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除了小麥過敏,你還需要知道什麼?

除了小麥過敏,你還需要知道什麼?

和小麥蛋白相關的疾病有三種類型,一是小麥過敏(wheat allergy, WA),二是乳糜瀉(celiac disease, CD),三是麩質敏感(gluten sensitivity, GS),這三種疾病臨床癥狀有時候很類似,但發病機理卻完全不同,因此診斷、治療就不一樣。

小麥蛋白

這三類疾病均和小麥蛋白有關,因此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小麥蛋白。小麥蛋白根據其水解性,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可溶於水,比如白蛋白(albumin)、球蛋白(globulin)及其酶,脂轉移蛋白(lipid transfer protein)等,這是引起小麥過敏的主要過敏原;另一大類不溶於水,比如麥朊(gliadins,醇溶性蛋白)和麥谷蛋白(glutenins,酸溶性蛋白),和小麥依賴運動引發的過敏性休克(wheat-dependent,exercise-induced anaphylaxis, WDEIA)相關。

小麥過敏

WA發病率在普通人群中不足0.5%,遠遠低於雞蛋、牛奶、海鮮等食物,其癥狀主要是IgE介導的胃腸道不適(比如嘔吐、絞痛、腹瀉)、皮膚疾病(蕁麻疹、皮炎)、呼吸道疾病(鼻炎、哮喘)或過敏性休克。過敏通常是因為食用小麥或含小麥的食物引起,也可能是因為吸入、或皮膚接觸誘發,甚至是使用了含小麥成分的化妝品。WA常見於兒童,青少年後會好轉,但WDEIA卻更常見於成年人,WDEIA是食用小麥2-5小時後由運動引起,機理尚不清楚,但IgE肯定參與其中,麥朊和麥谷蛋白是引起WDEIA的主要過敏原,食用小麥製品和運動是兩個不可或缺的原因。此外,還有一種職業哮喘----麵包師哮喘(baker』s asthma),是因為職業暴露在麵粉中誘發,常見於麵包師傅和麵粉廠工人,澱粉酶等可能是主要致敏原,但是此類哮喘患者食用小麥及其製品並不會誘發哮喘癥狀。

WA的診斷和大多數過敏診斷一樣,首先是臨床癥狀,但是因為小麥製品無處不在,很難發現清晰的因果關係。皮膚點刺試驗使用最為普遍,血清特異性IgE檢測也常用到,但因為很難有接觸小麥和發生過敏這一清楚的因果關係,皮膚點刺或IgE陽性的陽性也僅僅只是致敏(sensitization),不能作為發病的診斷標準,仍需要激發試驗確診。

WA的治療或管理,首先是避免食用小麥及其製品,對嚴重的患者,最好配備腎上腺素筆,以防發生意外。對麵包師哮喘應盡量做好防護,減少暴露。對WDEIA患者,避免食用小麥,或誤食後6小時後再運動。過敏原特異性免疫治療的方案、安全性和有效性目前還有待進一步完善。

乳糜瀉

CD是一種非IgE介導的疾病,和小麥中醇溶谷蛋白(prolamins)有關,其發病率因不同地區差異性很大,從0.1-5.6%,但發病率卻逐年上升。患CD的女性遠多於男性,發病年齡從嬰幼兒添加輔食(約6個月)開始、到青少年、到成人都有,這也間接說明了CD的發病機理比較複雜,目前機理還不完全清楚,可能是麩質損害了腸上皮細胞的緻密性。雖然嚴重食物過敏的患者比普通人患CD的風險高5倍,但沒有證據說明CD是一型過敏反應。CD的主要癥狀是胃腸道不適,兒童經典癥狀是腹脹、厭食、慢性或反覆腹瀉、體重輕、易怒等,部分患者還可能患有關節炎、口腔炎、缺鐵貧血等,此外還可能患有神經系統或精神類疾病。CD患者通常伴隨自身免疫性疾病,比如一型糖尿病、甲狀腺炎、關節炎、原發性膽汁型肝硬化。一些遺傳性疾病患者也常患有CD,比如唐氏綜合症、特納氏綜合征等。

CD的診斷主要也是基於臨床癥狀和血清學檢測,檢測特異性IgA(即IgA toendomysium and tissue transglutaminase),有時候也需要活檢進一步確認,雖然血清學檢測和活檢的可信度很高,但是仍然需要患者採用無麩質飲食(gluten-free diet, GFD),看癥狀是否得到改善,如果癥狀沒有改善,診斷應重新考慮。CD的治療,首先應該避免小麥、大麥、黑麥等的攝入,採用GFD飲食,部分患者對激素治療也有效。

麩質敏感

GS一直到2011年才正式定義為一種疾病,主要表現為消化麩質後出現腸道和非腸道癥狀,避免攝入小麥後,癥狀明顯改善,其發病率大概在0.5-6%。GS的發病機理目前還不清楚,也缺乏診斷參數,獲得性免疫在CD中起重要作用,但在GS中不是。

因為GS的癥狀通常是非特異性的,比較模糊,且沒有診斷參數,GS的診斷通常靠排除法(排除WA和CD),確診也是採用GFD飲食,癥狀改善,引入小麥後癥狀有重新出現。

總之,和小麥蛋白相關的疾病絕不僅僅只是小麥過敏,小麥過敏是一種IgE介導的疾病,乳糜瀉是非IgE介導的疾患,而麩質敏感的機理還不清楚,它們的診斷和治療也不一樣。但總體來說,這三種疾病發病率都比較低,媒體上肆意宣傳的無麩質飲食,多數都是商家炒作的需要,普通人大可不必理會。

Reference:

Allergy 2017 Nov 13

Intern Med J 2016;46:710

Clin Exp Allergy 2014;44:1420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過敏科學 的精彩文章:

那些不靠譜的食物過敏檢查
超聲波真能殺死或驅離蟎蟲嗎

TAG:過敏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