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楚雲飛其實屬敵後武裝,國軍游擊戰打出三種結局

楚雲飛其實屬敵後武裝,國軍游擊戰打出三種結局

作者:尋覓五年

一談到敵後戰場,很多NC果粉就會跳出來說,敵後抗日是游而不擊,他們不知道的是,國軍其實也打敵後游擊的。

1937年7月抗戰全面爆發後,在裝備精良的日軍猛攻下,華北、華東、華南地區的大片國土淪陷。

圖:八路軍敵後抗戰形勢圖

同時,敵後戰場,平型關、雁門關、奇襲陽明堡等勝利一個個傳來,老蔣也發覺了這一特點,要求適當改變戰法。

他在1938年1月召開的開封軍事會議上提出:「我軍戰法,應於硬性之外,參以柔性。務在交通要線上,配置有力部隊,使任正面阻止戰鬥;同時以軍隊聯合有組織訓練之民眾,施行游擊,以牽制破壞敵之後方。前呼後應,敵如攻擊我正面,則游擊隊由各方進攻;敵如攻擊游擊隊,則不與決戰,以收長期抗戰之效。

說白了,就是要打游擊。

圖:在敵後訓練的國軍

在這種情況,南嶽游擊幹部訓練班應運而生。蔣介石親自兼任主任,湯恩伯兼任教育長(後由李默庵接任)。此外,當局特地邀請八路軍參謀長葉劍英擔任副教育長,並聘請大量八路軍幹部前往游干班傳授游擊戰術、戰略等。

1939年1月14日,冀察、魯蘇兩個游擊戰區正式成立。

這就是英雄所見略同吧!我黨的敵後抗戰,也以這兩個地方為主,只是結局大不一樣。

圖:《亮劍》中的晉綏軍楚雲飛,屬國軍敵後武裝系列

對於這兩個游擊戰區的任務,在當局1月7日頒布的《第二期作戰指導方案》中作了明確:「魯蘇及冀察各戰區,應增強軍民力量,建設並保持游擊根據地,積極展開廣大之游擊戰,襲擊敵人後方,分別指向重點於津浦、隴海及平漢各要線,盡量牽制消耗敵人」。

想像美好,現實骨感。這兩個游擊戰區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牽制消滅敵人的作用,但更多的是以下三種狀況。

第一,被擊潰

日軍第110師團主力以及獨立混成第1旅團、獨立混成第8旅團各一部,在偽軍華北保安隊的配合下於1939年2月1日對冀察戰區轄境發起全面進攻。

面對日軍的攻勢,鹿鍾麟缺乏有效的應對措施,加上游擊戰區剛剛開闢,根據地沒有鞏固,所屬各部之間溝通不暢連遭敗績。在之後的四個月里,冀察戰區總部居無定所,所屬各部也是各自為戰,自成一系。

第二,當偽軍

1940年,冀察戰區副總司令兼第39集團軍總司令石友三開始秘密與日軍接洽投降,被部屬高樹勛偵知,便設計於1940年12月將石氏誘殺。

第39集團軍經此內亂分為兩派,一派在新任第39 集團軍總司令高樹勛的率領下於濮陽繼續抗戰,一派則在第69 軍教導師師長文大可的率領下投降日軍,當起了漢奸。

圖:孫良誠投降後參加日軍閱兵式

第三,搞摩擦

先是第97軍軍長朱懷冰與第69軍軍長石友三聯合襲佔八路軍控制的冀南三個縣,隨後又在侯如墉游擊第4縱隊的配合下佔領贊皇。當然,最後被八路軍教訓得慘兮兮的。

圖:朱懷冰!!不是李雲龍

當然,國軍的敵後游擊也不是沒有成果的,比如蘇魯戰區的于學忠,聯合山東地區的羅榮桓元帥部,也取得了輝煌戰果,但國共出現裂痕後,情況急轉直下,失去群眾基礎的國軍游擊隊陸陸續續被日軍分割圍殲,或者投降當偽軍。

游擊戰的根本在於群眾,沒有當地人民的支持,完全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敗在情理之中,但他們為抗日作出的貢獻,值得銘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兵說 的精彩文章:

國產航母海試進入倒計時,面對豺狼必須打造更多獵槍
美國沒用原子彈轟炸東京和京都,真是梁思成的建議?

TAG:兵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