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中醫藥象之(六)五味之氣(下)

中醫藥象之(六)五味之氣(下)

五味之外

中藥究竟除了四氣五味,還有沒有真正的藥理?應該說有。誠然,《神農本草經》只是實實在在的論性味、功用、主治、有毒無毒,基本沒有理論探討。但中藥藥理一直在發展,從色、形、質、習性、時、地等方面說明效理的藥物專著從宋元發端,興於明,盛於清,民國仍見餘韻。但至當代白話系列,竟一掃色、形、質、習性、時、地等枝葉,僅留氣味之主幹。因此,習醫者學習中藥時知其實用,但總覺得獲得的是一些乾巴巴的知識,學習也幾乎僅余強記一途。

雖然氣味確是主幹,被砍掉的枝枝葉葉中也肯定有枯枝敗葉,這麼大一棵樹,完全沒有才是怪事了。但枝繁葉茂顯生機之處也不乏見啊!一併砍之,只剩主幹那還能叫樹嗎?倒髒水要連孩子也一起倒掉嗎?這裡真有一大疑問,難道從宋元到民國的歷代醫家、藥學家們在著述林林總總的本草時一起在集體夢遊,發出的都是囈語,其中就沒有一些合理之處、閃光之點?當整個體系的理論有深度,而中藥理論仍舍深就淺,難道不虞影響其與整個體系的相融性,進而也影響到臨床用藥的有效性?如在《中醫診斷學》及《中醫內科學》中均介紹到失眠的總病機為「陽不入陰」,則其對治當為「引陽入陰」。但您翻遍所有的現代中藥書,竟找不到可以「引陽入陰」之葯,實則有沒有?有!夏枯草、半夏等即是,此兩葯均有一個「夏」字,其效顯然源自時象之取。但現今所見,時、地之象均被刪,當然就看不到了。

當然,四氣五味之外的他象或存爭議,或太有深度而導致以今人的知識背景難以完全把握。如果是前者,則既存爭議,那就不明論到明,不清議到清,科學不就是這樣發展的嗎?哪有因為存爭議就一律不教而誅的?現代法律實行的是「無罪推定」,但不教而誅法卻無異對學科內容進行「有罪推斷」,不但有違當代法理精神,更違科學探索精神。如果是太有深度難以全明就更不應該完全砍掉,從來沒有見過一個學科因為含有深奧的東西就不作介紹的,若如此,恐怕相對論就難以見天日了。「珍藏」二字不該是這樣理解的吧?能讓業界人士各憑己功,有著自己深淺不同的選擇,或者孰真孰偽的判別不是更好嗎?

當四氣五味不足以解釋中藥的各種藥理時,重議這些內容,以達去蕪存菁目的不是很好嗎?或許教材之編需要嚴謹,其進程慢些可以理解,但其他中藥書就很應放下包袱,大膽討論,以成百花齊放之局,這既是還中藥本來面目之舉,也是對歷代醫家、藥學家們心血的尊重與致敬!以下之議,或可略窺除四氣五味外的中藥藥理,看看是否尚存啟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藥 的精彩文章:

一方「土」中藥的農家傳承,一份腰間盤突出鄉親看得見的希望
活到現在你真的會泡腳嗎?是不是被我說懵了,進來一看你就懂了!

TAG:中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