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18年新加坡伯明翰西周青銅獸面紋三足敦精品推薦

2018年新加坡伯明翰西周青銅獸面紋三足敦精品推薦

名稱:西周青銅獸面紋三足敦

規格:通高:19cm/口徑:21.5cm

類別:雜項

簡介:

青銅敦是一種盛食器和禮器,流行於商周時期。敦的形態是由鼎、簋的形制給合發展而成,根據周禮的規定,它是專門盛黍、稷、稻、粱等糧食作物製成品的盛食具。敦產生於商周時期,盛行於春秋時期至戰國後期,至秦代已基本消失。《周禮》中簋敦不分,宋代稱敦為鼎,至清代始有學者將敦單獨分出。青銅敦是歷史實物的見證,伴隨著歷史的發展而發展,在古代它是皇室貴族才有資格享用的青銅器,象徵著使用者的地位,而且相對於鼎和其它青銅器存世量要少。

此件西周青銅敦,圓腹,三獸足,雙雷獸耳,敦蓋之上帶圓形鈕,腹身及敦蓋之上帶勾連雷紋,勾連雷紋是古代漢族幾何紋樣的一種。它的主要特點是"花"的部分與留下的地的部分為雙關形成勾狀。由近似"T"形的線條互相勾連組成,再填以雷紋,故名。多用於器邊裝飾。盛行於晚商至周初,戰國時再度流行。作為中國古代青銅器紋飾之一。

鈕上帶另一紋飾蟠螭紋,蟠螭紋中的」蟠「屈曲,」螭「為沒有角的龍。其特徵為張口,卷尾,或兩龍相交,或群龍交纏。一般交龍個體交大,這是與蟠虺紋有別之處。蟠螭紋多見於鼎、敦、壺、盤等頭、腹、足部,盛行於商周春秋戰國時期。

敦身四方有耳,二為雷獸耳,二為環耳,敦蓋上帶有四環,給此件藏品更添大氣之感。

「壯士亦何為,素絲悲青銅。」自古以來,青銅器都被視為「國之重器」。青銅器是紅銅、錫、鉛的合金。我們通常所說的青銅器,是指銅錫合金。夏、商、周三代是青銅器鑄造工藝最傑出的時期。青銅器作為一種世界藝術,在海外一直是世界藏家追捧的焦點。在中國古代藝術品中,唯有青銅器的藝術價值是被全世界一致認可的,在世界任何一家大的博物館幾乎都設有專門的中國青銅館,這充分證明了中國青銅器在國際上的地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董鑒賞者 的精彩文章:

大清銀幣宣統三年怎麼區分其價值
2018年新加坡伯明翰春季大拍明代雙魚圓形柄鏡賞析

TAG:古董鑒賞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