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這幾步,你會越來越有錢
我身邊有不少財富楷模:普通工薪族,工資算不上高,也沒什麼副業,更沒有天上掉餡餅的暴發機會,可是就是越來越有錢,穩穩地躋身中產階級行列。
我觀察了他們的路徑,一般分為兩種:
一是攢。對,你沒看錯,純攢。
朋友家庭年收入大概稅後40萬,3年半的時間內居然攢了100萬,中途還養了個孩子。
我很好奇,問他,你怎麼那麼能攢?
他說,花錢的地兒不少,但是每筆都會精打細算。你比如,我和老婆一般都在家吃飯,有時候出去辦事,到了飯點我會優先選擇有優惠券的地方。該花的錢都得花,但每處都省一點,最後能省不少錢。
二是投資。
朋友和老公老家都是外地的,而且倆人都是體制內的非高薪人士,除了老公單位分過一套很小的房子外,兩次都在政策調控前用足槓桿買房,最近又在西城區換了套學區房。一步步折騰,弄出了三套房,身價直逼2000萬大關。
基本沒有大的後顧之憂了。
01
也許有人會說,我的工資太低了,根本攢不下錢來,即便攢了也沒多少。
或者說,買房是好,可是首付太高貸款太多,而且最好的時機已經過去了吧。
但我想說,我做不到也並不認同過度節省,也不是每個人都總是有踩準點的好運氣。我們大多數人都應該認真學習家庭理財,而且,越沒錢,越需要理。
而家庭理財是一個資產配置的系統過程,對於沒法預判形勢的普通人來說,家庭理財就是要做好規劃,進行合理的資產配置,等風來,讓我們離目標越來越近。
02
要系統地做家庭的理財規劃,你需要做好以下幾步:
第一步,養成記賬的習慣。
記賬能很快地了解三方面的內容:一是每個時段花了多少錢,二是都花在了什麼上面,三是家庭可支配收入(收入-支出)大概是多少。
這樣會帶來兩個好處:
一是減少不必要的開支。因為你在記錄一段時間後再看,會發現支出大得觸目驚心,遠遠超出你未記賬時的「感覺」。你需要看一看具體的分類,看看哪些是必須的(包括生活必需品和自我投資的部分),哪些是可以調整的。
二是為家庭理財計劃做好基礎。我從2015年開始記賬,記了幾年後發現,只要沒有大的購買行為,每年的支出大致是一樣的。這也是一個了解自己消費習慣的過程。
建議大家選一個比較好用的手機app來記賬,因為記錄方便,而且有一些簡單的分析功能。
我目前在用的是「隨手記」,記錄和分析界面都比較友好,還能兩人賬本同步(我和瓜爸分別記賬後同步,兩個人都能看到對方的賬本),對於統籌理財是比較方便的。
第二步,給家人買保險。
在一個家庭中,保險是「救命錢」,能用比較小的投入覆蓋極端情況的風險,是家庭保障的重要基礎。
首先是基本醫保,家裡成人、父母、孩子,每個人都必須要買。從性價比上來說,任何商業保險都比不上醫保,而且國家在這塊的投入會越來越大。
然後是商業保險,我建議拿出家庭可支配收入的10%-20%的部分來配置商業保險,避免因病返貧,一夜回到解放前。客觀上來講,越不能承受風險的家庭越需要買商業保險。
第三步,留好隨時可以支取的錢。
這部分的錢也是用來應對一些短期的風險,比如短期內的現金流發生變化(換工作、降工資等對工薪族影響尤為明顯的情況),或者突然出現需要花錢的地方(醫療費墊付、教育金增加等等)。
通過記賬已經了解了消費習慣,留出3-6個月家庭所需支出的現錢,保證可以隨用隨取。
為了避免價值損失,除了銀行活期外,儘可能選擇貨幣基金(餘額寶、京東理財等等),年化收益率4%左右,隨時可以支取。
第四步,選擇幾種適合的投資方式。
很多朋友在後台問我什麼理財產品比較好,我自己對這塊也很關注,也在持續地摸索中。有研究說,目前實際的通貨膨脹率大概在5%-6%之間,錢越來越不值錢,所以我們需要一定的投資,讓收益率超過貶值速度。
目前我比較喜歡的投資方式包括:
1.基本沒有風險的國債、銀行理財和貨幣基金
對於保守型和穩健型的投資者來說,還是要有一部分錢是風險比較低的,總體收益率在4%-5%左右。
一直說銀行理財要打破剛性兌付了(簡單理解為不能保本了),我問過建行的同學,說還沒有,但快了。
我覺得總體還是可靠的,只是收益率可能會進一步降低,期望值別太高就行了。
2.基金定投
在看了很多理財類的文章,甚至花錢聽了一些理財課後,我得出了「基金定投是家庭財富增長的靈魂工具」的結論。
基金定投就是每周或每個月定時投資一定的金額到同一隻基金,但要是把背後的運算過程、邏輯和具體的選基過程都寫上,篇幅就太長了……先說說我認同的幾個結論吧:
基金定投是一個長期的「佛系」投資過程:選好基金,並且設置好定投的時間和金額(哪怕每個月只投100塊也行)後就別管,不要在乎一時的起伏,所以也是最適合理財小白的方式;
選擇基金定投後一定要堅持定投紀律,做好至少投3年的心理準備,所以用於定投的錢應該是短期內用不到的;
最適合定投的是指數基金,目前我最看好的是滬深300指數和中證500指數,上證50指數、港股指數和納斯達克指數都可以考慮,長期來看,醫藥、環保、傳媒、食品指數也不錯。至於具體買那隻基,可以自己多看看幾年的業績排名比較一下;
定投基金後的退出時機,有精確分析的,也有憑感覺的,可以憑自己喜歡選擇,我覺得年均10%-15%左右問題不大。
3.P2P
P2P的收益率相對銀行理財來說高了不少,但是前幾年挺不規範的,跑路了不少企業,需要認真篩選。最近幾年越來越規範,但收益率也下來了,篩選的難度也小了一些。
銀監會要求今年6月前P2P平台完成備案,限期整改後,風險就小了很多,反倒會成為特別靠譜的投資渠道之一。用得好的話(利用新手福利、福利券等等),平均年化收益率能達到8%甚至更高。
我用了幾個測評分數較高,還有「履約保證保險」的平台,但收益率相對比較低。由於目前還沒有完成備案,就先不做推薦了,後續如果好,我再單獨發文吧。
4.股票
很多人對股票都很是忌憚,尤其是經歷過15年股災的。瓜媽之前比較謹慎地賺過一點點小錢,碰到最近大跌又回去了不少,所以也不建議將股票作為主要的投資渠道。有人統計過,95%的人炒股都是虧的……
有比較擅長的朋友,說股票應該是先看行業,再看企業的長期投資,短線炒作是容易被割韭菜的。
有希望保持市場熱度的朋友,可以拿零花錢買一點,碰上自己熟悉的熱點,小賺一筆,算作額外的收入吧。
5.房產
三四線城市的房價已經不好說了,但北上廣深一線城市的房價還是挺堅挺的,再加上負債的槓桿作用,買房仍然是一個財富由量變到質變的好路徑。
我說的不是專門去炒房,而是在財富積累到一定階段後,可以在自己的住房需求上進行不斷地完善。
尤其是剛需房,一定要買。
還有一些我不太熟悉的,但口碑還不錯的理財方式,比如原油期貨、信託等等,有機會可以學一學。
有朋友後台問我,虛擬貨幣要不要投?我不太懂,跑去查了很多虛擬貨幣的資料,也和了解的人探討了一下,我目前的結論是:別投。
除了監管的嚴格導致渠道不暢通外,虛擬貨幣本身的複雜性,讓普通人很難弄懂,即便投了也是一知半解。而我秉持的原則是:能讓我們掙錢的,都是我們真正理解的。
03
雖然在投放比例和基數方面有些爭議(包括我也不是完全贊同),但標準普爾家庭資產象限圖仍然是指導家庭理財的一個很直觀好用的工具。有了一定理財意識以後,可以對照著看看,查漏補缺,根據具體情況進行細化修改。
04
最後我想說,雖然我花了這麼長的篇幅說家庭理財,但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真正的財富積累還是要靠工資收入。絕大多數情況下,理財能讓你的收入穩步增長10%就不錯了。
把精力更多放在提升自身技能上,精進業務,對工資收入的提高,包括職位提升的紅利,還有副業的開拓,都是最重要的。
————————END————————
瓜媽,人大經濟學碩士,現就職於世界500強的某北京央企。育有一子,希望分享家庭理財、育兒、女性自我成長的內容,目標是做一名又美又有錢的辣媽。
歡迎關注「瓜媽的世界」,和她一起成長!
TAG:瓜媽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