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魅藍 E3 體驗評測:黃章的「夢想」以前,最後一部姓「李」的魅藍手機

魅藍 E3 體驗評測:黃章的「夢想」以前,最後一部姓「李」的魅藍手機

在魅藍 E3 發布會以前,我其實沒能對這部機器提起太多的興趣:早就曝光了的配置,魅藍過去一貫的設計風格。但是發布會上,當魅藍 E3 頗為微妙的價格公布,以及李楠會後採訪時表示:這是最後一部自己主導的魅藍手機時,它忽然有了象徵意義,並且讓我恍惚間有種回到了魅藍和紅米「紅藍大戰」時的錯覺。

廢話不多說,直接來看機器,經過一周左右的使用,我儘可能地拋棄參數,用最真實的體驗還原這部魅藍口中的「真旗艦」。

外觀和手感:顏值過關,但「黃金鈍角」有點鈍

總的來說,魅藍 E3 是一部稱得上「精緻」的機器,在 1799 元這個價位,無論是跟千元機的頂配,還是跟 2000 元的尾巴比較,在外觀和做工上它都不會讓你難堪。

這得益於魅族過去一直堅持的千元級和旗艦同模的傳統(這點是好是壞見仁見智)。磨砂質感的金屬一體化的機身,加上納米注塑天線條的設計,雖然現在新機都在擁抱玻璃,這種設計看上去似乎有些「過時」,但魅族駕馭起來是駕輕就熟,金屬冰涼的手感依然是不錯的體驗。

壞消息是:魅族手機過去優秀的握感,在 E3 上面沒有得到延續,這是因為 E3 的金屬中框和後背過度的弧度並不大,雖然沒有不像鎚子那樣尖銳到割手的程度,但明顯沒有魅族以前(Pro 6 甚至更早)的機型那樣貼合手掌。發布會上李楠發明的「黃金鈍角」確實有點「鈍」。

重量方面,160g 的重量拿到手裡剛剛好,也不會顯得過於壓手,在最近旗艦機型都在增重的情況下尤為明顯。

我拿到的這款是藍色,也就是發布會上著重介紹的「丹青」色,如果要形容一下這個藍色,就是「直男藍」,色相比較深。今年 OPPO、華為等廠商都在色彩上大書特書,魅藍 E3 的藍色甚至可以說是低調了。

唯一有些「騷氣」的是這個電源鍵,採用了紅色的跳色設計,一眼看上去頗為提神,也能儘可能地和下方的指紋識別區域做出區分,但按鍵做工一般,略有晃動。

屏幕方面, 魅藍 E3 正面採用了一塊 5.99 英寸的 18:9 LCD 屏,第一觀感非常棒,色彩、亮度、可視角度都比較喜人,不再有魅藍 Note 6 上詭異的偏綠現象。只不過,這個屏佔比我肯定是不會稱之為「全面屏」了。

其他細節,保留 3.5 mm 耳機孔,好評,當然音質上就別奢望太多了。

延續了魅藍 S6 上開始採用的側面指紋識別,位置和識別率沒有問題,識別速度和更加主流的正面及後置指紋還有肉眼可見的差距。

性能:驍龍 636 能滿足「熱血青年」嗎?

早在發布會之前,魅藍 E3 將採用驍龍 636 的消息就滿天飛了。從參數、性能上來看,相較於驍龍 625, 636 的性能提升明顯, CPU 約為 660 GPU 的 2/3,625 的1.8 倍,GPU 性能同樣提升了 40% 左右,但距離驍龍 835、845 這類旗艦晶元仍有較大差距。

對於這個價位的機型來說,驍龍 660 太貴,625 又有些過時,636 的出現算是填補上了這一部分的空白,加上原生對於 18 : 9 屏幕的支持,相信在未來的一年甚至兩年內,都會成為中端全面屏手機的首選,心疼聯發科 P40 一秒。

慣例上一張跑分:

得益於提升明顯的 CPU 性能,魅藍 E3 日常應用使用體驗過關,雖然沒有旗艦機型那種毫不拖泥帶水的飛速,但也稱得上流暢。在應對某些「毒瘤」應用時,也只有在開啟的一瞬間會有卡頓,滑動時基本都在合格線以上。

魅藍在宣傳期間,就把 E3 稱為「給熱血青年更好的裝備」,除了殲-20 的代言以外,更多的是指遊戲上的優勢。

但驍龍 636 的性能,註定了它的遊戲體驗上限不會太高。因為有騰訊的深度合作,再加上本身對硬體的要求不高,《王者榮耀》遊戲體驗尚佳,高幀率模式沒啥大問題。

但是到了《絕地求生:刺激戰場》這類對 GPU 要求較高的遊戲時,驍龍 636 的表現不算突出。

中等畫質下能跑到 30 fps 左右,而高畫質下這一數字會降到 20 出頭,肯定稱不上流暢,沒法勝任你「吃雞」路上的好幫手。

充電和續航放在這裡一起說,mCharge 算是魅族的武器之一,20W 快充的速度也確實給力,半小時能充入 53% 左右的電量,但是充電頭和線材都是定製的,需要配套使用。續航方面,3360 mAh 的電池容量並不算太大,玩遊戲不多的情況下,能滿足一天的使用。

「買偽全面屏不如買拍照真旗艦」

從魅藍 Note 6 開始,拍照就成為了魅藍主打的差異化優勢。這得益於索尼 IMX 362,這塊曾經只有旗艦機才會採用的感測器。

魅藍 E3 延續了這種「堆料」的玩法,主攝像頭不變的情況下,副攝像頭升級到了索尼 IMX 350,2000 萬像素,與 OPPO R11 同款。支持 Dual PD 雙核對焦和 PDAF 相位對焦,但遺憾的是不支持光學防抖,夜拍效果會打折扣。

Talk is Cheap,樣張說話(被霧霾侵襲的北京,想拍出好看的照片真的是不容易)。

在白天的拍攝中,魅藍 E3 的成片率還是挺高的,結像紮實,色彩討喜,對於金屬質感的還也比較到位。整體傾向是曝光優先,照片整體亮度很高,但這帶來了一個明顯的問題,就是在光線充足的情況下,畫面經常會出現泛白的情況。

這裡加入小米 6 進行對比,可以看到,魅藍 E3 的曝光明顯要高上一檔,整體畫面更亮,但是會給人泛白的感覺。

左為魅藍 E3 ,右為小米 6

左為魅藍 E3 ,右為小米 6

這一現象會在 HDR 模式下得到緩解,不過 E3 不支持自動 HDR ,在一些大光比環境下需要手動開啟。

開啟/關閉 HDR

夜景方面,光學防抖的缺失,讓 E3 的夜景表現不能令人滿意,放大以後有明顯的塗抹感,並且噪點嚴重。

虛化樣張方面,摳圖演算法表現良好,翻車不算嚴重,僅在邊角處旋鈕有可見的模糊。

拍照體驗上,對焦速度無須擔心,基本上是指哪兒打哪兒,但受限於處理器的峰值性能,魅藍 E3 的成像速度相較旗艦機還是慢了半拍,跟 iPhone 那機關槍一樣的連拍就更沒法比了。

幾天的拍照體驗下來,魅藍 E3 的成像水平不如廣受好評的前輩魅藍 Note 6 那樣突出,日間樣張經常有明顯的泛白現象,並且夜景表現也一般。在硬體水平足夠的情況下,希望魅藍儘快優化一下軟體演算法。

軟體:小圓點只剩情懷分

這方面可說的不多,Flyme 已經許久沒能迎來大版本更新,依然是你熟悉的 Flyme 6,更值得聊的是在魅藍 S6 上通過全面屏回歸的「小圓點」。

小圓點區域集成了壓感技術,輕按返回上一級,重按回到桌面,左右滑動可切換後台應用,同時,Flyme 提供了備選項,如果你不喜歡「小圓點」,可以切換回傳統的「三大金剛」鍵。

「小圓點」雜糅「mBack」讓 E3 看上去更有魅族一脈相承的意味,情懷滿分,但時代變了,mBack 不再有實體按鍵機型時期的體驗優勢,甚至略顯繁瑣,比起 iPhone X 和小米、一加等廠商普遍採用的全面屏手勢來說,並不能算完美的交互解決方案。

不過好消息是,E3 上的虛擬按鍵終於終於支持隱藏了。

以及,Flyme 還是沒有針對大屏做太多的優化,這麼長的屏幕,伸手去下拉通知欄真的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

但這裡不得不誇一下 Flyme 的設計部門,這 UI 設計在國產系統中絕對屬於最好看的那批,主觀一點就是和 Smartisan OS 難分高下。

這可能是魅藍最後一部「水桶機」了

一周的體驗下來,魅藍 E3 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優秀的機身和做工,以及觀感頗佳的屏幕,這兩點讓它第一眼就確實有旗艦機的感覺。但是,驍龍 636 中庸的性能,以及有些翻車的拍照,則讓我重新意識到了它 1799 元起售的定位。

如果後續能優化好拍照,並且你並不經常玩大型遊戲的話,那麼這個價位上魅藍 E3 是一部非常值得考慮的機器。

對於煤油來說,魅藍 E3 還有著另外一層特殊的意義——這是最後一款由李楠主要的魅藍手機,之後的產品線將由黃章逐漸接管。

李楠也說,黃章接管以後,魅藍會變得更「激進」,E3 也許就是魅藍「水桶機」的絕唱了。

而黃章「小試牛刀」的魅族 15 系列手機發布在即,真機圖也已經曝出。

圖片來源見水印

看到這裡,你大概可以知道以後的魅族,會有多「激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虎嗅APP 的精彩文章:

從直播答題到區塊鏈:風口為何如此短命
TapTap 為何被「掃黃打非辦」關三個月?

TAG:虎嗅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