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創投執行董事顧正斌:中國智能製造的發展路徑和投資要點
國務院在2015年5月8日正式實施了舉世矚目的《中國製造2025》行動綱領,又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高調提及人工智慧、智能製造:把發展智能製造作為主攻方向,推進國家智能製造示範區、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深入實施工業強基、重大裝備專項工程,大力發展先進位造業,推動中國製造向中高端邁進。
智能製造將朝著哪些方向發展?有哪些細分領域更值得投資人關注?為此,我們專門請來了聯想創投執行董事顧正斌,為我們勾勒出智能製造領域的投資藍圖。
顧正斌 | 聯想創投集團執行董事
曾主導或參與投資「茄子快傳」、「批改網」、「網宿科技」、「匯通達」、「中國銀聯」、「烽火通信」、南京西祠等10多個項目投資。
加入聯想之前,曾在中國電信從事資產管理工作,在江蘇高科技投資集團、毅達資本任高級投資經理、投資總監等職務。
在TMT、智能製造、互聯網+、企業併購、國企混改等方面擁有豐富的經驗。
中國的優勢在於整體加工能力
從2012年開始,世界主要經濟體都在拿回自己的製造業,可以用一個詞來形容:「製造業回收」。
美國於2012年推出「先進位造夥伴」計劃,投資發展新一代機器人、物聯網和大數據分析,通過智能互聯的設備來動態提升企業績效,降低運營成本並提升可靠性,以推動工業轉型;德國於2013年推出「工業4.0」計劃,投資兩億歐元,推動以CPS為基礎,以生產高度數字化、網路化、機器自組織為標誌的工業革命;中國於2015年推出「中國製造2025」計劃,強調創新驅動、智能轉型、強化基礎、綠色發展,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機器人、航空航天、先進軌道交通等十大領域。
從實力上看,各國各有特色:德國製造業強,但互聯網較弱;美國互聯網強,工業還可以,總體上互聯網要強過工業;中國的製造業和互聯網都還可以,但都不太強,大概排在第二、第三陣營。
「中國製造2025」計劃的目標是從製造業大國向製造業強國轉變,官方文件在描述中國製造業現狀的時候用了「生產力的多層次性」來形容,這說明中國在有些方面已經很強大,比如高鐵和電網設施等,但在農業、採掘業等領域還很落後。中國目前數字化或半自動化程度最高的行業是電信、金融和能源。如果看製造業的話,數字化程度高的有兩個半領域:一個是汽車,一個是3C,還有半個是電網,這三個領域的自動化程度可以達到40%。
中國的優勢在於整體加工能力,只要哪個領域缺貨,所有產能立馬能補上。缺點在於我們的基礎部件、基礎材料、基礎工藝和基礎技術比較薄弱,要逐項補齊。「中國製造2025」計劃中列了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等十大重點領域,每個領域都很花錢,未必都適合VC參與。京東方為了改進良率,去年第一條生產線下線。光是這一條生產線,投資就達65億元人民幣。
「終端」佔據智能製造主體地位
智能製造也適用「雲-管-端」體系,「雲」包括雲計算和雲服務,「管」是指智能管道,「端」即終端。在這個體系中,端的作用類似於消費互聯網裡的流量入口,不掌握端的人,在其上做網路和雲是不可能的,端佔據智能製造的主體地位,90%以上的智能製造工作都在端上完成。
端的智能化有兩種實現方式,一種是日本的內帶式,直接將終端系統安在電機內部;另一種是歐洲的方式,通過穿戴(給設備戴設備,比如ABB)或插入終端(比如西門子)的方式。
在端的智能化領域有兩類投資機會,一類是能夠實現核心部件國產化的公司,一類是能夠將終端改造、集成和交付的公司,只有對行業特別了解的人,才能知道怎麼去集成和改造,怎麼去分析數據,奇怪的是,中國工業領域裡,95%的數據都沒有人去做分析,所以我確實希望有更多IT人士走進工廠,把工業數據充分利用起來。
通過終端把點擊運行數據傳送到雲端分析,能夠為用戶提供實時狀態報告,並提供預防性維護建議。如果能做到這一點,預計會降低70%的電機故障停工時間,延長30%使用壽命,同時減少10%的能源消耗。如果全球所有工業電機都配備智能感測器,節約下來的能源相當於100座大型發電廠的發電量。
我們投過一個叫中科慧遠的項目。
手機行業有個細分領域是檢驗手機表面玻璃片是否有崩邊、劃痕、凹凸點等問題,在這麼窄的一個領域,有18萬人在做這件事,業內叫表觀檢。這個領域從業工人用工非常貴,檢測人工成本和培訓周期都在持續攀升;工人們的工作環境很惡劣,噪音大而且傷眼睛,平時女生用美瞳,點眼藥水,都是毫升級的,而這些工人們是像喝礦泉水一樣點眼藥水;勞動強度非常大,人員流失高,平均月流失率在10%-15%,高峰期月流失率高達30%;而且人工檢測效率不穩定,缺陷反饋不準確,對偶發現的批次不良幾乎無解,全檢完全不可能,現在是抽檢,每16片里抽檢1片,這樣就需要20萬人來做這件事。
人工漏檢率只能做到8%,中科慧遠的產品可以將產品漏檢率控制在1%以下,檢測精度可以達到20微米,最重要的是,當它發現產品連續出現三個乃至三個以上相同缺陷的時候,它就會讓生產線馬上停下來,這就大大提高了良率。
汽車與工廠等領域存在變革機會
在智能製造領域,我比較看好如下幾個行業的變革機會。
一個是汽車。
在工業領域裡,技術通常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技術可以改變整個行業與整個社會,比如電的發明,比如信息技術的發明;第二類技術可以改變一個行業,比如高鐵的出現;第三類技術可以改變行業中的一個細分環節。
汽車領域有三類投資機會:第一類是汽車智能駕駛,無人駕駛最後一定會實現,只不過現在需要從環保車、公交車等領域慢慢推進智能駕駛;第二類是新能源汽車+關鍵部件;第三類是出行共享化。如果第一類和第二類可以實現,每個人每天開車的時間將會降至10%,私家車大多時候都停在車庫裡,通過共享可以提高整個社會效率。
另一個是工廠。
工廠領域也有很多機會。比如智能工廠,也即傳統工廠轉型成智能工廠或乾脆新創立智能工廠;比如為製造業提供智能工廠頂層設計、轉型路徑圖、軟硬體一體化實施的公司;比如工業物聯網、工業網路安全、工業大數據、雲計算平台和MES系統等領域的技術供應商;比如虛擬現實、人工智慧、知識工作自動化等技術供應商;還有就是關鍵零部件公司。(完)
本篇實錄系根據健一會(ID:jianyihui2011)沙龍第218位主講人顧正斌在健一會主辦的「來,我們討論一下智能製造的投資地圖」沙龍上的精彩分享整理而成,現標題為健一君所加。根據嘉賓意見,分享內容已刪去部分敏感觀點及內部信息。
分享:顧正斌
整理:阮聿泓
審核:尹 揚
健一會已入駐以下平台
界面 | 36氪 | 知乎 | 雪球
天天快報 | 搜狐自媒體
TAG:健一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