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數據的主權歸還用戶:提供更安全、更高效的物聯網應用環境
零識專訪
記者:愛哭鬼
本期採訪對象:呂新浩
呂新浩畢業於大連理工大學,區塊鏈研發經驗超過五年,是國內第一批接觸比特幣和區塊鏈的技術人才,2013年底開始接觸比特幣和區塊鏈技術,2015年參與翻譯、《精通比特幣(mastering bitcoin)》,曾深度參與過交易所、挖礦技術。2016年底在小米發起區塊鏈團隊,致力於利用區塊鏈技術解決數據孤島問題。精通以太坊(Ethereum)、超級賬本(Hyperledger),對IPFS等分散式文件存儲系統有深入研究和應用。網路安全出身,對密碼學有深刻理解。在互聯網金融、大數據、隱私保護、線上高性能服務開發領域有豐富經驗。目前為ITC萬物鏈聯合創始人、CTO。
萬物鏈 CEO 謝卓鵬(左)、 CTO 呂新浩
ITC萬物鏈(IoT Chain)的定位是一個高安全、低成本的物聯網輕操作系統,背後是受物聯網和區塊鏈驅動的一套架構,技術上可以分為兩層:一是OS操作系統,用於連接終端,二是Chain系統,用於處理數據和信息價值的交互。萬物鏈希望可以為數據和價值不斷爆發的物聯網行業帶來一個更加安全,效率更高,並且價值可以歸還給終端用戶的發展環境。
對於「輕」,呂新浩是這樣解釋的,物聯網行業中的技術標準非常多,在與區塊鏈相結合的物聯網設備中,IoT Chain主要關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給物聯網設備賦予一個物聯網身份,通過密碼學技術保障身份的安全性和獨一無二性,另一方面是數據上傳、下載、加密等的處理問題,因為有一個合理的架構和分層,所以將一個物聯網設備接入到IoT Chain的成本足夠低,IoT Chain的技術也很容易和原有的智能設備相結合,使其變成一個區塊鏈的物聯網設備。
在技術方面,ITC萬物鏈結合密碼學非對稱加密技術,半同態加密密文計算技術,以及無數據中心的分散式架構。不但解決了設備的控制權安全,黑客無法控制用戶的設備;還保護了用戶以及設備的數據安全主權和隱私安全,智能設備必入攝像頭的數據只有用戶自己可以查看。
面對物聯網市場中存在的安全問題,呂新浩表示,其實安全是一個很被動的問題,人們只有在發生安全事件的時候才會意識到這個問題。物聯網市場的安全問題主要包括設備的控制安全以及用戶的數據安全兩個方面。他舉了一個例子,一個用戶的攝像頭被非法控制,是設備的控制安全問題,另一方面在數據安全上,物聯網設備會收集用戶各種各樣的數據。這些數據甚至會比用戶更了解自己,這些數據本身的價值是非常大的,其中有些內容也是很敏感的,如果這些數據的安全不能被保證,甚至被濫用,像之前發生的「360小水滴攝像頭事件」,其影響是非常惡劣的。因此,物聯網的安全問題一旦出現,將會非常嚴重的損害用戶的利益。
IoT Chain將主要解決設備控制權的安全和設備產生數據的安全兩個方面的問題,呂新浩認為,安全是一個成本遊戲,當攻擊成本足夠大的時候,黑客就將會放棄。黑客之所以熱衷於攻擊物聯網系統,是因為傳統物聯網的控制權一般都在一台伺服器或者一個伺服器集群上,黑客只需要控制了中心的伺服器,之後與伺服器所關聯的所有的設備都可以被控制,這個攻擊成本很低。
與區塊鏈相結合,就可以解決以上的問題,想到區塊鏈,必然會想到去中心化,去中心化不只是權益、價值的去中心化,也可以做到設備的控制權去中心化,控制權不再由傳統的伺服器控制管理,比如智能家居中的一個攝像頭,只能由該攝像頭授權過的手機可以控制,其他的伺服器是不能直接控制這台攝像頭的。對於攻擊成本來講,黑客原本可以獲得總伺服器控制權的攻擊難度和成本如今只能獲取一台攝像頭的控制權,這樣就有可能將黑客的攻擊成本無限的擴大,對於黑客來講就失去了攻擊意義。這樣去中心化的技術架構必然能夠為物聯網行業帶來更高的安全環境。
呂新浩表示,之所以發起萬物鏈項目,是因物聯網將會是互聯網之後下一個數據爆發的時代,在這個時代里,團隊希望可以把握兩件事情,一個是設備物理控制的權利,另一個是希望可以將數據的主權歸還給用戶,他個人認為這是更有價值的事情。因為呂新浩之前在小米工作的經歷,當時是在保護企業的數據安全,但企業的數據其實也是由用戶帶來的,所以他認為這部分數據的價值如果可以還給用戶,將會更有意義和價值。
此外,ITC萬物鏈的CEO謝卓鵬在傳統的物聯網領域非常有經驗,他看到了區塊鏈帶給物聯網行業安全上的一些優勢,在2017年初,二人進行了一些交流,更加確定了物聯網與區塊鏈技術的結合會產生一定的價值,因此呂新浩決定離開小米,加入萬物鏈。他們看到了區塊鏈可以帶來的兩個價值:一個是能夠帶來一個更安全的物聯網環境,另一個就是有可能在物聯網時代把用戶的數據主權還給用戶。呂新浩認為Google之所以成功,是因為用戶的每一次點擊,每一個動作,都在訓練Google背後的AI模型,讓Google更聰明。正是由於用戶不斷的參與,貢獻了數據價值,才使得Google、Facebook、阿里的芝麻信用分等產品獲得了成功。數據確實可以使物聯網行業更加繁榮,但是應該將數據的價值還給用戶。
IoT Chain希望可以在數據爆炸的時代,能夠把網路繁榮的價值還給用戶,因為是用戶貢獻數據,用戶參與網路建設,因此希望可以在物聯網時代,用區塊鏈技術,包括密碼學技術,把數據的價值還給用戶。
面對如何將數據的價值還給用戶,呂新浩這樣解釋,萬物鏈的網路連接著很多設備,這些設備連接著人們的日常生活,會產生大量的數據在網路中。同時,網路中還擁有許多的網路服務商,比如搜索引擎、社交平台、電商等,他們需要大量的數據讓他們的決策更加智能,讓他們的AI模型更加完整。此時,服務商可以利用IoT Chain中的數據來滿足自身的需求,使用數據的前提首先是需要得到用戶的授權才能使用其數據,其次,是在利用數據之後要清晰的定義數據所產生的價值,需要有一定的價值反饋能夠還給用戶。
將價值還給用戶,目前IoT Chain是通過C2B2B的模式來實現,設備數據的服務商在得到用戶授權之後,獲取用戶的數據,再同有數據需求的公司合作,合作的公司會將數據的價值傳遞給服務商,之後服務商將根據與用戶約定好的價值回饋的方式,將價值還給用戶。數據根據其安全性、敏感性可以分成不同的等級,對於不敏感的數據,服務商可以直接幫助用戶產生價值,而對於敏感的數據,IOT Chain也有技術方案提供更安全的計算環境,目前也在研究半同態加密等技術,讓數據處理過程更加安全。
ITC萬物鏈的目標是作為安全互聯網的底層輕操作系統,與數字貨幣中的Iota都是一樣的屬性,在面對市場中經常將ITC與IOTA進行比較的問題時,呂新浩表示,IOTA是一個比較成功的項目,IOT Chain與IOTA比較相似的地方是二者都採用了DAG技術,但是DAG其實是很傳統的數據結構,包括GitHub、高德地圖等在內的很多產品都採用了DAG數據結構。
GIF
之所以採用DAG是因為在數據結構這一層,DAG被認為會比Block Chain的效率高很多。DAG體系架構是分散式體系結構,而不是重鏈接的區塊鏈結構,這不僅解決了比特幣挖掘的集中化問題,而且大大提高了整個分散式網路的吞吐能力,降低了交易成本。DAG架構被稱為是下一代的區塊鏈。除了DAG數據結構,共識演算法是另一個能夠影響區塊鏈性能的部分。共識演算法方面,ITC採用了PBFT(拜占庭容錯)。同時,呂新浩認為去中心化是區塊鏈最重要的特點,只有滿足去中心化,才能保證架構的安全性,而IOTA最核心的代碼並沒有沒有開源,採用的並不是去中心化的架構,目前來看它的交易過程比較慢。因此,其實二者有很大的不同,IOT Chain的技術導向非常強,基礎架構更方便,應用性更強,實現去中心化。
呂新浩感覺在創業的過程中會比之前在小米的工作過程中產生更多的思考,團隊的每個人都有一個自驅力,效率更高,執行力更強,新想法可以快速試錯。目前IoT Chain的區塊鏈技術團隊,擁有很多來自BAT、小米團隊的優秀技術人才,他們也希望可以引入更多的技術人才。萬物鏈先後獲得連接資本、FBG Captial、韓國Hashed等專業區塊鏈投資方的資本青睞。在談到與韓國Hashed投資合作時,呂新浩表示,團隊在注重國內市場的同時,也很看重國際市場,Hashed的幾位創始人也是技術出身,是非常專業的機構,對區塊鏈技術理解也很深,可以幫助萬物鏈在韓國市場和國際市場有更大的發展,因此選擇與其合作。
目前IoT Chain的DAG技術已經提起兩個季度完成任務,計劃在2018年12月可以實現主網上線,萬物鏈的目標是第一個做成真正去中心化的 DAG 主網,性能足夠好、足夠安全的網路。面對競爭,呂新浩認為,目前只有少部分的物聯網項目在做區塊鏈的嘗試,確實有許多大公司都在陸續推出自己的區塊鏈解決方案,比如IBM、騰訊等等,但目前為止,這些公司更像是都在兜售自己的雲服務,沒有開放的區塊鏈架構,更像是技術布局。物聯網+區塊鏈市場目前還是藍海階段,會將精力更多的放在技術上面。
項目採訪
※致力於發起源自中國的國際公有鏈:讓人們隨時隨地訪問區塊鏈
※比特幣 VS 瑞波幣
TAG:零識區塊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