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揭秘「疼痛守護者」:你以為麻醉師打一針就不見了?不不不……

揭秘「疼痛守護者」:你以為麻醉師打一針就不見了?不不不……

南方網訊(全媒體記者/黃錦輝 攝影/董天健 通訊員/孔抒帆)曾經,疾病和疼痛總是聯繫在一起。治療前出現疼痛癥狀,檢查和手術中疼痛難忍,術後疼痛繼續會折磨著你。但現在,不少疾病能在無痛下進行,這全依賴「守護神」麻醉師。

恰逢第二個中國麻醉周,南方+記者來到廣東省中醫院麻醉科,與一眾麻醉醫生展開一場深入對話。麻醉科主任趙高峰表示,如今麻醉師不再局限於解決手術疼痛,還需承擔危重病人的搶救,術前評估和治療,術後鎮痛等職責,貫穿整個圍手術期。

外科手術的「照明燈」

在多數人的印象中,麻醉師的工作是這樣:戴著口罩和帽子,穿著手術服,穿梭在不同的手術室中,術前扎一針,然後麻醉師就不見了。

實際上,麻醉師在術中的工作不僅是扎一針,讓患者睡著這麼簡單。在大部分手術里,麻醉醫師就像是雷達,監測病人的生理特徵,為外科醫生保駕護航。

3月29日,一台心臟二尖瓣置換手術在廣東省中醫院大學城醫院展開。

此前一天,麻醉師葉飛在術前對患者進行訪視,了解患者內環境狀況,制定麻醉和圍術期管理方案。

葉飛解釋,術前訪視重要性不言而喻。通過與患者的交談,獲取病史等關鍵信息,優化術前準備和圍術期管理方案,並與外科醫生達成共識,將病人的風險降至最低。

手術當天,隨著麻藥緩緩進入了病人體內,手術台上患者就安靜入睡了。

在手術床頭的位置是各種醫學設備。有監護儀、麻醉機、肌松檢測儀、快速血糖儀、血氣分析儀、血壓計、除顫儀、呼吸氣囊等儀器,隨時監測病人在手術中的生命體征。

麻醉師的任務是監測病人的生理特徵,如血壓、心率、血氧飽和度和凝血功能。一旦病人血壓陡升或心率失常,麻醉師將在短時間內判斷原因,並幫病人解除危機。

術後第二天,葉飛來到重症病房看望患者,給他及時鎮痛。廣東省中醫院大學城醫院麻醉科主任石永勇表示,不少病人在術後48小時內都會出現疼痛,若不及時處理,可能會產生焦慮、恐懼的情緒。因此,麻醉師採用硬膜外鎮痛、靜脈鎮痛的方式幫助患者緩解疼痛。

無痛範圍拓展,麻醉人才缺口大

事實上,在推崇舒適醫療的當前,麻醉師已不局限於手術中,而是貫穿整個手術期。

術前,麻醉醫師和外科醫生商談治療方案,參與多學科會診,讓病人在術前處於最佳狀態;術後,麻醉醫師需全程監控患者的情況,管理術後疼痛,應對麻醉可能造成的呼吸抑制、心律失常等情況。

此外,無痛分娩、無痛胃鏡等項目也在全國各地興起。

一邊是日益增長的無痛需求,另一邊是麻醉師的短缺困境,在2016年,中國醫師協會麻醉醫師分會曾開展一項調查,結果顯示:截至2016年,我國有麻醉醫生75233人,每萬人擁有麻醉醫生0.5人,而美國是每萬人擁有2.5名麻醉專業人員,英國則是2.8名。若按照歐美每萬人需要2.5個麻醉醫生的標準,中國至少還應配備30萬名麻醉醫生,缺口仍舊很大。

對此,葉飛深有體會。他表示,由於麻醉師人手不足,不少麻醉醫生要加班趕場,工作強度較大。那麻醉醫生短缺困境應該如何解決?

趙高峰表示,麻醉醫生要走出幕後,讓更多人了解麻醉科。政府更應該重視麻醉科的發展,提升麻醉醫生的招生名額,提高麻醉科醫生的薪酬待遇,讓麻醉醫生的勞動價值得到體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方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2018年華南金鯧魚產業高峰論壇在湛舉行

TAG:南方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