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宋高官包拯墓在安徽發現,為什麼卻慘遭破壞?真相令人氣憤不已

大宋高官包拯墓在安徽發現,為什麼卻慘遭破壞?真相令人氣憤不已

在北宋年間,有一位大家都所熟知的忠臣,此人為官清廉,兩袖清風,不依附權貴,判案如神,鐵面無私,他就是開封府尹包拯,也被人們稱為包青天。而由於在位期間,包拯還在天章閣做過待制,在龍圖閣做過學士,所以也有包待制,包龍圖的稱呼。包拯一生斷案無數,可惜卻在嘉祐七年(1062年)病逝,朝廷失一棟樑,而為了防止盜墓賊的破壞,包拯墓在當時也一直是個謎,不過在今天包公墓打開的時候,裡面的景象卻讓人心寒。

包拯生於999年,在28歲的時候就中了進士,不過由於包拯父母的身體原因,包拯一直到36歲的時候才出仕。在位期間,包拯奉公守法,為官清廉,在當上了開封府尹後,包拯更是不畏權貴,上至皇親國戚,下至販夫走卒,只要被查明有違法行為,那都一律按規章辦事,在當時深的百姓的愛戴。

由於生前惹了太多不該惹得人,所以在包拯死後,為了掩人耳目,在出殯的當天,包拯也學三國曹操一樣,同時有20多口棺材從不同城門抬出,然後向著不同的方向行去。可是即便如此,宋朝的皇室權貴依然記恨包拯,所以就在包拯死後大力懸賞,希望有人能夠找到包拯的墓。

但是包拯的身後名被百姓宣揚,極受百姓愛戴,盜墓賊有感如此,也就有了包拯墓不能盜取的不成文約定。一直到1974年,吳興漢在安徽合肥鋼鐵廠附近發現了一個與周圍格格不入的小土坡,然後經過多方面勘察發現,結合歷史史料,包公墓才得以重見天日。

不過就在考古學家們打開包公墓的一瞬間,看到裡面的景象,眾人不禁目瞪口呆,心痛惋惜。在不足30平的狹小墓室內,到處都是被破壞的瓷器碎片,一些文物更是滿目瘡痍,棺槨也被掀在一旁,早已腐爛不堪。不過從現場積落的灰塵看,墓室被破壞的時間已經很長了,並且從那之後,也沒有人再光顧過。那麼那些盜墓賊為什麼在拿了財物後還要把棺槨也砸爛呢?

其實原因很簡單,包拯在世的時候,對一些皇親國戚沒有絲毫縱容,法不留情,這些人當然記恨在心,包拯死後,雖然有20多具棺槨迷惑眾人,但這並難不倒當時的貴族子弟,在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的作用下,包拯墓很快就會被找到,然後找人在墓里大肆破壞一番,藉以發泄心中的怒火,實屬正常。而在此之後,再沒有人光顧包拯墓,其中也許是因為盜墓賊那「包拯墓,不行盜取」的規定。

當然,也有敵人的破壞的行為,而且根據史料記載,當年金兵侵入廬州時,曾對一些墓葬區進行瘋狂盜掘,尤其是對他們痛恨的宋代一些高官墓葬更是變本加厲。所以,雖然文獻上並沒有明確說是包公墓,但從該墓葬的破壞情況看,可能是金兵所為。

雖然墓室被破壞了,但吳興漢等人還是從裡面發現了少量保存完好的文物,這也有利於史學家們對宋朝歷史的進一步發現。一直到了1985年,文物局決定重修包拯墓,那破爛的棺槨才得以被重新打造。本來眾人打算按照原樣重新打造,可惜金絲楠木並不好弄,最後只能放棄。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宋史》等記載,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品歷史 的精彩文章:

蜀漢從敵營逃回來的武軍,不但沒有受罰,還屢次升遷,成為大將軍
劉備欣賞提拔的人才,跟馬超有不解之緣,成為諸葛亮南征先鋒大將

TAG:一品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