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運勢 > 風水吉地有兩個重要條件必須有

風水吉地有兩個重要條件必須有

(文章來源:弘易文化/作者:林石玉)傳統文化中的「風水」二個字表明風和水一直是選擇吉地的兩個重要條件。風水理想的環境重要功能之一就是藏風,或叫「避風」,最終目的是保持住宅周圍小環境的生氣不失散。

風水吉地有兩個重要條件必須有

陰陽二氣運行則為生氣,噴發則為風,風藏和生氣是同種物質的兩種不同存在狀態。如果生氣聚止於某地,有必要防止生氣盪散,不管怎樣,只有環繞吉地的層層山巒才能遮擋住風。這就是吉地之所以通常是為群山所抱之盆地的原因。

關於「藏風」的要求,我認為: 「勢來形止,生氣可乘。龍欲其聚,不欲其散。龍欲其止,不欲其行,干龍屬陰,其氣浮如,最懾風吹。支龍屬陽,其氣沉如,不懾風吹。」說明氣有沉浮,「藏風」要區別對待。

書雲「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對「藏風」、「聚氣」的情形也作了較詳細的說明: 「高壠之地,天陰自上而降,生氣浮露,最怕風寒,易為盪散,如深居密室,稍有罅隙,通風適當,肩背便能成疾,故當其城廓密固,使氣之有聚也。平支之穴,地陽自下而升,生氣沉潛,不畏風吹,雖八面無蔽,已自不覺, 或遇穴晴日朗,其溫和之氣自若,故不以寬曠為嫌,但瑞橫水之有止,使氣之不行也。」

高壠之地藏風之時,要特別防止生氣散蕩,其途徑是要求周圍的山川形勢環抱緊簇,從而達到聚氣和避風寒的目的。因為風水穴周圍山勢的每一部分都有它獨特的藏風功能。「勢來形止,是謂全氣」之地,左右兩側的山,用以擋風護氣。穴場周圍的水流,能阻止生氣的散失,即所謂「氣乘風則散,界入則止」。

水口緊鎖嚴實,而不直衝,是為了關住生氣等等。總之穴場周圍的環境形勢要完善嚴謹,不可缺露,否則會導致「生氣散於飄風」。

對於平曠開闊的地區來說,其氣屬「地陽」,氣性沉潛而不飄浮,不怕風吹,只要有水界之,使之不隨地脈跑掉即可。所以,高壠之地是靠環境形勢來藏風聚氣,而平曠之地是靠水龍來聚氣的。

風水實踐證明,擇地選址有以下幾個基本步驟: 覓龍、觀砂、察水、點穴,把氣從龍脈引下來,聚之於穴,即「山氣茂盛,直走近水,近水聚氣,凝結為穴」。首先是覓龍,即尋找祖山。

山的形勢與氣的關係: 「凡山紫色如蓋,蒼煙若浮,雲蒸靄靄,四時彌留,皮無崩蝕,色澤油油,草木繁茂,流泉甘冽,土香而膩,石潤而明,如是者,氣方鍾未休。」

反之,「凡山形勢崩傷,其氣散絕謂之死。」可見環境和氣的關係多麼緊密。

當氣運行中,又必須有氣的連續性,書雲: 「氣因形來而斷不可葬也。然斷有幾等,有為水沖者,有為路所截者,有為畚鍤所傷者,龍行至此,未有不遭其害者也。」這裡龍指「氣」,氣流希望不要受阻。

「氣」被引下龍脈後,左右龍虎砂山夾緊。「若非龍虎夾緊直走近水旁,則水動而氣散。」這時氣雖已引入穴場,還需龍虎砂山夾緊,否則就會漏掉,這裡說的左右龍虎砂山就是「形」,即環境空間,它像一個容器,容納了隱而難知的「氣」。

砂山之前還有朝山,不得與氣衝突,應該以其護衛區穴,不使風吹,環抱有情,不逼不壓,不折不竄。朝山再向兩旁是羅城,羅城是祖山分障包羅於外,即龍之餘氣也。

餘氣還有羅城護衛,以確保氣不外溢。

因此前有朝山,後有大而高的祖山,左有青龍右有白虎,彷彿一個大四合院,全院的唯一出口就是水口。水口為「一方眾水所總出也」,好像是四合院的大門,既是進出村的關口,又是溢氣的通道,是個關鍵的地方。

選形可謂是滴水不漏,用形緊緊攏著氣,雖說氣形相輔相成,但是像這樣的氣形關係在西方並不多見,這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特色。若您需要了解更多祥情可以關注成華區弘易文化工作室,有專業老師顧問為您講解的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用戶51213973245 的精彩文章:

看看風水顧問對羅盤怎樣說
青龍與白虎在風水術語中應該動還是靜

TAG:用戶512139732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