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家庭教育中的愛與佔有

家庭教育中的愛與佔有

——很多道德上的偏離正軌都取決於愛與佔有之間作出的第一個選擇。

(圖片來自網路)

家庭教育中的愛與佔有

1

家庭教育中的愛與佔有

我經常聽到家長這樣的「抱怨」:「哎呀,平時上班都夠忙了,周末還要帶孩子去好幾個輔導班!」「每個月光課外班都上萬塊,快撐不下去了!」不過據我觀察,他們「抱怨」的時候好像多少有幾分自豪:你看,我在孩子的教育上投入了大量的時間、精力和金錢,我是一個負責任的父母,我可沒讓自己家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如果我問他們,孩子學得怎麼樣?回答一般是:「學得不錯!最近還考了**證書,拿了**獎項」。只有關係比較親密的朋友,我才會小心地問上一句:「孩子學得還高興吧?」他們也往往不假思索地回答:「當然了,每次去都早早地準備好東西呢!」

我不懷疑他們所說的「學得很高興」,因為人是追尋意義的動物,研究顯示:就算讓人們去做他們不喜歡的事情,他們也往往最終說服自己那件事其實不壞,以此為自己辯護(事實上,很多成人就是這樣被其他人操縱的)。

這時候我總會想起動畫《小王子》中的一個鏡頭:

家庭教育中的愛與佔有

動畫中,媽媽對小女孩兒每一天的作息時間進行了精確到分鐘的安排,為她成為「人生贏家」規劃好了每一步。為另一個人設計好一生,這已經是在扮演造物主的角色了。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而不是我們的私產。每個成人都需要抑制自己成為孩子生命塑造者的虛榮心態,去了解孩子真正的需要。

家庭教育中的愛與佔有

2

家庭教育中的愛與佔有

把孩子視為自己的私產,根源並不是愛,而是佔有慾和控制欲。我們看到有些人願意出高價非法購買野生動物來飼養,也許這些野生動物被飼養後過上了「錦衣玉食」的生活, 但這些人並不是愛動物,而只是滿足自己的佔有慾。

事實上,很多道德上的偏離正軌都取決於愛與佔有之間作出的第一個選擇。

愛,是以對方為中心,替對方考慮。而佔有,是以自己為中心,按照自己劃定的規則要求對方,只考慮自己的感受,也就是說,「你要讓我滿意」。也許佔有也算是一種愛吧,但這種所謂的愛,其實歸根到底是愛自己。很多孩子,就被鎖在這樣的「愛」的牢籠之中。

家庭教育中的愛與佔有

對孩子的教育付出,如果是源於佔有,就往往會發展為控制。教育與控制有著根本的區別,教育是對另一個獨特個體的愛與幫助,而控制,源於對失去的恐懼。教育會選擇對方可以接受的方式;控制則選擇自己慣有的方式。教育看重內在的過程,控制是把孩子塑造成自己想像的模型。

家庭教育中的愛與佔有

3

家庭教育中的愛與佔有

佔有慾、控制欲強的家長,很多表現為「唯我獨尊」,他們常常替孩子作出決定,因為他們認為孩子的選擇大都是糟糕的。孩子走的每一步都必須獲得他們的認可或授權,表面上可能孩子也有一定的選擇權,只不過這些選項都是他們設定好的,或者說,選的讓他們不滿意就必須重選。這樣的結果,就是孩子失去了自己做決定、做選擇的機會,變成了他們的提線木偶。

家庭教育中的愛與佔有

一個具有健康人格的人首先是自由的,而自由主要體現在人能夠有選擇地支配自己的行為。教育不是逼迫,更不是折磨。我們要做的不是告訴孩子必須學什麼,而是巧妙地使他產生學習的願望,然後為他(她)的願望實現創造有利的環境。

有些家長在孩子面前很有權威,孩子也可能表現得很順服,但是家長教育孩子,跟君主治理國家的道理是一樣的,就像道德經里所說的一樣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最高明的家長根本不會讓孩子活在自己的影子里;比較好的家長會讓孩子親近自己;比較差的家長會讓孩子怕自己;最差的就要挨罵了。這個在成人的世界裡也差不多,大多數情況下,一旦某個領導讓下屬害怕,估計離下屬罵他(她)也不遠了。

家庭教育中的愛與佔有

4

家庭教育中的愛與佔有

不過,無為而治並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順應孩子的天性,順應孩子成長的規律去做。

所以我當然不是一刀切地反對課外班和輔導班,只是在報班的時候,我們要反省是否真正關注了孩子自己的興趣、動機和態度。事物發展的根本動力源於內因,醜小鴨能夠成為白天鵝,是因為它本來就是從天鵝蛋里孵化出來的。孩子的可塑性很強,但是在我們逼著孩子學習小學奧數的時候,很可能扼殺了一位幼年的梵高;取得一張鋼琴等級證書的時候,也可能失去了一位未來的牛頓或者愛因斯坦。

還有一些父母希望複製其他成功人士的成長經驗,於是「哈佛大學家訓」之類的文章受到熱捧(很多這樣的書和文章後來證實跟哈佛沒有任何關係)。根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學習是學習者根據自己的經驗背景,對外部信息進行主動地選擇、加工和處理。因為每個人的知識結構和人生經驗都是獨特的,所以即時接受同樣的知識,對不同的人產生的影響也是不同的。複製別人的成長經驗,往往成了邯鄲學步。

更何況很多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除了知識、能力和意志品質,還需要千載難逢的機遇,所以「我成功是因為運氣好」不完全是謙辭,而「我的成功可以複製」,也就只能當雞湯聽聽。

家庭教育中的愛與佔有

5

家庭教育中的愛與佔有

區分愛與佔有,或是區分教育與控制也很簡單,就是想想我們是否希望別人也那樣對待我們自己。

很多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和教育,其實是想在孩子身上活出自己理想的樣子。

家庭教育中的愛與佔有

肥胖的母親在孩子身上寄託自己的舞蹈理想,躺在沙發上看電視玩手機的父親告誡孩子應該遠離電子產品,愛上閱讀。

這些父母把自己無法實現的理想,寄托在孩子的身上。一旦孩子沒有按照自己的設想發展,他們就會滿腹怨氣。

根據武志紅老師的觀點,父母,尤其是處於中老年的父母,怨氣的形成分為三步:

1、活著是為了別人。

2、我已經奉獻了這麼多,你們應該為我考慮。

3、你們沒有為我考慮,所以我滿腹怨氣。

這些父母掛在嘴邊的就是「我做這麼多都是為了你……你怎麼一點也不……」實際上,換個角度看,他們這麼做是為了自己,他們想用自己的想法,佔據孩子的軀殼。

「為了別人而活」貌似是奉獻精神,其實潛台詞是「我的不幸是你導致的」,所以無論是家長為了孩子而活,還是孩子為了家長而活,都容易使他們將責任歸咎於他人,這種推卸責任使他們難以成長。

每個人都應該成為自己人生的主人,好的父母,不是孩子的塑造者,而是他們的輔助者。

下一次,當孩子取得成功的時候,我們應該把這歸功於他們自己生命的發展;而當孩子出現錯誤的時候,我們應該把想問孩子的話先問給自己:「你哪兒做錯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