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星巴克咖啡致癌?來聽聽專家怎麼說……

星巴克咖啡致癌?來聽聽專家怎麼說……

這兩天,微信朋友圈裡

有關「星巴克咖啡致癌」的文章火了

文章說,因為美國洛杉磯

高等法院的一紙裁定

星巴克和其他咖啡從業者

在加州售賣的咖啡產品

必須要貼上致癌警告標籤

到底怎麼回事?

GIF

事件回顧

美國洛杉磯高等法院法官29號裁決包括著名咖啡連鎖店星巴克在內的大約90家咖啡零售商,由於沒有能夠提供確切的證據證明咖啡烘焙中產生的化學物質不會對健康造成威脅,這些零售商在加利福尼亞州的所有咖啡館必須給他們的產品貼上致癌警告標籤。

根據路透社的報道,本次裁決的文件顯示,起訴這些咖啡公司的是一家不太知名的非盈利組織,這家組織自2010年就開始起訴咖啡零售商,聲稱在烘焙過程中產生的化學物質丙烯醯胺具有致癌性,咖啡零售商必須按照1986年安全飲用水和有毒物質強製法案在產品包裝上貼出警告,而被告的咖啡零售商除了星巴克,還包括綠山咖啡、斯味可、卡夫食品公司。

全美咖啡協會的聲明則表示,咖啡行業正在準備上訴,並採取進一步的法律行動。協會認為,致癌警告標籤很有可能會對消費者產生誤導,因為美國政府的膳食指南里聲稱喝咖啡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

根據這項裁決,被起訴的公司可以在4月10號之前向法院提出上訴,但是這起持續八年之久的訴訟仍未結束,下一階段審理將圍繞咖啡零售商應向消費者支付多少賠款,賠款的參考數字是自2002年起飲用用咖啡的加州消費者每年支付2500美元,考慮到加州有4000萬人口,因此賠款一旦發生,很有可能是一個天文數字。

喝了咖啡真的會致癌嗎?

致癌物質丙烯醯胺

到底會增加多少致癌風險?

我們聽聽專家怎麼說

丙烯醯胺與具體腫瘤關聯尚未發現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臨床營養科營養醫師卞冬生介紹:

澱粉類食品在高溫(>120℃)烹調下,容易產生丙烯醯胺。而丙烯醯胺在體外細胞實驗和動物實驗證實其的確是一種致癌物,但目前沒有充足的人群流行病學證據可證明人類某種腫瘤的產生與由食物中攝取的丙烯醯胺有明顯的相關性。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腫瘤預防部主任鄭瑩表示:

長期以來,咖啡和患癌風險之間的關係,是業界研究熱點,結論總是無法確定。致癌物質並不罕見,根據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發布的列表裡,迄今致癌物質達502種,國家食葯監局總局公布的致癌物質為499種,其中包括人們熟知的PM2.5、加工肉等。

丙烯醯胺作為咖啡里新發現的致癌物質,應該被消費者所了解,但人們也不必為此過於恐慌。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腫瘤科主任梁曉華教授同樣表示:

任何一種致癌物質都需要達到一定濃度,並且需要持續暴露、接觸一定時間以後,才能達到致癌後果。如果單純講某一種物質是致癌物,不考慮濃度、暴露時間,本身是不科學的。

根據2010年,發表在《食品與化學毒物學期刊》( 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 )上的一項研究提供的數據,丙烯醯胺的致癌劑量為每公斤體重2.6μg-16μg每天。

姑且用最保守的數字來估算一下:

一個50公斤體重的成年人,每天攝入2.6μg*50=130μg,也就是10kg咖啡,才會喝到致癌劑量(煮咖啡丙烯醯胺平均劑量 13μg/kg)。

標示致癌物,研究安全範疇值得探索

目前,人們主要攝入丙烯醯胺的來源並非咖啡,專家介紹說:

丙烯醯胺在很多常見食物中都存在比如速食麵、薯片、麵包、餅乾、油條甚至家常的炒菜中都無法避免。

簡單而言,只要是通過油炸、烘焙、燒烤等方式烹飪的食物,就會含有丙烯醯胺,咖啡豆本身並不含有這一物質,而是烘焙過程惹的禍。

咖啡里所謂的致癌物,如果含量極低、並非長期飲用,應該對人體危害不大。

烘焙咖啡產生丙烯醯胺,在標註警示時,進一步研究多少標準屬於健康無害範疇,更值得摸索。另外,除了丙烯醯胺,加工肉等在市民生活中接觸更多,相應標註警示、知識普及也應跟上。

平時飲食上該注意什麼?

丙烯醯胺作為一種潛在致癌物質,雖然要達到致癌劑量是比較誇張的數字,而想要完全避開也是不可能的,但是日常生活中,健康飲食的小細節還是可以注意一下的:

多蒸煮燉、少煎炸烤

少喝速溶咖啡

兒童、孕婦、哺乳期媽媽特別要注意

小孩子更喜歡吃各種零食和油炸食品,往往會攝入過多的丙烯醯胺。

丙烯醯胺容易被人體吸收,還可能會通過乳汁傳遞給小寶寶而寶寶的解毒功能相對較弱,要特別注意控制丙烯醯胺的攝入量,媽媽注意少吃油炸高脂食物

內容綜合自中國之聲、川報觀察,圖據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致癌 的精彩文章:

星巴克咖啡致癌?官方作出回應!
最新!哈佛大學研究:未來第一大致癌因素是胖!

TAG:致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