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加工食品的攝入增加癌症風險
癌症是全球主要的疾病負擔之一,僅在2012年就有1410萬新確診病例。根據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和美國癌症研究所的數據,在發達國家,通過改變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可以避免三分之一的最常見腫瘤的發生。因此,達到平衡和多樣化的飲食,同時避免吸煙和減少酒精的攝入,被認為是癌症的初級預防中最重要的可改變的危險因素之一。
與此同時,在過去的幾十年里,許多國家的飲食中超加工食品的攝入量急劇增加。一些對個人食物攝入量、家庭食品支出或超市銷售量的評估調查表明,現在超加工食品對每日能量攝入的貢獻率在25%至50%之間。
這種飲食的趨勢十分值得關注,值得研究。超加工食品是在已經加工過的食品基礎上再加工的食品,它是一種大規模生產和包裝的食品,通常含有大量的工業製劑,比如氫化油(也包含反式脂肪)、分離蛋白、食品添加劑、防腐劑、人工或天然風味物質、著色劑、亞硝酸鹽(在加工肉類中)、二氧化鈦納米顆粒等等。食品包裝中也可以萃取出某些化學物質,比如內分泌干擾物質鄰苯二甲酸。這一清單不勝枚舉。超加工食品中的所有這些物質都可能導致健康問題,包括癌症。它們通常也比未經加工的食品或低加工的食品營養更差。而這些超加工食品在我們周圍隨處可見,比如快餐食品、大規模生產的甜點和麵包、包裝零食、人造奶油、速食食品、蘇打水和飲料等等,這些絕大部分都是「不健康」的食品典範。
超加工食品的幾個特點可能會導致疾病,特別是癌症的發生。首先,超加工食品通常含有較高的總脂肪、飽和脂肪以及糖和鹽,而纖維和維生素含量較低。除了營養較差外,在食品的生產、加工和存儲過程中也會產生一些有害的物質,比如在熱處理加工食品的過程中,由於美拉德反應而新形成的一些物質具有致癌的特性,比如丙烯醯胺、雜環胺、多環芳烴等。其次,超加工食品的包裝中可能包含一些直接接觸食物的物質,被認為能夠致癌和干擾內分泌功能,比如雙酚A。最後,超加工食品中含有一些被授權使用但存在爭議的食品添加劑,比如作為白色食物色素的二氧化鈦或加工肉類中的亞硝酸鈉等,它們在動物或細胞模型中具有致癌性。
關於超加工食品對健康的潛在影響是最近興起的一個研究領域,然而,將超加工食品的攝入與疾病風險聯繫起來的流行病學證據仍然非常缺乏。少數幾項研究表明,超加工食品的攝入與兒童血脂異常的發生率較高以及超重、肥胖和高血壓的高風險有關。
最近發表在《British Medical Journal》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發現,超加工食品攝入過多與總的癌症發病率更高之間存在關聯,特別是乳腺癌風險。具體來說,在研究的6年時間裡,飲食中超加工食品的比例增加10%,總的癌症發病率增加超過10%,乳腺癌發病率增加11%以上。
另一方面,未經加工或低加工的食品包括新鮮、乾燥、研磨、冷凍、巴氏殺菌或發酵的食品,比如水果、蔬菜、豆類、大米、麵食、蛋、肉、魚或牛奶。經過一些「加工過的烹飪原料」,比如鹽、植物油、黃油、糖和其它從食物中提取的物質,可以將這些未經加工或低加工的食品轉化為一頓豐盛的美味佳肴。這項研究沒有發現未加工食品、低加工食品或「加工過的烹飪原料」與癌症發生之間存在任何關聯。只有超加工食品會增加癌症的發病率。相反,該研究發現,低加工食品的高攝入量與總的癌症和乳腺癌發病風險降低有關。
這項研究是第一次調查並強調了超加工食品的攝入與總的癌症發病風險,特別是乳腺癌風險增加之間的相關性。這一結果還需要其它大規模的,基於不同人群和環境的觀察性研究加以證實。同時,我們也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以便更好地了解超加工食品中的營養成分、食品添加劑、包裝材料和加工過程中新形成的物質在這一關係中的相對影響。總之,超加工食品的攝入量急劇增加可能會增加癌症和其它非傳染性疾病的負擔。減少超加工食品的攝入,增加新鮮的未經加工的和低加工食品的攝入可能有助於預防癌症。
蘋果是未經加工的食品,用蘋果做的普通蘋果醬是低加工的,而添加了食品添加劑的包裝好的蘋果甜點是超加工食品。我們可以把超加工食品想像成「改變了的食物」。請記住,你的腸道有益微生物喜歡那些未經加工的或低加工的食物,特別是那些高纖維的食物,比如水果、蔬菜、全穀物、堅果、豆類等等。
圖片來自網路
參考文獻:Fiolet, T., et al. (2018). "Consumption of ultra-processed foods and cancer risk: results from NutriNet-Santé prospective cohort." BMJ 360: k322.
TAG:菌情觀察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