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夢想晨讀會:你為什麼會拖延

夢想晨讀會:你為什麼會拖延

大家好,我是來自夢想晨讀會六年級的陳榮花,上周出差,校長給了一本《拖延心理學》,讓我空閑時間研究並寫出自己的感悟來分享,說這樣才是讀書最深入有效的方法。

在沒有讀《拖延心理學》這本書之前,我一直認為拖延就是一個懶惰問題,甚至就是一種壞習慣,更沒有認真想過拖延症形成的原因。

我們很多人都有拖延的毛病,可拖延的風格形形色色,有的人可能花了很長時間在打電話上,但從來不去做家務,而另一個人可能每天在家裡吸塵兩次,卻不去回一個電話。為了拖延同一件事,有的人可能會去外面玩一天,有的人可能會在家裡發一天呆。

《拖延心理學》文章中說到拖延從根本上來說並不是一個時間管理方面的問題,也不是一個道德問題,而是一個複雜的心理問題。根本而言,拖延的問題是一個人跟自身如何相處的問題,它反映的是一個人在自尊上的問題。雖說拖延在各方面耽誤事情,但是你或許並不了解拖延為你帶來了怎樣的潛在好處。

但是我在這裡想說的是拖延的壞處,我們大多數人更多時候是受到拖延的困擾的,它阻礙了原本事情進行的速度,改變了事情的原先軌跡,讓我們在拖延中一步步走向焦慮,嚴重的甚至會自我放棄,影響到基本生存。

要弄清拖延有沒有成為你的一個問題,有一個辦法就是看它是不是讓你煩惱不已。拖延給拖延者造成的內在後果就是他們必須承受某些內在情緒的折磨,從惱怒、後悔到強烈的自我譴責和絕望。事實上,往往越拖延,越焦慮,越自責,越壓抑。

拖延的產生原因是因為害怕,既害怕成功也害怕失敗,既害怕自己的不完美也害怕自己達到完美。拖延者的心態總是處於極端的狀態,好的結果才是好,一點出乎意料的事情發生都是壞的結果。

但更多時候我們是因害怕失敗而拖延。在我們將夢想付諸行動的時候,總是伴隨著內心衝突而來的,像恐懼、羞恥、擔憂以及自我憎惡這樣的情緒。

我們不敢從事某項工作,害怕做不好而不去做,我們將一件事情一個行為擱淺,不是我們懶惰不想干,而是恐懼努力之後不能做好,甚至沒有頭緒該從哪裡開始,於是,我們假裝自己很忙,我們把最應該現在就要去做的事情放一邊,而去忙碌除了這件事情的其他事情。

許多拖延者發現拖延似乎有其自身的生命和意志。他們將之比擬為乘坐在一輛過山車上,情緒隨之起起落落,雖然他們想要事情有所進展,但是最終卻不可避免地慢了下來。他們開始了一項新的任務,並努力想要完成它,在這個過程中,一連串的思緒、情感和行為波動影響了他們,它們呈現出諸多共性,我們稱之為「拖延怪圈」。

拖延症總是表現在一些小事上,可能剛立完flag,轉身又去玩遊戲,這樣的日積月累,很容易影響個人發展。假如,我們換個角度:對於一件事,嘗試失敗了,一切歸零。不去做,依然是零。既然這樣,為什麼不去試一試,換來一點好心情呢?

我是一個拖延症患者,工作總是拖到最後一刻才去做,甚至此書看了好久也沒有看完,大約還是怕面對自己。我希望學習《拖延心理學》這本書後更加接受自己,由自己來掌握取捨和得失。我希望對自己的人性抱著寬容樂觀的態度,接受自己的優點和弱點,能夠與自己像老朋友一樣和諧相處,通過這樣的心態來減緩拖延的慣性。

當我們按照自己真實的樣子而不是按照我們自己希望的樣子來接受自己的時候,我們才能以最有利於我們的方式來採取行動,不會被拖延困惱,快樂開心的工作生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夢想晨讀會 的精彩文章:

夢想晨讀會:聲援李玫瑾教授
夢想晨讀會:幸福源於我們共同的努力

TAG:夢想晨讀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