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征爪哇:中國古代最大規模的跨海遠征
1276年,攻陷臨安後的元朝,成為了東亞無可爭議的霸主。深受到漢文化影響的忽必烈汗及其心腹貴族集團,幾乎完整接納了一個對於蒙古人來說相對陌生的朝貢-宣諭體系。蒙元帝國的戰略方向,也就順著東南沿海,延伸到大陸周邊的區域性國家。
在這種大背景下,忽必烈策動麾下大軍去不斷征討南方各國。日本、越南、緬甸等地,幾乎是無一倖免。甚至遠在南洋深處的爪哇,都成為了汗八里王城的目標。
戰略需求
忽必烈需要聯通伊爾汗國與西北的敵對勢力抗衡
忽必烈在滅宋後的外交方向,是非常明確而現實的。反對他繼承蒙古帝國大統的派系,以西北方向的欽察和察合台兩個汗國為基地,不斷肆虐蒙元的西北邊境。在金蓮川和汗八里之間奔走的大汗,必須和拖雷系的伊爾汗國建立起聯繫。後者幾乎同時在於西方的馬穆魯克和北方的欽察汗國交戰,也急需要中央的支持。
當然,由於陸上聯絡被敵對勢力所隔絕,蒙古人必須通過南洋和印度洋的水陸,與控制著波斯灣的伊爾汗國通信。巧的是,那些在南方群島間活躍數百年的阿拉伯航海家們,已經在泉州和廣州向忽必烈投誠。通過他們的提醒,大汗注意到在廣州和巴士拉之間,有一條穩定的海上交通路線。元朝之後的外交的重點之一,就是保持這條海上通路的順暢。
中亞手抄本插圖 伊爾汗國向忽必烈方面交好
1284年,忽必烈派遣著名的畏兀兒航海家亦黑迷失,從泉州出發,出使錫蘭。到1286年為止,汗八里方面,已經陸續接受了南洋十國的投順。不滿足於此的元朝,又在1285年派兵駐紮占城國,作為向南方推進的基地。1287年又派人招撫了印度次大陸上的航海國家--朱羅。
北宋時曾經稱霸南洋地區的朱羅
在海上貿易的利益驅使下,商路上的國家通常願意以各種報聘和出使的手段,來維持和平通商的環境。這是元朝的朝貢外交,在初期進展順利的原因。但一些強勢崛起的新興國家,就不可能輕易買賬了。
1289年,元朝的特使孟琪,前往招撫南洋深處的爪哇國。當時的爪哇,正處在雄主克爾塔納加臘的統治時期。受到印度-波斯文化影響的他,自稱萬王之王。不但派人遠征附近的蘇門答臘,滅亡了存國數百年的前南洋霸主三佛齊,還吞併周了邊的不少小國。在元朝人抵達當地時,爪哇人已經將馬來半島、蘇門答臘島和東面的馬魯古群島,都置於自己的統治下。
克爾塔納加臘時期的爪哇勢力範圍
因為爪哇島是南洋香料物產的交易中心,所以就算是不聽大汗的指令,也不愁沒有人來貿易。僅僅是來自泉州的中國商人,就能讓爪哇從貿易里大獲收益。在這種供貨商心理的驅使下,克爾塔納加臘以地區霸主的身份自居,讓人在元使孟琪的臉上強行刺字。
對於使者受辱的事件,忽必烈當然是無法容忍。但外交風波發生後三年,元朝才動兵南下。一個原因是1281年征日本失利,水手和船隻損失很多,進攻爪哇需要進一步徵調民間的船隻和熟練駕乘。另一個原因是南方占城,在1290年驅逐了元朝的勢力,宣布了獨立。這讓元朝失去了向南展開行動的前進基地。
曾抵抗元朝統治的占城軍隊
遲來的報復
在日本的巨大損失讓元朝必須花更多時間準備跨海遠征
一直到公元1292年,忽必烈才全面實施了討伐爪哇的作戰。元朝政府表示,此舉的最大目的,是為了在南洋各國中樹立絕對權威。為此,忽必烈對討伐軍的人事構成,做了精心安排。他詔令史弼、高興和亦黑迷失三人為平章政事,作為遠征的最高指揮者。
史弼是出生河北蠡州的漢人,卻精通蒙古語,是早期蒙古帝國的一位漢軍萬戶。據說能舉著數百斤重的石獅行走,武勇絕倫。出征爪哇前,他已經擔任了浙東宣慰一職。在隨伯顏南征時,表現非常突出,是元朝在南方的棟樑之一。忽必烈的原意,是希望讓水軍老將史天澤的孫子史燿作為統帥。可是這位出生將門的軍三代,卻以年紀太輕為理由,推掉了海外遠征任務。最終,率軍遠赴海外的擔子,落到了前線的實幹型將領身上。這對於元朝遠征軍的結局來說,未嘗不是一件幸事。
曾經為蒙古人打下手的北方漢軍 成為了遠征主力
高興則是南宋降將,同樣隨伯顏攻佔江南。在奉命出征之前的十餘年時間裡,一直忙於撲滅江南的各種宋朝遺民起義。他也是元朝當時最有南方作戰經驗的將領之一,以擅長水戰和崎嶇地形作戰而聞名。
至於最為有名的亦黑迷失,與大汗有著不錯的私人關係,深受忽必烈新任。從1272年起,就作為元朝的使者頻繁進出南洋。由於是西域胡人出生,他在同泉州本地的穆斯林海商打交道時,比較能獲得親善感。這些番邦後裔,在南洋和中國之間,已經做了幾百年生意。所以,對水文氣象條件、航線選擇和航行時間安排,都已經有了成熟方案。中國沿海的貿易,始終洋離不開阿拉伯引水員和翻譯的幫助。忽必烈的艦隊則更加需要他們的幫助和指點。亦黑迷失成為海道總領,職責就是幫助管理穆斯林水手和船隻。
畏兀兒人 亦黑迷失的畫像
在三位總帥之下,元朝還設立了進行此次遠征的四個征行萬戶府。包括有史弼部下5000人、福建行省駐軍里抽調的2000人,以及江西、福建、湖廣三省的兵員,總共20000餘人。大軍還準備了遠征所需的一年糧草,軍餉四萬貫。將領們隨身攜帶著用於臨陣升賞的虎符十枚,金符四十枚,銀符百枚,金絲緞百匹。
遠征軍的核心,是自成吉思汗時代開始,就為蒙古作戰的北方漢軍。其他輔助部隊則是投降的前南宋新附軍。這些軍隊都已經在江南作戰超過十年,熟悉南方的濕熱多雨的環境。當然,相比起根正苗紅的北方漢軍,新附軍的士氣要低迷不少。作為新附軍總帥的高興,曾經像忽必烈建議多派軍隊,以壯聲勢。忽必烈卻回答他:南洋土著,裸衣膽小,多派軍隊豪無用武之地!
忽必烈不願意多派部隊的真正原因,或許是來自海上遠征的後勤壓力。為運送20000多陸軍去爪哇,元朝從福建浙江徵調船隻千艘。看起來平均每艘船只能運載20名士兵,其實出海遠征和在近海作戰區別很大。除了士兵本身之外,所需軍械、軍餉、醫藥、帳篷都必須用船運輸。隨即攜帶的十餘萬石軍糧,也都必須用船供應。這樣算起來,千艘戰船的規模就不算誇張了。作為對比,宋朝北上襲擊山東金軍時,就以120艘戰船載士兵3000人,平均每艘船也只能載兵30人不到。可見古代跨海用兵的難度。
宋元時期的大部分戰船都噸位有限
乘虛而入
爪哇廢太子威查亞 成為了元軍的內應
忽必烈不肯多派軍隊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他認為此次出征是必勝無疑。原來在元朝出兵之前,爪哇方面就已經有人願意充當內應。
爪哇王克爾塔納加臘的強勢統治並不長久,管轄今日印尼諫義里地區的葛朗太守查亞61卡旺,在一次突然襲擊中殺死了萬王之王及其宰相,奪取了爪哇王位。王國的大部分藩臣,包括克爾塔納加臘的女婿威查亞都被迫向新王效忠。但這種效忠顯然只是表面上的。
威查亞一面到處聯絡前朝舊臣,一面在一個叫做麻諾巴歇的荒野里訓練軍隊、積蓄糧草,準備復國。這時候有人獻計給他說:現在有一艘中國的商船到這裡來,可以就此和韃靼人取得聯繫,說這裡美麗的公主很多。您馬上寫一封信,勸韃靼人出兵來攻打這裡。等他們到了您和他們聯合起來,就可以打敗葛朗人了。
忽必烈到底對可以獲得美女的情報相信幾分,我們不得而知。但敵國內部有人響應,使孤軍遠征的元朝軍獲得了最大的戰略優勢,是毋庸置疑的。在皇帝的督促下,三省軍馬及糧草在福建的泉州集結完畢,於1293年的正月初一出海。
從泉州出海的元朝戰船
艦隊出發後,在海上經歷了一段時間的風浪顛簸。不習慣坐船的北方漢軍,在數日內都不能正常飲食。雖然近代的西方人發現,船隻在順風情況下,從廣州到馬六甲僅需要約一周時間,但數量眾多的元軍卻不能如此。船隊必須沿海岸南下,經過今天的西沙和南沙群島後,才進入爪哇海域。
按照蒙古傳統,在交戰之前要先投書爪哇各地的首領,以破壞他們的內部團結。結果有不少小邦派人前來歸順。元軍主力則將戰船停泊在今印尼坤甸市境內的交欄山。一面伐木造小船做沿內河進攻敵軍都城的準備,一面派先鋒軍五百人和十艘船去護送使者,招降現任爪哇王查亞61卡旺。
在海上遭受風浪顛簸的元朝艦隊
隨後,完成準備工作的元軍登陸在爪哇東部的重鎮八節澗附近。全軍分為水陸兩部,分頭前進。這也是他們在攻滅南宋的戰爭中,經常使用的標準戰法。史弼率領的水軍部隊,將沿河而上。高興和亦黑迷失將率領馬步軍從陸路進發。爪哇的守軍將戰船都一字排開,堵住了河道。元軍則不緊不慢的在河流的入海口設立營地,隨後再發起猛攻。將幾乎全部兵力都放置在水面的守軍,很快就面臨被夾攻的危險,只能拋棄船陣逃跑。
遠在克爾塔納加臘的駙馬威查亞,一直在謹慎的觀察著各方動向。在確定元朝的目的是絕不僅僅是誇耀實力後,馬上向元軍派出了使者。使者攜帶來了爪哇地圖和名冊,一再向史弼和高興申明,前朝駙馬很願意將爪哇獻給蒙古大汗。但查亞61卡旺的軍隊也開始大舉攻打麻諾巴歇,請元軍速去救援。
元朝艦隊進軍爪哇的中轉站交欄山今天依然是一個華人集聚區
亦黑迷失也通過本地人的關係得知,查亞61卡旺的軍隊當晚就會去襲擊麻諾巴歇的威查亞軍。於是派高興率軍前去交戰。第二天早上,葛朗的軍隊以三路來襲。元軍與之交戰,殺死了數百人,將其擊退。爪哇人在隔天又來襲擊元軍,依然被迅速擊退。
石刻上的爪哇戰船形象
橫掃爪哇
近代歐洲人繪製的爪哇島地圖
挫敗葛朗軍的攻勢後,元軍也就地展開強攻。3月15日,他們以高興的新附軍為右路,亦黑迷失的福建部隊為左路,配合成為中路的水軍,同時逆流而上。威查亞的土著部隊,則跟隨在全軍最後,作為用處不大的預備隊。在幾乎毫無阻攔的情況下,他們就合圍了葛朗的首府答哈城。
位於今天泗水以南的重要河口八節澗
元史記載中的葛朗軍,派出了十餘萬來交戰。這顯然是一個過分誇張的數字。並不是說爪哇全國動員的總兵力達不到這個數字,但當地的地形和物產分布,都決定了他們不能同時投放在一個戰場里。後來的17世紀,已經有西方和中國商人為其提供補給的本土軍隊,極限出兵不過近10萬人。元朝時,尚未完全佔領爪哇全境的查亞61卡旺,顯然無法在首府周圍坐擁那麼多軍隊。但通過緊急動員民力等手段,守軍還是在數量上保持優勢。但是在質量上,爪哇軍就與元軍相差甚遠了。
南洋各地的軍隊 基本以裝備很差的輕步兵為主
13世紀,正是阿拉伯商人和航海家大量進入南洋地區的前夜。在阿拉伯人帶來先進的冶金鍛造技術和武器之前,包括爪哇在內的大部分南洋軍隊,都是以輕步兵為主要作戰力量。正如忽必烈所知的那樣,臨時動員的爪哇軍大部分是當地農民。他們上身赤裸,腰間圍一塊棉布。除了弓箭,他們的武器大多以竹矛和短刀為主。
這樣數量龐大卻素質不高的軍隊,核心戰鬥力源自數量有限的貴族武士。這些深受印度文化熏陶的土著剎帝利,通常懷揣利刃和長矛,身著白衣。他們作為全軍的先鋒,列陣在大軍最前方,和龐大的後軍組成倒T字陣型。號角吹響時,白衣剎帝利就帶頭沖入敵陣,以求在第一波攻勢就擊潰對手。
一名武裝較好的爪哇武士
元軍方面,作為戰鬥骨幹力量的北方漢軍,有著大量的對付輕步兵的經驗。南宋新附軍的披甲率也只有20%,北方軍隊則略多於此。他們都裝備有大量弓和弩,擁有很多素質極高的射手,可以在野戰中結成堅固的陣勢。前排重裝步兵,會使用長矛和重斧來粉碎敵人的攻勢,掩護身後的同僚。可以說,在歐亞大陸戰場上磨練出來的元軍,同水平過低的爪哇人相比,簡直就是兩個不同次元的軍隊。
元軍步兵大量裝備弓弩 非常適合對付缺乏防護與訓練的對手
在3月19日的決戰中,葛朗軍三次組織起大規模的攻勢,都被陣列完整的元軍打退。查亞61卡旺的部隊,乘機殺入答哈城,查亞61卡旺在當晚就宣布投降。他的兒子、妻子與全部部將,都被元軍俘虜。擄獲的各種財物,價值5000萬兩。
深刻影響南洋的印度文化 雖然帶來了剎帝利階層 卻無法改變落後的技術
慘遭暗算
一名19世紀後期的爪哇武士形象
4月2日,復國成功的駙馬威查亞,宣稱要準備金銀珍寶,隨元軍去大都晉見忽必烈。元軍統帥們派200人護送他返回麻諾巴歇去料理行裝。但威查亞卻並不打算真的放棄爪哇的控制權,而僅僅成為一個無足輕重的藩臣。他設計殺死名為護送實則看押的200元軍,並聯絡各地前朝舊臣,一齊夾擊正在回師的元軍。
遭遇突襲的元軍,在慌亂中一面交戰,一面沿舊路向八節澗的船隻停泊地撤退。威查亞的策略也很簡單,絕不和元軍正面交戰,而是利用一切可能的戰術襲擾對方。元軍在撤退時,還不斷遭遇到敵軍的埋伏。他們都是威查亞在作為後軍,援助元軍時就已經布置好的。
在伏兵與追殺中撤離爪哇的元軍
元朝的指揮官在慌亂中決定將俘虜的查亞61卡旺等人處斬。在戰術層面,這是阻止查亞61卡旺趁亂逃跑的臨機決策。但在戰略層面上,元朝卻失去了對付威查亞的一個棋子。此後的元軍,就只能在且戰且走中,向東狂奔300多里,拔圍脫出。撤退中,元軍除了喪失全部的戰利品外,還折損了大量兵力。僅史弼的5000人北方漢軍,就戰死了3000餘人。戰鬥力還不如他們的新附軍部隊,則可能損失更多。剩餘部隊在海岸登船後,打退爪哇船隊的攻擊。又艱難的航行68天,才返回泉州。
在忽必烈看來,遠征爪哇的失利,顯然是前線的主帥們過於輕信所致。所以史弼和亦黑迷失在回國後被杖責,並沒收了全部財產。高興則因為事前對威查亞的背叛有所察覺,而免於處罰。
忽必烈死後得到赦免的亦黑迷失 最後在泉州終老
出征爪哇的受挫,對於忽必烈急於開闢通向伊爾汗國的海上交通線計劃,是一個沉重的打擊。遠征軍剛剛返回,他就召見大臣劉國傑,準備再次組建10萬人的討伐軍,二次出征爪哇。但在這個計劃實施之前,元忽必烈就在第二年病死。再次遠征的計劃被全盤擱置,亦黑迷失則被新皇帝赦免。官復原職的他,最後在泉州的任上善終。(完)
※元世祖忽必烈:為元朝的昌盛和發展做了哪些貢獻?
※歷史上唯一去過西藏的皇帝,原來是這個原因
TAG:忽必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