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數字貨幣作為貨幣的發展可有多層空間

數字貨幣作為貨幣的發展可有多層空間

以比特幣為代表的數字貨幣的交易行情從去年到今年再度經歷令人咋舌的暴漲暴跌,對其如此肆意發展的質疑之聲也隨之高漲。在這一背景下,2018 年兩會期間,即將卸任的央行行長周小川在中央銀行專場新聞發布會上,正面回應了社會對於數字貨幣發展的關心,明確表示反對將數字貨幣當作虛擬資產來炒作,主張數字貨幣的發展,應該考慮給消費者、給零售市場帶來效率、帶來低成本、帶來安全隱私的保護,以及要保證貨幣政策、金融穩定政策的傳導機制。可見,央行並沒有因噎廢食之意,不像有評論所說,要讓此類數字貨幣 " 歸西 "。而是一方面穩步推進央行數字貨幣的研發,另一方面也並不反對非央行的數字貨幣作為 " 貨幣 " 的發展。更進一步,可以說數字貨幣作為 " 貨幣 " 的發展完全可以有多層空間。

比特幣作為虛擬資產被炒作的表現極具戲劇性,其交易價格從初創時只值幾美分,到 2011 年 4 月第一次上升到 1 美元,進而,在各種因緣際會、經曆數番大起大落之後,到 2017 年 12 月中旬暴漲到 2 萬美元,繼而又很快跌落至 1 萬美元,甚至 6000 美元。人們有幸或不幸地見證了十七世紀荷蘭的 " 鬱金香泡沫 " 或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國的 " 瘋狂的君子蘭 " 的活生生的當代翻版。直呼其為騙局,呼籲限制、禁止和取締的聲音不絕於耳,並且矛頭指嚮往往是所有此類數字貨幣。恰好我國央行近年來已明確發行法定數字貨幣的政策意向,這就使得對比特幣類的數字貨幣的存與廢的選擇看似不言自明了。但是有一點不該忘記,鬱金香和君子蘭是無辜的。比特幣類數字貨幣之所以被選中來炒作,並且是 " 爆炒 ",一定也是因為人們發現了它們作為貨幣的潛在特質和獨特之美。

經濟學家通常從貨幣的交易媒介、價值尺度和價值儲藏手段等職能來定義貨幣,並且從作為貨幣的材料應該具有的良好的物理特徵、市場特徵和制度特徵來把握和判斷一種 " 東西 " 是不是堪當貨幣。其中,市場特徵和制度特徵尤其值得再做強調。前者指的是,作為貨幣的材料在不同的市場上的預期價格應該比較穩定 ; 後者則指該材料作為貨幣應該得到正規的和非正規的制度安排所接受。或者借用弗里德曼的話說,貨幣就是人們通過規定的程序,把它們選來並指定為貨幣的東西。

官方貨幣或法定貨幣自然更容易符合這些特徵,無需贅述。但廣義來看,這一特徵不是只有官方貨幣才有。回顧貨幣史,所謂 " 法令貨幣 " 或 " 菲亞特貨幣 " ( Fiat Money ) 是很晚近才出現的。貨幣史上曾經出現過各式各樣的 " 貨幣 ",各種商品貨幣和金屬貨幣自不必說,也包括雅普島的石幣。該種貨幣通常存放在家門口或村裡的空地,在交易發生後,雖然石幣的所有權發生了轉移,但仍可留在買家的門口,甚至都不願費力去做個標記,但全村人都知道並認可該塊石幣的所有權發生了轉移。穿越時空看比特幣,不過是利用了先進的計算機技術和所謂分散式記賬的原理做了同樣的事情而已。所以,以比特幣沒有 " 法償性 " 或沒有政府信用背書等斷言其不具貨幣屬性,就把問題簡單化到沒有討論的必要了。

如果比特幣類的數字貨幣也可以是貨幣,那麼進一步要澄清的問題至少有二:一是當下其 " 鬱金香化 " 對其作為貨幣的影響怎樣?二是其與官方貨幣的關係究竟怎樣?

雖然在連番炒作之下比特幣的 " 鬱金香化 " 極大地提高了人們對數字貨幣的關注度和期待,甚至被認為代表著貨幣的未來,但是毫無疑問也嚴重扭曲了其作為貨幣的屬性,使其難以發揮作為貨幣的基本職能。不僅用於交易媒介的少而又少,而且也難以作為價值尺度為商品標價。試想,原本就是一幫看好比特幣的人,接受並認定了奠基者中本聰發起的演算法或規則,玩起了數字貨幣的遊戲。如果沒有炒家,那麼買家與賣家 " 高大上 " 地通過支付和收取比特幣完成交易,歲月靜好。不想不幸被炒家看中,把價格炒得能上天,除非是真愛,誰還會用它買一杯咖啡,而咖啡店老闆又該如何算計用比特幣為一杯咖啡標價的 " 菜單成本 "?

更嚴重的是,當下數字貨幣的發展因其 " 鬱金香化 " 而遭遇越來越多的誤解和嫌棄,經常看到有關報道或輿情將各國的限制性措施視為對數字貨幣的打壓,乃至說到廢除,無端地惡化了數字貨幣的生存和發展的環境。這更突顯了推動數字貨幣回歸 " 貨幣 " 正途的必要性。不該錯把數字貨幣的交易混同於數字貨幣的發展,正如不該混淆了作為炒作對象的鬱金香和作為花兒的鬱金香。正如歷史上鬱金香泡沫最後的破滅,絲毫不影響其作為鮮花為人們喜愛至今。限制現有數字貨幣的交易,當然不該、也不會是限制數字貨幣本身的發展,而是恰好相反。

再看比特幣類的數字貨幣與官方貨幣的關係,一直或隱或現地有一種認識可以稱之為 " 取代說 ",認為比特幣具有取代現有官方貨幣的潛力,所謂其代表著貨幣的未來。但這種說法在很大程度上可說是對比特幣來勢兇猛的一種比喻和形容,抑或甚至可以說是比特幣炒家所用的一種 " 話術 "。粗略了解比特幣的特點就不難了解到,其基礎演算法和使用規則、相關設備和網路的限制、以及人們的接受程度等等,都決定了它只能供有限數量的人在有限的場景下使用,完全不具備取代官方貨幣的實力和勢能,無論是現行官方貨幣及其數字化,還是未來的法定加密數字貨幣,都談不上取代。從基礎設施層面看,現有比特幣類的數字貨幣無非是可以在特定的網路空間為其成員提供貨幣相關服務的一種 " 社區貨幣 " 而已,與官方貨幣明顯位居不同的層次,完全可以各自走路,各不相擾。

現實中的 " 社區貨幣 " 作為 " 補充貨幣 " 在歷史上其實早有發展,特別是服務於那些缺少官方貨幣的退休老人或剛剛參加工作的年輕人的各種名目的 " 小時幣 " 或 " 時間貨幣 "、或者一些網路社區發行的 " 貨幣 ",允許社區成員通過為其他成員提供服務掙得這種貨幣,再使用該種貨幣換取自己所需要的產品和服務。作為官方貨幣的補充,這種社區貨幣為改善這些缺少官方貨幣的社區成員的福利起到了積極作用。比特幣類的數字貨幣雖然在生成機制上不同,以採用數字化加密技術為主要特點,但從其在社區成員的小圈子內得到認可並使用這一點來看,並無本質差別。

將比特幣類的數字貨幣定位在 " 社區貨幣 " 的 " 補充 " 地位上意義重大,可以避免在思考其未來發展前景時落入思維陷阱,比如似乎如果它不能一統數字貨幣天下,就意味著沒有發展前途。恰好相反,服務好那些看好它、偏好它、選擇它的社區成員,它自然就會獲得存在和進一步發展的理由,反之當然就沒有前途。進而,也可以寬容看待同類的數字貨幣,不會再將競爭性的數字貨幣貶稱為 " 山寨比特幣 "。也無需再擔心同類數字貨幣之間的良性競爭,因為這種競爭所帶來的可替代性數字貨幣供給的增加,可以為數字貨幣的炒作活動降溫,從而抑制哄抬價格。

尤其重要的是,對比特幣類的數字貨幣的這一定位也意味著,在未來數字貨幣作為貨幣的發展戰略中,仍有非官方數字貨幣的發展空間。循這一思路,在這一空間里,不僅可以有現行比特幣類的數字貨幣,還可以有各類傳統社區貨幣的數字化開發、商業銀行自己的數字貨幣的開發、企業貨幣的數字化開發等等。" 數字貨幣 " 作為 " 貨幣 " 的多層次發展的前景,值得期待。

真誠分享,不喜歡勿怪。分享希望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為大家區塊鏈項目提供些靈感,如大家有好的思路願分享,真誠歡迎和我一起探討,共同進步。作者:解讀區塊鏈(區塊鏈全球第一站公眾號:dubiwang2018)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讀區塊鏈 的精彩文章:

看看馬雲、馬化騰如何評價區塊鏈

TAG:解讀區塊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