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關於中醫的那些事兒

關於中醫的那些事兒

在中國這片沃土上

曾經生生不息的繁衍著一支隊伍

他們亦巫亦醫

行與浩瀚天地間

用自己精湛的醫術

和高尚的醫德拯救芸芸眾生於水火之中

今天小編就帶著大家好好嘮嘮中醫那點事

中醫在中國發展了上千年

遠古時代

中華民族的祖先發現了一些動植物可以解除病痛

積累了一些用藥知識

隨著人類的進化

開始有目的地尋找防治疾病的藥物和方法

所謂「神農嘗百草」「葯食同源」

就是當時的真實寫照

而到了夏代和商代

酒和湯液的發明

則為提高用藥效果提供了幫助

這個時候小編就想插一句話了

雖然說少量飲酒可以降低冠心病、心衰和中風的風險

但是

無論飲酒多少都會增加房顫的風險

可能引起心房血栓、腦梗等嚴重後果

中風患病率與飲酒量(左圖)、中風死亡率與飲酒量(右圖)的關係,橫坐標為每日攝入的酒精量

在飲酒量低於20g/天時

中風的患病風險和因中風而死亡的風險都呈降低趨勢

而超過20g/天

隨著飲酒量增加,兩類風險都迅速增加

最最重要的是一定要牢記

「開車不喝酒,喝酒不開車」

緊接著就進入了西周時期

開始有了食醫、疾醫、瘍醫、獸醫的分工

嗯對,你沒有看錯

中醫中確實有中獸醫這麼一個分類呢

春秋戰國時期

扁鵲總結前人經驗

提出「望、聞、問、切」四診合參的方法

奠定了中醫臨床診斷和治療的基礎

秦漢時期的中醫典籍《黃帝內經》

系統論述了人的生理、病理、疾病以及「治未病」和疾病治療的原則及方法

確立了中醫學的思維模式

標誌著從單純的臨床經驗積累發展到了系統理論總結階段

形成了中醫藥理論體系框架

咳咳,小編我又想來插個話

當年項羽進了咸陽城燒殺搶掠

殺光了秦國的學士以及官吏

燒光了阿房宮

與此同時

燒掉的還有先秦時期的所有文明積累

而這其中

就有上古七家醫學中的六家

唯一流傳下來的只有

一部殘卷

就是我們所熟知的《黃帝內經》

而流傳下來的《內經》也成為了

中醫四大經典之首

《黃帝內經》

時間到了東漢

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

提出了外感病(包括溫疫等傳染病)的診治原則和方法

論述了內傷雜病的病因、病證、診法、治療、預防等辨證規律和原則

確立了辨證論治的理論和方法體系

同時期的《神農本草經》

概括論述了君臣佐使、七情合和、四氣五味等藥物配伍和藥性理論

對於合理處方、安全用藥、提高療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作用

中藥學理論體系的形成與發展奠定了基礎

東漢末年

華佗創製了麻醉劑「麻沸散」

開創了麻醉藥用於外科手術的先河

記得小編讀三國時

讀到華佗因被曹操懷疑慘死的時候

也不禁為這一代名醫的悲慘命運而扼腕嘆息

華佗像,約公元145年-公元208年

時間輾轉來到了晉代

出現了晉惠帝這樣的皇帝

百姓無糧,何不食肉羹?

中華文明的第二次文化浩劫來臨了

八王之亂加上緊接著的五胡亂華

洛陽被搶了個底朝天

可憐的華夏文明好不容易得到的幾百年恢復

再一次毀於一旦

幸虧,造紙術的發明

普及了書本

使得《內經》在民間得以流傳

而在這一時期

中醫也沒有停止其發展

皇甫謐的《針灸甲乙經》

系統論述了有關臟腑、經絡等理論

初步形成了經絡、針灸理論

時間來到了唐代

孫思邈提出的

「大醫精誠」

體現了中醫對醫道精微、心懷至誠、言行誠謹的追求

是中華民族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卓越的文明智慧

在中醫藥中的集中體現

是中醫藥文化的核心價值理念

更是我們醫學生應當具備的濟世理念

到了明代中醫再次有了長足的發展

李時珍的《本草綱目》

在世界上首次對藥用植物進行了科學分類

創新發展了中藥學的理論和實踐

是一部藥物學和博物學巨著

《本草綱目》

時間很快到了清代

葉天士的《溫熱論》

提出了溫病和時疫的防治原則及方法

形成了中醫藥防治溫疫(傳染病)的理論和實踐體系 清代中期以來特別是民國時期

隨著西方醫學的傳入

一些學者開始探索中西醫藥學匯通、融合

沒想到吧

中醫居然有這麼多理論體系和知識方法

所以說啊

在古代想要做一名合格的中醫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可不是隨隨便便什麼人都能當的

那必須是滿腹錦綸、學富五車、上知天文、下曉地理之人啊

看完了中醫的歷史

小編默默看了一眼身邊沉迷吃雞無法自拔的中醫同學

GIF

但是

無論怎麼說

中醫都是中國古人智慧的結晶

身為炎黃子孫

中醫早已成為了我們文化與生活的一部分

人忘本就會失根

中醫作為我們的國粹

我們都應該以此為自豪

就算我們不能把中醫發揚光大

至少

不要白白丟掉祖宗留下的遺產

這就像你面對著一座金礦

可你卻盯著金礦里的石頭說:

「這麼多渣滓,還是封掉吧。」

即使有一天中醫真的消亡了

當我們真的把中醫搞清楚了

把金礦開採乾淨以後

中醫會和龜甲、舊瓷一樣進入博物館

成為我們的歷史文化記憶

但現在

還遠遠不到那個時候

醫格工作室

文案:李鑫鈺 常樂

圖片:王維禎 部分源自網路

責任編輯:常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格工作室 的精彩文章:

中醫藥竟險些失傳?慘遭封禁背後的辛酸史

TAG:醫格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