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以吏為師,官兒越大,老師的范兒越足,這事源於2000年前秦朝制度

以吏為師,官兒越大,老師的范兒越足,這事源於2000年前秦朝制度

以吏為師,是秦朝制度的特色。在焚書坑儒之後,傳統的私學被禁止,民間也不允許藏書,那麼,知識的傳承怎麼辦呢?官方給出的答案是,以吏為師。

在秦朝,官吏的分野還不清晰,所以,所謂吏,就是官。做官的人,當然必須得識字,否則,官方的法律,朝廷的詔令就沒法解讀貫徹了。禁書之後,整個社會,除了種樹和占卜之類的東西之外,帶文字的書卷,只有政府的法令。而這些東西,當然都在官員手裡。民眾如果實在想讀書識字,那就跟官吏學律令好了,這東西,學好了當然有用,以後可以做官。

後人說,以吏為師,就是統一思想。錯。以吏為師,不過學法令而已,連想法都不會有,哪裡來的思想。秦律之煩苛,為後世之最,幾乎人們的每種不大妥當的行為都對應了一種律條。真的學精了,循規蹈矩,就成了世界上最刻板的教條主義者,一點變通都不會有。大腦里裝的,除了本能,什麼都沒有,還有東西的話,就剩下法令規矩了。這樣的人,沒心沒肺,什麼觀念,思想都沒有,當然好統治。

然而,社會上的人,或者按秦朝的說法叫黔首,多數是不想讀書識字的。即使讀書識字,也未必真的個個都跟著官吏學。偷偷學,偷偷教的,大有人在。所以,真正被律條和法令弄僵化了的,其實都是體系內的官吏。陳勝吳廣們在大澤鄉揭竿而起,如果押運的軍吏,能夠變通一點,這場戍卒的造反,肯定就不會發生了。起義發生了,群起響應,朝廷反應由於昏君的緣故,又比較慢一點,各地的地方官,一時間又不知道怎麼作為,於是亂子越鬧越大,遍地烽火。沒有思想的官員,也就是沒用的官員,沒有人來支撐,所以龐大的王朝自然也就轟然倒塌了。

秦朝都滅亡兩千多年了,但以吏為師的餘緒,隨著官本位價值觀的流行,其實並沒有走。老師不見得都是官兒了,但真正為人們尊為師的,還是官員。官兒越大,老師的范兒越足。直到今天,官兒越大學問越大,還是一個不證自明的真理。在官場上,只要大官兒說的話,就不大有人會反對,據說是因為人家說的對。在大學裡,凡是官兒,都是教授,而且是大教授。不是學而優則仕,就是仕而優則學,都是學銜最高的。政府部門,一旦有什麼問題需要諮詢了,不會去找研究這個問題最好的,而是找有關學科里官兒最大的。官兒大就意味著學問,只要做了校長、副校長、院長、副院長,就百分之百是權威,而且是大權威。

學問的大小,沒有學術的標準,也沒有人在意學術的標準,在意的,只是官府的意志。所有的學術評比,都是官方欽定的,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學在官府,民間屁都不算。所以,以吏為師沒有走,還在。這個玩意,還真的有魅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秦朝 的精彩文章:

秦朝末年都有這個共同點,這就是和其他朝代不同之處
古代的時候秦朝很強,為什麼又會被滅亡呢?

TAG:秦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