山劍俠傳》是近代武俠小說的開山鼻祖,這些小說除了宣傳了傳統的俠義精神外,還創造了諸多帶有玄幻色彩的新概念,如「武功」(此前武功僅只帝王的文治武功,在《蜀山劍俠傳》中開始成為了有了武術、武力的意思)「內力」「經脈」等等。到了80年代金庸、古龍的筆下,各種神功更是層出不窮,打坐,吃神葯,雙修,自宮,反正想成為絕頂高手,總有一款方法適合你。

GIF

練成神功,可敵千軍萬馬

影視方面同樣也受到了影響。除了上述武俠小說改編的電影之外,最早在香港興起的黃飛鴻、陳真、葉問等武打電影家喻戶曉,1981年大陸電影《少林寺》更是火遍大江南北。而許多電影都是「愛國」「抗日」等題材,因此也為廣大中國觀眾所熱愛。另一方面,李小龍、成龍等國際巨星將「中國功夫」帶到了世界舞台,一時間「功夫」成為了中國文化的代名詞。

李小龍身著黃色連體運動衣、手持雙節棍的形象曾一度成為中國功夫的代表

在文學、影視作品的影響下,中國武術就此封神,成為了許多人心目中揚我國威、抗擊列強、文化自信的一種精神力量,流傳至今。於是信奉中國武術的人,他們的腦海里總是如下畫面:

一個渾身肌肉、高大威猛的西洋大力士,或是一個驕橫跋扈的日本武士在中國人面前各種跳臉,這時一個體態瘦小而精神矍鑠的中國武師勇敢地站了出來,接著雙方大戰N個回合,最後在一陣心理描寫和回憶殺後,中國武師絕地翻盤,然後一臉滄桑地引用一兩句儒家經典,說一些莫名奇妙的哲學道理,留下帥氣的背影,瀟洒收工。頓時一種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中國功夫天下無敵。

電影《葉問》是典型的將中國武術同民族自信聯繫起來的電影

僅剩「信仰」的中國武術

既然信仰者們如此的虔(狂)誠(熱),當徐曉東跳出來後,自然不會接受現實和想像中的巨大差距,於是「雷公根本不會打太極」這樣的「分析」不絕於耳,「大師」們自己也不會承認自己輸了:

上天有好生之德,「大師」們都是很謙虛的

那麼,究竟武術和MMA等現代搏擊有何不同,雙方差距究竟在哪裡呢?

各國的現代搏擊都是吸取了中外傳統武術的部分經驗,結合現代的科學理論,如人體動力學、生理學等。現代搏擊中,選手要用手護住自己的下顎,這主要是因為下顎如果受力,會直接影響到控制人平衡的小腦,使人直接倒地昏迷,出現所謂的「KO」。諸如這樣的理論,傳統武術自然是沒有的。

現代搏擊中的標準姿勢——保護下顎和頭部

其次,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現代搏擊早就承認了體重和肌肉在對抗中是佔有絕對優勢的,因此在比賽中會根據體重進行分級,選手在平時訓練時,也會注重力量和肌肉的訓練。這一點就連傳統武術也是承認的,在中國武術中有一句話——「一力降十會」,可見力量是在對抗中佔有很大優勢的,可惜受到武俠小說、電影的影響,許多人仍迷信練好「內力」就能「四兩撥千斤」,現在本已沒有「對抗」目的的武術更是不重肌肉訓練,於是讓那些腦滿腸肥、滿面油光或是體型瘦弱、僅憑「套路」「功力」的「武術大師」,去挑戰一身肌肉的搏擊運動員,又有幾分勝算呢?

無論是最早的傳統武術和現代搏擊都注重實戰對抗,這是對人心理和所學理論的鍛煉。而現在的中國武術本意已是「強身健體」,因此在訓練過程中幾乎都是所謂的練「套路」、打木樁,最多是有人配合的情況下練習固定招式(喂招),而無實戰經驗,在這種情況下,憑著「捍衛祖宗的寶貴遺產」這一精神信念便走上了擂台,結果自然可想而知。

日本的傳統武術——劍道。雖然沒有經過現代競技的改良,但是仍保留了真實對抗的傳統

所以,早已喪失了格鬥能力、而又缺乏科學理論的中國傳統武術,又怎能打贏以搏擊、對抗為明確目的,有現代科學理論支撐的MMA呢?傳統武術與現代搏擊的差別並非傳統文化與外來文化的差別,而是傳統經驗同現代科學的差異。但是在諸多的誤導之下,許多人將中國武術視為本國優秀文化,將現代搏擊視為外來的西方文化,在「強大」的民族自信心的影響下,無論如何中國武術都是天下無敵,肯定是能打贏來自外國的現代搏擊的。然而全憑信仰,終究是是無法戰勝科學的。

其實要打破這種反科學、反智的想法很簡單,讓傳統武術和現代散打來比一比,這二者都是來自中國武術,都算是「老祖宗的東西」了。相信那些太極大師、永春大師也一樣會被散打運動員摁在地上。這樣的勝負,更能凸顯傳統和現代的差距,而不會被敵視西方的情緒所蒙蔽。若是有人依舊執迷不悟,那隻能建議他多吃孔聖枕中丹,提升下智力了。(孔聖枕中丹是啥個玩意?請看這裡→都8012年了,能不能不要這麼玄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繁星下的幻想鄉 的精彩文章:

TAG:繁星下的幻想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