攸縣紅色景點之網嶺六十分烈士陵園
六十分烈士陵園位於攸縣網嶺鎮大興村六十分觀音山山頂,南距攸縣縣城41公里,是為紀念解放戰爭六十分戰鬥中犧牲的革命烈士修建的集體墓群。
1949年8月1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四野四十六軍一三六師在六十分與國民黨白崇禧四十八軍一三八師進行了一次激烈的戰鬥,我軍犧牲63人。戰後,部隊同志和當地群眾就地(大興、龍形、陶和、笙塘鋪、井頭、馬頭嶺等地的山頭上)掩埋了烈士遺體。
1985年5月,攸縣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以來,在有關部門的領導下,當地群眾將部分墓葬集中於六十分觀音山山頭。
1991年在網嶺政府的領導下,當地群眾募捐近萬元資金,建「革命烈士紀念碑」一座,高8.611米。前為紀念碑,後為墓葬及標誌說明亭,四周設有水泥欄杆,佔地面積200平方米。
2006年,在烈士原屬部隊46軍軍首長的關心下及當地政府和群眾的支持下重修。當時,河南省開封市預備役136師捐款6萬元,原四十六軍老首長、老戰友捐款1萬餘元。時任第四野戰軍參謀長蕭克(開國上將)、政委李中權(開國少將)、136師團政委曹海炳(開國大校)、老戰友原湖南省副省長曹文舉分別為烈士陵園題詞。
2015年,攸縣縣委、縣政府投入660萬元重修,建有烈士陵園牌坊、國防教育室、停車場等設施,陵園面積擴大到10餘畝。現為株洲市文物保護單位,攸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1949年8月3日,長沙宣告和平解放,白崇禧「實行湘粵聯防進行決戰」的陰謀破產,20餘萬白軍匆匆南逃。8月4日,白部四十八軍從江西永新退至攸縣守備警戒,掩護大部隊撤退,企圖阻止我軍從湘東南進,所屬一七五師潛伏在攸縣縣城附近,一三八師則潛伏網嶺、檟山以北一帶。
解放軍四十六軍一三六師於8月4日受命從湘東插至郴州,以截斷白軍退路。8月9日,一三六師從醴陵出發,進至攸縣皇圖嶺。當晚,師長曾雍雅(開國少將)向各團下達命令:估計敵主力軍明日在攸縣城南渡洣水。為了殲滅該敵,四○七團為前衛於當晚4時由駐地丹陵橋出發,沿公路西側(六十分)直插下去,於8月10日下午務必到達攸縣縣城南面,奪取渡口;四○八團為後衛,隨師部沿公路尾追敵人,以便在攸城附近,前後夾擊,消滅敵人。
8月9日,敵得知解放軍從醴陵向攸縣進軍的情報,即命令四一四團扼守公路兩側的井頭、笙塘鋪、馬頭嶺等地,並把炮兵部署在公路兩側及六十分東側的詹家祠堂地區,以便夾擊我軍。當夜,還將部署在檟山羅家灣的部隊調來助戰。
晚上,我軍以一營、三營、團直、二營的次序出發,經筆增、筆田、龍興、龍旺、六十分等地,朝攸縣方向前進。8月10日上午8時左右,一、三營已過六十分,正當我團直行進在這兩山相夾的小道上時,從檟山、羅家灣調來的敵軍,從兩側山頭髮動突然襲擊,並佔領東側高地。我407團團直與追上來的二營立即反擊。這時,駐詹家祠堂的敵炮兵,以猛烈的炮火阻擊我軍。解放軍頑強戰鬥,多次發起猛攻,付出了很大犧牲,終於奪下高地,擊潰了敵人。此時,走在前頭的一、三營聞炮聲回援,遇到敵人阻擊;與此同時,四○六團在笙塘鋪,四○八團在井頭、馬頭嶺等地,亦與潛伏的敵人展開激戰,均將敵人擊退。8月13日,四0八團乘勝追擊,14日晨,解放攸縣城。
六十分戰鬥打響後,我第四野戰軍前線指揮部副政委鄧子恢、參謀長蕭克,即在地圖上找到六十分、笙塘鋪、寧家坪的位置,發現白崇禧一個軍進攻我一個師的緊急情況,蕭克電令:「我136師就地組織抵抗,在一個地勢於我有利處死守,不可南進。如實在等不到援軍和敵方變化,即可向東南方向突圍。」同時電令:「我4兵團18軍從江西境內迅速插至敵人背後,右面49軍(湘中境內)做出東移佯動,擺出決戰架勢。如敵人不撤,佯動部隊就包抄過來,將其殲滅。」
六十分戰鬥,從8月10日上午8時激戰至下午6時。此次戰爭,人民解放軍犧牲3名連長、15名班長、6名副班長,偵察員1人,團衛生指導員1人,37名戰士;63位烈士中中共黨員18名。當然敵人也有大量傷亡。戰後136師總結失利原因時,一致認為有三點:一是407團的成員多數是北方同志,對湖南山地地形不清楚,作戰不習慣;二是部隊經過遼瀋、平津戰役,在東北華北都打得很順利,南下到湖南一路沒有打過仗,警惕性不高;三是輕敵疏忽,對敵人侵察不詳,未能發現敵人的偽裝、潛伏和打口袋戰術的陰謀。
猜您喜歡
經典攸縣紅色景點▼
※攸縣這個地方一直迎來外地客商與酒店的拜訪洽談,原來是……
※正瘋狂生長的神草在攸縣驚現!能減肥,治療各種炎症、預防瘟疫、治療不孕症……重點還特美味!
TAG:攸縣百事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