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不忘初心,耕耘科學史——為呂增建著作《走進科學史》所作序言

不忘初心,耕耘科學史——為呂增建著作《走進科學史》所作序言

關增建教授

作者 關增建(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科學史與科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責編 許嘉芩 劉愈

最近這幾年,對科學史學科的發展來說,是一段不平凡的時期,整體上可謂一波三折,用百舸爭流、無妄之災、柳暗花明等詞語來形容,殆不為過。對科學史界中人來說,這確實是一段令人難忘的歷史時期。

本來,在歷史的車輪駛入二十一世紀第二個十年以後,中國的科學史學科呈現出的是蓬勃發展的態勢。上海交通大學科學史學科繼二十世紀末在國內科學史學科建制化浪潮中發揮了帶頭作用後,又於2012年在原科學史與科學哲學系基礎上成立了直屬學校的二級單位科學史與科學文化研究院,在交通大學實現了科學史學科的再建制化。

交大科學史學科再建制化的成功,在同行中引起了不小的反響。國內科學史研究的一些重鎮,如北京科技大學、內蒙古師範大學、西北大學等,也在相關學者的積極爭取和學校領導的支持之下,相繼成立了直接隸屬於其所在學校的獨立或相對獨立的科學史研究機構。更多的學校則在醞釀著邁出同樣的步伐。中國科學院大學在其「科教融合」方針指導下,吸納了數量可觀的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的研究力量,大幅度增加了其人文學院科學史學科團隊,一夜之間躍升為國內高校中研究力量最強的科學史重鎮。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深切體會到科學史對學校發展的重要性,傾力支持該校科學史學科的發展。老牌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學史學科、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等,繼續保持著睨視群雄之態。科學史學科的發展,一時呈現出百舸爭流的景象。

寒流始於2015年。在這一年,教育部下屬的學科評估中心啟動了第四輪學科評估。相較於前面幾輪評估,這一輪採取了一些新的做法,比如「綁定參評」規則,即:同一學科門類滿足參評條件的學科須同時申請參評或均不參評(僅有「碩士二級」授權的一級學科除外)。具體地說,一個單位如果某二級學科參評,那麼該學科門類所屬的所有的學科均需參評。同時,還規定校內成果各學科分享時,每個學科分享之和匯總不能超過百分百,等等。評估中心做出這樣的規定,旨在避免過去學科評估時發生的參評單位內部移花接木,隨意借用其他學科成果為自己學科貼金的投機取巧做法——事實上確實有不少學科用這種方法使自己的排名得到了有效前移,以至於出現了讓同行瞠目結舌的排名結果。第四次學科評估也許是出於鼓勵學科交叉的考慮,默認了這種做法,即同意成果、人員等可以校內共享,只不過對其規定了數量限制,以免出現對同一成果的過度分享,貽笑大方。實際上,這種共享除了鼓勵人們投機取巧,有助於其排名前移之外,對科技的發展不會起到任何實際促進作用。因為不同的學科有其不同的內在屬性,像拼盤一樣把不同學科的成果拼到一起,並不能促成學科的實際進步,這是不言而喻的。

學科評估中心的規定,不能為促進學科發展做出實質性貢獻,卻能給一些學科帶來滅頂之災。對一個單位的主事者而言,既然單位的人員、成果等在評估中只能有限共享,要製造出幾個排名靠前的學科,最有效的辦法就是不讓弱勢學科參評,這樣弱勢學科資源就可以全部為優勢學科所用。更有甚者,乾脆直接將弱勢學科撤銷,一了百了,免得下次學科評估時他們再來聒噪。根據教育部官方網站公布《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關於下達2016年動態調整撤銷和增列的學位授權點名單的通知》(學位[2016]23號)中數據統計結果,全國一共有8所高校撤銷了其原有的科學史的碩士學位授權點。考慮到科學史學位點本來就不多的現實,這樣的數字令人觸目驚心。對科學史學科的發展來說,這一結果不啻是一場無妄之災。

實際上,這輪科學評估也像試金石一樣,試出了我們一些大學領導的辦學思想,究竟是尊重教育規律,從育人的根本需要出發辦教育,還是屈服於社會壓力,把數字上的好看擺在首位。科學史學科對大學育人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這已經成為學界共識,這種情況下仍然有不少學校領導無視其重要性,一撤了之,這不能不說是中國高教界的悲哀。不可否認的是,當下流行的各種大學排行榜、各種學科排名等,確實對高校的健康發展造成了不小的干擾,這就需要高校領導有定力,能夠抵制排名誘惑,堅定地按照教育規律辦大學。2017年3月5日,習近平主席在參加全國人大上海代表團審議時,聽取了復旦大學校長、全國人大代表許寧生關於高校「雙一流」建設的發言。針對許寧生提出的「建設中國的一流大學,要有中國自己主導的目標體系,而不能框限在現有的評價體系里」的建議,習近平主席明確指出:「大學更重要的是底蘊,不要太過在意那些國內外的大學排行榜,不能用乾巴巴的指標評定人民心目中的好大學。……辦大學,最重要的是人們心中的聲譽,是自己的底蘊,是自己的積累。這是需要長期積澱之後在人們心中形成的。……現在國際上和國內都有不少高校排名,這個排名可以看看,但不能過度依賴。靠幾個數據,是說明不了一個大學是怎麼樣的。」[1] 言者諄諄,可對一些教育主事者而言,為何就聽者藐藐呢?

提到學科評估,還要多說兩句。第四輪學科評估,為了避免前幾論評估中出現的相差微弱分數就分出高低以致引發同行不滿的現象,採用了以檔次來代替名次的做法。評估中心將其概括為「精準計算、分檔呈現」,即根據「學科整體水平得分」的位次百分位,將前70%的學科分為9檔公布:前2%(或前2名)為A+,2%~5%為A(不含2%,下同),5%~10%為A-,10%~20%為B+,20%~30%為B,30%~40%為B-,40%~50%為C+,50%~60%為C,60%~70%為C-。這種雙軌制的檔次安排,貌似有理,實踐的結果,卻帶來了另一個意料之外的副作用:對小學科,如天文學,全國也沒有幾個高校有,這樣當該學科的前兩名佔據了A+檔次之後,相繼的第三名最多也就只能排到C+的位置,這就為其發展設置了人為障礙。就一般情況而言,排在C檔的學科,很難在國家發展計劃中得到應有的支持,而新生的交叉學科通常情況下都是屬於此類小學科的,這就為交叉學科發展帶來了嚴重的副作用。這樣的小學科在國內還是有一些的,科學史雖然情況稍好,但也受到這一規定的嚴重衝擊。顯然,這種情況的出現,應該不是學科評估中心的初心所在。

多年來,中國科學史事業的發展,首先離不開國家的支持,也與科學史界自身秉持的自力更生、奮鬥不息的精神密切相關。實際上,對於一個國家的文化建設、國民素質提高、高等教育發展等多方面來說,科學史學科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這在科教界已得到大多數學者的認可,也是科學史界同仁發自內心的共鳴。文獻計量學已經表明,對於當代大學來說,科學史既可以為文、理、工、醫、社會科學等提供交叉互融的學術平台,增加各學科間的凝聚力,還可以增加這些學科的社會輻射力,為學校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強勁動力。對高校中正在普及的通識教育而言,科學史課程更是其不可或缺的核心課程。實際上,就在一些高校在學科評估浪潮的衝擊下,出於功利角度,砍掉其內部經多位學者多年奮鬥得來不易的科學史學位授權點的同時,我國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這兩所執高教界牛耳的大學,也都把發展科學史學科提到了議事日程。北京大學整合校內科學史研究隊伍,努力為發揮科學史學科在高等教育中所具有獨特的育人功能而創造條件。清華大學則出於其重新振興文科,恢復往日綜合大學之氣象,除了大力發展傳統的人文學科群和社會科學群之外,還設計了發展以科學史為核心與標誌的科學人文類學科這樣一條有效的途徑。2017年5月,清華大學科學史系正式宣告獨立,科學史家吳國盛教授成為清華科學史系首任系主任。清華科學史系的成立,使中國的科學史學科的再建制化進程達到了新的高潮。

另一方面,在2017年新增學位授權點的評審工作中,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景德鎮陶瓷大學獲得科學技術史學科博士授予權,河北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南京中醫藥大學、山東中醫藥大學和江蘇科技大學獲得科學技術史學科碩士授予權。繼2016全國8所院校取消科學技術史學科碩士授權點後,科技史學科驅散了籠罩在自己頭上的霧霾,迎來了柳暗花明的發展新局面。

科學史學科的發展,毫無疑問會受到各種政策因素的影響,對每一個科學史工作者來說,面對政策因素的影響,沒有選擇餘地,唯一可做的,就是不忘自己進入科學史領域的初心,扎紮實實,一步一個腳印搞好自己研究和教學,用自己的努力,向社會展示科學史的魅力,使更多的民眾喜歡科學史,接近並進一步走進科學史。擺在讀者案頭的這部《走進科學史》,就是焦作大學呂增建教授在科學史領域辛勤耕耘的最新成果。該書立足於向讀者傳播科學史知識,藉此弘揚科學精神,宣傳科學思想,為普及科學、提高民眾科學素質做貢獻。全書緊扣科學發展歷程中的關鍵環節,通過對典型案例的分析,重現科學史上的壯闊波瀾。該書內容豐富,編排科學,寫作上深入淺出,雅俗共賞,是一部別開生面的優秀科學讀物。倘若讀者能以該書為引子,通過對其閱讀,引發對科學史的興趣,真正地走進科學史,則本書作者多年辛苦所付出的心血也物有所值了。

2018年2月15日

[1]朱珉迕,「習近平:大學要看底蘊 別太在意排行」,《解放日報》,2017年3月7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的歷程 的精彩文章:

科普:從傳統到現代
哥白尼與中本聰——科技革命的範式轉換

TAG:科學的歷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