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要忍受的痛苦,我們一般人不知道
前言
俗話說: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站如松,坐如鐘。
中國人講究坐有坐姿。
皇帝的痛苦
1
以人為本?以精神為本!
▲太和殿寶座
中國人最早的代待客中心就是睡覺的地方,所以床就成了地位最高的傢具,寶座是為皇帝而設,它在形制上要有別於普通的椅子,所以就做成了一個床形。
在故宮中每一個皇帝停留的房間里,都可以看到寶座,這是由等級制度造成的。
▲太和殿屏風
中國傢具設計有其原則,從寶座上就可以充分體現,即「尊嚴第一,舒適第二。」當尊嚴與舒適發生碰撞時,舒適一定要讓於尊嚴。
這跟西方的許多設計理念不一樣,諾基亞手機有一個口號,叫「以人為本」,而中國傢具過去的設計原則是「以人文精神為本」,這一點就大大高於西方的設計原則。
我們強調的是精神,不強調純物質的東西,由此我們可以解釋過去很多坐具,為什麼不舒服,尤其是皇帝的「寶座」。
▲太和殿寶座設計結構圖
坐在一張寶座上,實際上四邊都不靠,皇帝如同坐在一個板凳上,對皇帝來說,其實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但是,寶座強調的是尊嚴,所以皇帝一定要忍受這種痛苦,這是我們一般人不知道的。
2
見「座」,如見「朕」
宋明以來,隨著中央集權制度下的皇權不斷加強,「寶座」逐漸成為封建帝王御用坐具的代名詞。
據《明史》記載,萬曆皇帝即位之初,宦官馮保竊權:
「帝御殿,保輒侍側。」
當時的吏部都給事中雒遵進言:
「保一侍從之仆,乃敢立天子寶座,文武群工拜天子耶,抑拜見中官耶?」
將宦官馮保立於皇帝寶座之側,視為褻瀆皇權的大不敬行為。
到了清代,寶座所代表的權威性日益突出。雍正元年曾下諭旨:
「朕見新進太監,不知規矩,掃地時,挾持笤帚,竟從寶座前昂然直走。爾等傳諭乾清宮等處首領太監等,嗣後,凡有寶座之處,行走經過,必存一番恭敬之心,急趨竄步方合禮節。」
即是說,侍奉皇帝的大小太監,不僅要竭誠效力主子,就是對於主子坐過的寶座,亦必俯首躬身,急行於而過,以示敬意。寶座成了帝王集權的象徵。
3
永世供奉
清代帝後親臨臣僚府邸時,臣子們必在正廳為帝後預備坐具。帝後起駕還宮後,這些曾經為帝後坐過的椅凳坐榻等,皆以特製的黃緞套罩之,謹藏密室,亦尊曰「寶座」。
▲清乾隆 紫壇嵌玉寶座 尺寸:104×109×84CM
相傳北京以經營燒麥聞名遐邇的老字號「都一處」即曾供有乾隆皇帝坐過的「龍椅」。這件平淺無奇的座椅因為有幸「接待」過微服私巡的乾隆皇帝,陡然間身價倍增。
▲老字號「都一處」
老闆將座椅用黃綢圍罩,置於店堂最高處,長期以來被當作「鎮店之寶」小心供奉。
4
擺放的規矩
寶座大都擺放在宮廷正殿明間的中心或顯要位置,天無二日,國無二君,因此寶座多單獨陳設,很少成對。
▲太和殿內景
在寶座的背後一般還要放置一個較大的帶座屏風,兩邊放置甪端、香筒、仙鶴蠟扦之類的器物,顯得格外莊嚴、肅穆。
古時以南面為尊。為體現帝王君臨天下的威儀,寶座的擺放方向一般面南背北,以便帝王接受臣子「北面侍君」的大禮。
5
坐東朝西
清同治年間,慈禧和慈安兩宮皇太后為實行「垂簾聽政」,在養心殿東暖閣中擺設了一前一後兩個座位。東暖閣門戶為西向,兩個迎門而立的座位方向自然坐東朝西。
▲養心殿東暖閣內景
前面為小皇帝的御用寶座,後面為兩宮皇太后並坐的床榻。召見官員時太后與皇帝之間用黃色帷幔隔離,發號指示的主要是坐在簾後的西太后慈禧,小皇帝只是呆坐在前面充當傀儡。
同治在這個「坐東朝西」的寶座上坐了將近12年,直至親政才離開此地。
▲養心殿東暖閣內景
但僅僅數年之後,年僅4歲的光緒皇帝登基,獨攬大權的慈禧再度於養心殿垂簾聽政,這件「坐東朝西」的寶座又一次成為了政治權力的中心。
6
坐南朝北
紫禁城慈寧宮為歷代太后居所,宮內設有一件寶座,為皇帝到慈寧宮謁見太后時的專用龍坐。
▲慈寧宮寶座
因為屋內坐北朝南方向為皇太后的座位,故而皇帝的寶座只能坐南朝北,以便母子之間對面相視。
在以孝治天下的封建社會,即便是以帝王的萬乘之尊,也要將一室之中坐北朝南的正位讓與母親,恪守孝道。
7
王世襄說「髹漆」
寶座的髹漆方法,是用足大赤金在廣膠水中研細後,去膠晾乾成為粉末,再用絲棉拂掃到打好金膠的座身上,即所謂「泥金」法,最後罩漆。因工料精良,雖年久仍燦爛生輝。
罩漆用油(一般用桐油)入漆合成,它本身有一定的透明度,干後呈現光澤,並起保護下面色地或漆層的作用,又不會過多地遮掩下面的色澤,故長期以來被廣泛使用。
▲太和殿寶座局部圖
罩漆微黃,只會助長寶座固有的金色而絲毫不會減損它的色澤。(王世襄《錦灰堆》)
8
嘉靖朝的遺物
▲太和殿寶座
據故宮專家朱家溍先生考證,這個寶座很可能是明代嘉靖時期重建皇極殿(太和殿當時的名稱)時的遺物,算來距今已有450餘年的歷史。
清代康熙年間重修太和殿時,這個曾經被廢棄的龍椅經過一番整修又繼續使用,有一幅康熙皇帝朝服像,畫中皇帝所坐的正是這把龍椅。
▲太和殿寶座
自康熙朝起,寶座便一直安放在太和殿中,為清廷歷代帝王使用。
9
袁世凱換寶座
1915年,民國大總統袁世凱準備復辟帝制,要在太和殿舉行登基大典。袁世凱希望自己的「洪憲王朝」有除舊布新的氣象,不想完全承襲已經覆滅的清王朝的一切舊制。
▲袁世凱稱帝
他將太和殿里里外外大肆整修了一番,對象徵帝王集權的寶座也予以更換。為了讓這件登基時的重要「道具」顯得不同凡響,他特地趕製了一把頗具西洋風格的高背大椅。
這個寶座椅背很高,座面則很矮。據說這是因為袁世凱腿短,卻又要顯示帝王氣派才如此設計。椅背上還用白緞綉成一個袁世凱設想中的「中華帝國」的國徽,藉以展現新國肇興之象。
▲袁世凱稱帝時的寶座
但由於時日倉促,座椅無論材料、工藝還是製作過程都十分粗糙,這樣「中西合璧」的座椅與金碧輝煌的太和殿極不相稱。
不知是冥冥中的天意還是當時人們的嫌棄,那件袁世凱的寶座被逐出紫禁城,「發配」到了清東陵的隆恩殿里,經過數十年的歲月侵蝕,寶座上的金色油漆已黯然失色。
▲太和殿寶座局部圖
靠墊處的白緞子也因年久而裂開,裡面露出了稻草,其間的世事滄桑,榮辱沉浮,令前來參觀的遊人們不勝感慨唏噓。
10
「保清」「保袁」之爭
1947年,故宮博物院與古物陳列所合併後,故宮博物院正式接管了太和殿所屬的紫禁城「外朝」部分。當時的文物專家對是否更換這件寶座展開了討論。
有專家認為應當尊重歷史遺存,繼續保留這件袁世凱時期的「龍椅」,而更多專家則認為袁世凱最終沒有建立一代王朝,他的寶座只能算作一件見證歷史的文物。
整個太和殿應當恢復清代原狀,寶座台和台上金漆屏風都是清代原物,寶座理所當然也應改陳原先的髹漆大椅。
最終,根據文物原狀陳列的歷史性原則,「保清」派戰勝「保袁」派。故宮作出決定:撤下袁世凱龍椅,搬回原來的寶座。
11
朱家溍尋寶座
袁世凱當年將寶座移出太和殿後,隨意放置在了一間庫房內,時隔多年,一時很難找到。
故宮專家們從文物庫藏中另外選了幾個製作精良的清代龍椅,結果都和寶座後面的雕龍髹漆屏風不相協調,且尺寸過小,與太和殿的高大宏偉也不相稱。
於是,更換寶座之事只得被迫擱置,而太和殿原先龍椅究竟是什麼樣式?原物還存在與否?則成了當時縈繞人們心頭的一個疑問。
直到1959年,朱家溍先生在一張1900年的老照片上,看到了從前太和殿內景的陳設原狀。依此為據,終於在一處存放破舊傢具和木料的庫房中,發現了這件已經殘破不堪的髹金雕龍大椅。
12
九百三十四個工日
1963年,故宮博物院決定修復這件清代龍椅。
面對已然傷痕纍纍的寶座,專家們首先拍攝整個龍椅的整體和局部照片,辨認其製作方法,再根據實物配製短缺的構件。
▲太和殿寶座設計結構圖
另外,故宮東路的寧壽宮內放有一件乾隆年間的龍椅,是完全按太和殿龍椅樣式製作的,唯龍頭的造型稍有區別。這件寧壽宮龍椅成為修復太和殿龍椅的重要參考資料。
由於寶座損毀程度很大,當時修復過程十分艱辛,據朱家溍先生回憶:
「木活、雕活、銅活共用了766個工日,到夏天伏雨潮濕的季節,由油工名手做油漆後,粘金葉。1964年9月全部竣工,各工種共用934個工日。」
各行修復技師通力合作,終於憑藉高明的技術和豐富的經驗,將金龍寶座修葺一新。修理完成後,幾名專家和工人們用普通的平板三輪車,將寶座安全運到了太和殿,平穩地安放於平台中央。
13
「文革」中的寶座
「文革」時期,一群紅衛兵小將對故宮提出了「整改方案」。
▲紅衛兵將故宮改為血淚宮
要將這件太和殿寶座扳倒,加封條,並在寶座台上塑持槍農民的像,槍口對準被推翻的皇帝……幸好由於多方保護,這一「整改方案」未能實施,寶座最終安然無恙。
14
閉門大修
2004年,故宮與義大利政府文化遺產部開展的文物保護項目國際合作正式開始。具體項目即是對故宮太和殿古建築區域的合作保護。
保護項目主要針對太和殿室內油飾(寶座、彩畫、木柱)保護、裝飾牆體保護以及室外石構件的保護。其中,對太和殿寶座的維修保護試驗是整個項目的重要內容。
故宮太和殿正在進行其自清代康熙年間重建後300餘年來的首度「閉門大修」,今天人們能再度領略到這件寶座的真容,實屬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