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一定的年齡,哭都成為了一種奢侈
文/微橙子
到了一定的年齡,哭都成為了一種奢侈。
已經不太會哭了。
仔細想想,能夠讓自己嚎啕大哭的,也就是關於「家」的字眼。
好多人是沒有家的。記得有個朋友跟我說,家裡什麼都有,老公孩子房子車子,也不缺錢,可是她時常有種被拋棄的恐慌感。
和老公沒什麼交流,相互之間沒什麼感情與身體的需要,惟一的話題便是孩子,即便是孩子,老公也是滿臉敷衍。
她說她總會在夜半醒來後,就再也難以入睡,感覺自己住在一個冰涼的寒窖里。也會有想哭的衝動,可當情緒醞釀上來,卻沒有眼淚。
這讓我想起初入社會的時候,為了想要一個屬於自己的家,拼了命的調動所有能量,在這個弱肉強食的世間尋找著人生的各種出路。
積攢了所有的力氣去試探、去撞牆、去拼爭,可心中的「家」卻總是可望而不可及,收入永遠只夠租一間陰暗狹小的單間。
多年後,當我們終於可以憑著自己的努力,在某個城市落腳安家,奇怪的是,此時對家的渴望反而淡了。
這個時候,想要的家已由外在的形式,轉為內在的安定。於是開始尋求心靈的家,情感的家。
但很快,很多人苦苦尋覓到的這個情感的家,因為內在的頹靡冷落或外敵的覬覦入侵,輕易地又分道揚鑣土崩瓦解。
於是,我們才會在痛定思痛之後,又想要構建精神層面的家,並開始尋求真正的內在自我。
從而明白,心在,家就在,心不在,家就是個徒具形式的空殼。
真的,想要覓得一個能夠讓身心都能妥貼安頓的家,好難呀。
當在下班後,揚手召來計程車,在的士廣播中傳出潘美辰的《我想有個家》,儘管是首老歌,可每次聽,依然會有一種想要流淚的衝動。
「我想有個家。一個不需要太大的地方,在我受驚嚇的時候,我才不會害怕,誰不會想要家,可是就有人沒有它,臉上流著眼淚,只能自己輕輕擦,我好羨慕他,受傷後可以回家,而我只能孤單的,孤單的尋找我的家。」
男人和女人,對於「家」的概念是不同的。
一位男讀者說:別人都說男人的世界很寬廣,絕不僅僅是女人,可我真的只想有個家,家裡有個她,白天么么噠,晚上啪啪啪。可是,這麼簡單的願望都好難實現啊——
男人更想要的,是一個有肉體溫度的家。
另一位女讀者說:這幾年先後遭遇朋友背叛,親人嫌棄,前夫拋棄,單身後覺得比躲在毫無溫暖的婚姻里好多了。可自從母親離開我之後,忽然又冒出了結婚的念頭,就想有個家,有個他,有個肩膀,可以讓我靠一靠。可又真的不敢,沒有勇氣重來一回——
女人更想要的,是一個有心靈溫度的家。
還有更多的人說:當一個人晚上加完班,從辦公樓下來,迎著路燈,在漆黑的馬路邊,沒有目的地行走,那一刻,感覺被全世界拋棄,真的好想有個家。
想要一個家的背後,其實是想要一份愛,一份令人踏實心安的愛。
這個世道,擁有一份踏實的愛,太難了。不是囿於捉襟見肘的經濟,就是囿於人性的兇狠貪婪。
所以,過了一定年紀後,就算失愛失戀失業,你我也不再刻意地找機會放聲大哭,只想低下頭暗自努力,積攢更多的能量,賺更多的錢,儘可能地讓自己遠離辛酸委屈的尷尬境地。不然,除了年紀在漲頭髮變少,容顏變老,還能有什麼呢?
於是開始更加地愛自己。開始喜歡女人甚於男人。開始懂得短暫的人生一場,真的不必把太多無乾的人請進自己的生命里。
開始為自己而活,偶爾對自己好些,偷個小懶,抽點小瘋,花點小錢。再也不會犧牲到變態,而忘了自己去愛另一個人。
愛其實什麼也不是,它充其量不過是一件累人累已的事情。
能讓自己感覺到疲累的愛,不叫愛,是受虐。需要自己努力去維繫的愛,也不叫愛,是找抽。
你看那些努力去愛的人,往往最終都失去了愛。
因為努力的愛,熱烈得太灼人,以至於接收的人不免深懷恐懼,生怕一不小心就被套牢、被困住了。
有人說,不能努力去愛,那就你來我往勢均力敵半斤對八兩吧!現在人的說到感情的時候,喜歡講博弈、講對等,講你來我往出招拆招,其實,博弈來博弈去,最後都沒有贏得家。
反倒是那些懶惰的人,常常能夠得到想要的愛與溫暖。
懶惰的人,不索不取不求不全情投入,反而讓彼此有了更多的喘息空間。
只可惜,有感情中,太多的人像打了雞血的戰士般,飛蛾撲火也在所不惜,TA並不明白,過於勤勉的愛,在本質上,也是一種偽裝極深的索取,依賴與苛求。
因為付出過甚,便會想要同等量地回饋,如若沒有,便會憤怒失望。
如若不能得到回應,被欺騙、被玩弄的感受就會侵襲大腦。如果可以,在感情上就做個稍稍懶惰的人吧,如果可以,把更多的時間放在自己身上吧——
不然,當你的世界裡只有男人的時候,不單是感情的耳光會打得人生疼,生活的耳光會打得人更疼。
所以,如若感情欺騙了你,別傷悲,還有生活的強暴等著你。在感情上懶一點,強暴或許才會來得溫柔一些。
想要的家,也才能更快地靠近。
TAG:得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