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是「一龍」之首,連孫策都要執弟子禮,曹丕更誇他「國之俊才」

他是「一龍」之首,連孫策都要執弟子禮,曹丕更誇他「國之俊才」

原標題:他是「一龍」之首,連孫策都要執弟子禮,曹丕更誇他「國之俊才」



生逢亂世,有才不一定能施展抱負,但有名聲卻可以。如頂著仁義之名的劉備,江東民望所歸的張昭,執掌月旦評的許邵,獨創鄭學的鄭玄,還有華歆,字子魚

中原龍首

華歆是太尉陳球的弟子,看看他的同學:盧植、鄭玄、管寧,各個都是當世名士。華歆更是和管寧、邴原組建了固定隊伍,合稱「一龍」,華歆是龍首,邴原是龍腹,管寧是龍尾。華歆的故鄉高唐比較繁華,士子們都喜歡在街上拋頭露面,唯獨華歆不喜歡,就安心上班,一下班就回家,也不妄議他人。


華歆本身是太尉弟子,遊學期間又傳播了名聲,冀州牧王芬謀算廢黜漢靈帝時,都要拉上華歆、陶丘洪參謀一二。陶丘洪是動心了,但華歆看得分明,「廢立這種大事,就王芬這水平哪搞得定」,結果也很符合華歆的預期,王芬事敗。

德高望重


華歆跳槽其實也很頻繁,先是被何進徵召,後來董卓也給他派官,袁術在穰城還強留華歆,又被馬日磾任命為豫章太守。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名氣夠大,幾經波折終於在豫章安穩了一陣,因為他施政並不擾民,所以百姓很愛戴他


後來揚州刺史劉繇去世,百姓們自發擁立華歆,但華歆表示沒有朝廷任命他可不幹這事,百姓們堅持了幾個月,但華歆還是謝絕了他們的好意。等孫策到江東開拓業務的時候,安生日子也到頭了,經過虞翻勸說,華歆直接開門投降。


孫策還是很尊重華歆的,他對華歆執弟子禮,把華歆奉為上賓。每次孫策開會討論的時候,都得華歆先開腔,其他人才敢發言,此外華歆還收穫了一個稱號「華獨坐」,用來彰顯華歆的獨特地位。

國之俊才

可是人心思變,孫策過世,曹操又以天子的名義徵召華歆。孫權是很不情願,但華歆去意已決「我去幫您跟曹操搞好關係,要不老留著我這吃乾飯的有何用?」,話說得很漂亮,孫權也信了,華歆從此一去不回。


華歆一到曹操這邊就被重用,官職升得飛快,甚至還接替了荀彧尚書令的位置,這就等於一個副丞相呀,名聲大就是好。華歆還給曹操參過軍事,當過軍師,自己不能打不代表不能分析嘛。曹操建魏國,華歆升任御使大夫,曹丕即位,華歆被任命為司徒,這回徹底落實了「三公」之名。


華歆生活一向清貧,賞賜俸祿什麼的都拿去接濟別人了。曹丕分給眾大臣一些苦命女子時,別人就笑納了,而華歆讓她們嫁了人,有個歸宿總比為奴為婢好。曹丕聽說這事默默嘆息,專門寫詔書誇讚華歆,「國之俊才」

君子止戈

前文提過華歆、邴原、管寧是一個組合,小時候還學過一篇課文「割席斷交」,當時學完粉了管寧好久。直到讀過《三國志》,這才回過味來,華歆真的如課文所言那麼不堪嗎?《傅子》談及君子時就特地提到了華歆,而華歆也從沒忘記過管寧這個朋友,曹丕時期他舉薦過管寧,曹叡時期當時擔任太尉的華歆,打算連官都不做了就要推薦管寧,雖然曹叡沒答應吧,也不許他辭職。


再看看別人對他的評價,陳登「淵清玉潔」,太史慈「華子魚良德也」,孫策「年德名望,遠近所歸」,曹丕「一代偉人」,曹植「以和養德」,陳壽「清純德素」。華歆的德行確實為人稱道,所以「割席斷交」這個來自《世說新語》的典故當故事看看就好


當然華歆在魏國是交過投名狀的,曹操收拾伏壽的時候,就是華歆親自帶人去宮裡搜出了伏壽,藏在宮牆裡都找得出來,可見華歆這事辦得多用心。


因此曹魏的歷任君主也很信任他,到了曹叡時期華歆就等著告老還鄉了,可曹叡就是不想放人。知道華歆年事已高,給他設立了專車,覲見的時候還有專人抬轎。但是華歆必須得來。為此曹叡就差滿地打滾了,「您要是不來,我就帶著文武百官一起站著,直到您來我才坐下」,華歆沒轍只好繼續參與朝政。

暮年時期的華歆還做了一件事,230年在曹叡派曹真伐蜀時,他遞了一封《止戰疏》上去,核心思想就是這仗不能打,正好天公作美下了大雨,曹叡就召回了曹真。232年,華歆病逝,終年75歲。


德高望重,一時俊彥。


有什麼想看的內容,請留言給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秉筆春秋呂書生 的精彩文章:

他是魏晉八君子之一,曹魏的大忠臣,曹操祖孫三代都很看重他
他是大儒鄭玄的弟子,被稱作「國之重器」,還有偵探潛質

TAG:秉筆春秋呂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