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經濟為何東強西弱?原因在這

中國經濟為何東強西弱?原因在這

改革開放40年,中國區域經濟發展的協調性不斷增強,但也出現區域經濟分化的新情況。

新形勢下,中國區域經濟如何持續健康發展?各大經濟板塊之間的差距是否進一步拉大?當下發展區域經濟應該抓住哪些機遇?

日前,在釣魚台召開的中國區域經濟50人論壇2018年會上,多位工作在區域經濟發展一線的政策制定者、實踐推進者,圍繞新形勢下中國區域經濟發展談了自己的看法。


區域經濟發展出現分化

中國國務院參事、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杜鷹表示,中國區域經濟發展的協調性不斷增強,但也出現區域經濟分化的新情況。

杜鷹認為,衡量區域經濟發展是否協調有四個指標。一是區域經濟發展差距是否控制在合理空間;二是各地民眾能否均等享受公共服務;三是各地區比較優勢能否得到充分發揮;四是人與自然關係是否和諧共生。

根據中國實際情況,從以上四個方面能夠得出中國區域經濟協調性增強的結論。但在此背景,中國區域經濟出現新的分化,不過區域分化不能否定區域發展協調性的增強。

區域分化主要表現在不同區域經濟增長勢頭情況迥異。

首先是中國四大經濟板塊分化顯著。2008至2012年,中國中西部和東北部地區經濟增速連續五年超過東部地區,東北地區2008年更是居首,但目前東北地區增速跌到了低谷。

其次是經濟板塊內部分化明顯。尤其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十幾年來,板塊內部分化和差異性發展是最為顯著的一個階段。

再次,南北分化明顯。2013年以來,中國南北方的經濟增速開始拉開,2017年南方GDP佔全國總量的60%左右,在1980年以來佔比最高,呈現出全國經濟增長南快北慢和經濟增長佔比南升北降的格局。

杜鷹分析稱,這主要是周期性因素、結構性因素、體制性因素作用的結果。「周期性因素是區域分化的外因,另外兩個是內因,也是主因」。

現階段區域經濟分化有深刻背景,中國正處在結構變革和功能轉換的特殊期,過去依靠拼資源、拼環境的擴張方式走到了盡頭;今後以質量效益為中心,淘汰落後產能,推進「雙創」成為國民經濟的主要特徵。

杜鷹強調,要把區域分化的原因分析透徹,針對性施策,並要發揮區域間的良性互動。


經濟要發展,地理很重要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地理學會原理事長陸大道認為,國家的區域發展戰略和方針政策一直是中央各時期的重要決策,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的區域發展戰略非常成功,GDP已經增長了接近30倍。

陸大道研究地理和區域經濟長達60年,他以中國東西部為例,由於中西部乾旱區平均降水量是200到400毫米,荒漠、草原、沙漠為主,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500米,是人類不便於開展活動的地方,很少有城鎮人口,這都是人的力量難以改變的。

所以,區域地理特徵是導致中國經濟東強西弱的重要原因。中國經濟流量是由內地向沿海,沿海獲得了豐碩成果。中國經濟發展的重點始終在沿海和長江沿岸,這與國家大格局有關,這種格局可以把全國經濟帶起來。

雖然中國採取了西部大開發、東北振興,但實際是針對問題區域,中央政府採取的促進措施。

經過改革開放,中國已經形成三大區域,以北京為核心的京津冀城市群,以上海為核心的城市群,以香港和廣州為核心的城市群。

因此,地理環境對區域經濟產生很大影響。陸大道建議,區域經濟領域的官員學者要在辦公室掛一副中國行政區劃圖,也要掛一副自然區劃圖。


GDP有局限 但不能完全否定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劉偉指出,中國提出的新發展理念是「五位一體」,不唯GDP(國內生產總值)論英雄,這是對過往片面強調GDP的糾正,但中國發展仍處於初級階段,GDP仍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GDP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指標,不可否認其具有的科學性。GDP把資源配置的系統性、科學性提高到空前高度,「也有學者說GDP是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智慧發明」。

然而,GDP確實有其局限性,儘管有結構、投入產出表、國際收支表、資金流量表,但還是強調國民經濟總和的概念。

如果區域經濟發展以GDP作為區域規劃的重要指導,會僅重視GDP的數量擴張,而忽視以結構為特徵的質量轉換。

「GDP是個流量,就是一年,它不是存量。」以此為引導,有可能忽視財富積累,進而限於僅強調短期化經濟活動的活躍。

GDP是通過市場交易,按市場核算的,但目前大量的市場存在失靈、短板現象,以GDP問題為引領,可能把市場失靈,又特別需要的短板忽略掉。例如,GDP無法核算環境。目前各國仍在探討如何把環境放入GDP中核算,尚無結論。

中國提出的新發展觀、發展理念是「五位一體」,不唯GDP論英雄,這是對過往片面強調GDP的糾正。

但中國發展仍處於初級階段,GDP仍具有不可或缺作用。「以人民為中心是中國發展的終極目的,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中國發展的路線和方式」,二者之間不能對立或者彼此否定。

劉偉提醒,還要處理好經濟增長和分配的關係,不能把分配放到發展前面。「GDP增長是一個方面,GDP分配是另外一個方面,二者不能對立起來。蛋糕做大和蛋糕分配好,兩個不是互相否定的。」

中國今後要繼續深化改革,突出結構和質量是正確的。國民經濟供給側和需求側兩端,不同的區域以哪一側為主,需要具體來看,也不能合在一起,不是非此即彼。


「一帶一路」建設是大機遇

改革開放40年的實踐證明,開放是促進區域發展的重要動力之一。在中國推動形成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的趨勢下,區域開放以區域發展面臨新矛盾、新挑戰,如何在推動形成開放新格局中,提升區域發展水平和質量?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認為,要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一帶一路」建設,是推動中國全面開放新格局的重點,也是促進西部等欠發達地區加快發展與區域協調的機遇。以山西為例,2017年山西省對外承包工程和出口貨物比2016年增長2.2倍,特別是對「一帶一路」地區的出口增長了5.3倍,成為山西加快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就振興東北經濟來說,可以嘗試以中俄蒙經濟走廊建設為抓手,以推進基礎設施投資合作和互聯互通為依託,以製造業產業園區為平台,以發展生產型服務業為重點,加快構建東北對外開放的大通道、大平台、大布局。由此來形成東北振興的一個新動力。

遲福林建議,要通過「一帶一路」建設中推進西部與沿海地區的合作,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擊的開放格局,由此形成新階段區域協調發展的一條新路子。

在東部地區,服務貿易發展的互補性是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的突出優勢。因此,要加快推進粵港澳大灣區服務貿易一體化,率先在廣東對標世界,進行服務貿易的開放,使廣東繼續在對外開放新格局中扮演重要角色。

在貿易保護主義不斷抬頭的今天,雙邊、多邊區域一體化已成為經濟全球化的重要載體,這為中國在不同地區發揮開放中的優勢提供了機遇,因此要以地區開放推動區域一體化,以區域一體化來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來自:國是直通車

作者:王慶凱

編輯:郭凌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是直通車 的精彩文章:

中美貿易摩擦持續下去,誰最受傷?是它們

TAG:國是直通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