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號玩家》影評 承認吧,你也是阿宅
看《頭號玩家》前一周,我在帝都跟一個豆瓣大佬出門遛彎,進了家高達模型店。在那家店裡里,我看到了MG3.0元祖、PG掉毛,還有其他一大堆讓我心癢的玩具。不過等到走出店門時,我沒拿那幾款大傢伙,而是只提了盒RG版的新安洲。雖然我拼過不少模型,但功力這麼多年了也沒點長進,永遠停留在素組加勾線的初級階段,大概是高達創戰者里第一輪就要被淘汰掉的那種路人角色。我想我要是真買了那幾個大傢伙,到頭來也是浪費錢,不如老實點算了。但是看過電影以後,我突然想搞個元祖RX-78-2來玩玩,對當初的決定感到十分後悔。倒不是說掏不起那幾百大洋,關鍵現在桌上還擺著個骨架狀態的新安洲,要是半途而廢,不先拼好它的話,我會更加難受。
新安洲:吔屎啦,我也是本質高達啊!
之所以會冒出這個念頭,當然是因為電影里高達VS機龍那一段,實在是太他媽帥了。怎麼說呢,感覺要是元祖的正牌駕駛員阿姆羅·雷,戰鬥時的動作也這樣簡潔而凌厲,夏亞怕是在Side 3就死翹翹了。說起來不算動畫,這似乎是高達第一次登上大屏幕(2000年初那個黑歷史真人電影不能算,前幾天《環太2》里打醬油的獨角獸模型也不能算)。據說它一登場,許多影院里就響起了低低的喝彩聲,可見高達在中國還是有著不小的知名度。當然因為我周五去的中午場,廳里沒什麼人,所以沒有那種氛圍,就很有些可惜。
作為電影原著小說的譯者,元祖高達的登場並沒有讓我感到意外。畢竟書里高達VS機龍就是重頭戲之一,不過說實話,電影對原著的改寫可謂巨大。原著裡頭,雖然偶有提及新興的遊戲和家用機(比如《魔獸世界》和索大法ps系列主機),然而它致敬和描寫的主要還是七八十年代的老電影和老遊戲。這種懷舊的色彩在電影里被沖淡了許多,當然我們還是能看到德羅寧汽車(就主角開的那輛,出自《回到未來》)、閃靈、鐵巨人和神聖手榴彈(出自無厘頭電影神作《巨蟒與聖杯》),但與此同時,《我的世界》、獵空和斯巴達戰士(對,就是《光環》里士官長那支隊伍)也大放異彩。回過頭來說元祖高達,儘管它早在79年就誕生了,可是機設跟著時代不斷修正,模型出了一款又一款,實際上時髦得一比。今年的OVA動畫《高達Origin》里,還出現了它的身影。從這個角度上來說,七十二歲的斯皮爾伯格拍出了一部潮片,襯得原作倒是顯出了幾分暮氣。
電影里出現的吉姆·雷強,裝甲塗裝使用了《風暴英雄》里特有的版本,這是否預示著風暴終於要火起來了?
劇情方面,《玩家1號》畢竟長篇小說,世界觀能慢慢展開,人物塑造的空間也更足,而電影得在兩個小時里講完整個故事的來龍去脈,多少會顯得倉促。詹姆斯·哈利迪為什麼決定把遺產以彩蛋形式處置,主角和阿爾忒密斯怎麼就突然好上了,電影里都沒有給人令人信服的解釋(其實後面那件事書里也寫得不夠清楚,但總歸比電影強點)。反正我從電影開場直到疊樓被炸,一直覺得劇情推太快,人物動機也有些莫名其妙,蜜汁尷尬。不過大多數觀眾似乎沒有這種感覺,所以這大概只是我個人的感想罷了。
至於炸疊樓,我看到有人詬病說,電影里姨媽被炸死以後,韋德?沃茲轉眼就開始跟阿爾忒彌斯談情說愛,相當沒心沒肺。這個也得跟原著扯上關係。恩斯特·克萊恩在寫小說的時候,估計參考了《哈利波特》,韋德?沃茲在他姨媽家的待遇,就是哈利在德思禮家的翻版(連「姨媽」這個屬性都沒變),屬於天天挨打的出氣筒。這樣的姨媽,死就死了,當然談不上多傷心。書里韋德真正哀悼的,還不如說是熱心腸的吉婆婆,就是電影開場他滑索下來時打了個招呼的老太太(說起來吉婆婆在電影里居然沒死,電影最後,她是疊樓區住戶里第一個出來阻攔索倫托的)。可是電影里既然沒把姨媽描寫成了混蛋,那韋德的行為確實顯得冷血了些,這個,只能算斯皮爾伯格的鍋。
當然咯,電影對原著同樣進行了許多值得讚賞的精簡和修改。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地方,在主角團隊黑進大反派諾蘭·索倫托的VR系統那裡。他們完美地模擬了索倫托現實中的辦公室,讓他以為自己真的被消音手槍指著胸口,這樣成功套出了不少情報。相比原作中主角以身犯險,孤身深入IOI總部,靠著黑市買來的天知道靠不靠譜的內部漏洞資料搞破解更加可信,也更加好看。
黑進索倫托VR那一幕,讓人情不自禁地想起死神名梗「你從什麼時候開始產生了我沒使用鏡花水月的錯覺?」
哈利迪資料館館長身份的設定也很不錯,說實話,我壓根沒想到看似AI的館長其實是奧格登·莫羅,綠洲的另一個創始人,而韋德用來續命的二十五美分硬幣也是他給的。隨隨便便就給玩家這樣強力的道具,也從側面暗示了哈利迪即使和莫羅分道揚鑣,也依然信賴他的朋友,讓他在綠洲里保留了超級管理者的許可權。
可惜的是,奧格登·莫羅和那枚硬幣的設定修改,讓世界上最出名的遊戲之一《吃豆人》沒了登場的機會。原著里,主角是靠把《吃豆人》打到255關,進入BUG畫面後獲得理論最高分才獲得硬幣的。相比其他那些混個臉熟,一兩筆就帶過的八十年代流行文化元素,《吃豆人》佔去了小說不少篇幅,可以看出作者的真感情。前兩年同樣打80年代情懷牌,差不多是《頭號玩家》預演的電影《像素大戰》,甚至把《吃豆人》放在了電影的宣傳海報上。
《像素大戰》日版海報。
同樣在小說里戲份重要,但是沒登上電影的著名IP還包括龍與地下城(D&D)和奧特曼。D&D在歐美家喻戶曉,從桌游到電子遊戲,它對歐美角色扮演遊戲影響至深,還有《博德之門》和《無冬之夜》系列這樣的神作。這樣一部講遊戲的電影里沒出現D&D,很不正常。我猜這八成是威世智(貶稱衛生巾,萬智牌就他們開發的)的原因。威世智97年收購TSR公司,獲得D&D版權後,就對應用這套規則的遊戲公司來了個獅子大開口,恨不得要把你做遊戲的利潤的一半吸走。為什麼Bioware和黑曜石後來開發的遊戲像《龍騰世紀》、《永恆之柱》這些,不繼續使用他們駕輕就熟的D&D規則了,就是因為掉進錢眼裡的衛生巾開價實在太高。華納去找他們談版權的時候,他們很可能還是那副尿性,結果電影乾脆不用D&D了,如果真相確實如此,那市場日益縮水的威世智少了個蹭熱度的機會,而《頭號玩家》沒能把情懷更上一層樓,算得上是不折不扣的雙輸。
奧特曼屬於另一種情況。假如圓谷製作(圓谷英二創立的公司,擁有奧特曼版權)也和威世智一樣,那我們連在電影里看到機械哥斯拉也不可能,畢竟哥斯拉和奧特曼版權同屬一家。據說奧特曼沒法登場,是圓谷英二把海外版權賣得亂七八糟,想加也不知道怎麼才能加進去的緣故。按照奧特曼在中國的知名度,它真出現在了電影里,觀眾們的反響大概比會看到高達更熱烈。
不過事情總分兩面,奧特曼的沒能加入,讓鐵巨人有了登場的機會(據說那機器人的戲份本來是給奧特曼的),大東也因禍得福,活到了片末。原書里他變身成奧特曼大殺四方時,慘遭IOI真人謀殺。電影里既然沒有奧特曼了,他死亡的橋段也就一併砍了。
鐵巨人
如果鐵巨人讓位給奧特曼,那最後一戰就是高達、奧特曼、和機械哥斯拉了。可以說,日本人民從此站起來啦!
既然說到了大東,那最後可以噴一噴影片翻譯問題。有沒人覺得大東和他的搭檔,阿修,這兩名字,特別……鄉土味兒?取個「大東」、「阿修」風格的ID在綠洲里出門,和在CBD的商務會議上說「俺叫三碩,村那頭來的」一樣,充滿了強烈的違和感。但兩人在電影里擔當的,似乎也不是搞笑役。其實看英文,你就會發現他們其實是Daito和Shoto,取自日語,意即長刀、短刀。這點上,我覺得電影的翻譯,能力真是不太行。就算get不到原意,麻煩音譯成戴托,索托好伐,再怎麼樣,也好過大東、阿修啊,是不是?
另外一些細節,翻譯也沒處理好,舉個例子,電影開場借主角之口介紹未來世界時,他說導致世界如此破敗的原因之一是「網路大堵塞」。Excuse me?我看這綠洲上得還挺流暢啊,哪有網路不行的跡象。實際上,電影指的是因為化石燃料枯竭,現實中載具廢棄導致的交通大擁堵。不然人們造疊樓的那些廢舊汽車哪兒來的?
中國電影引進是壟斷行業,發龍標的說了算,連帶著電影翻譯也壟斷了起來。後果嘛,前兩年某賈姓翻譯就挺出名,無須贅述。當然這個我吐槽也沒用,畢竟谷大白話某電影的譯本也被否了,是不?
《玩家一號》
目前這部電影在IMDB上的分數高達8.0,豆瓣更驚人,居然有9.1,看架勢,國內的最終票房可能要過10個億。但冷靜下來想一想,剝離那些讓人眼花繚亂的經典IP,不打情懷牌,電影還剩下什麼?一個乏善可陳的故事?可能比龍傲天似的原著好那麼點兒吧,我覺得。不過話又說回來,誰不想在大銀幕上看蝙蝠俠對抗達斯·維達、紅蓮之眼暴打威震天、高達OO怒砍機械哥斯拉、薛帕德指揮官駕駛紅色有角三倍速、利維亞的傑洛特在諾森德除魔呢?
記得以前老有人說宅文化是亞文化,但看看如今電影的票房,那些願意掏錢去影院看宅片的人,哪裡還是什麼小眾群體,這個「亞」字,怕是有點兒名不副實。大方點承認吧,為這部影片貢獻了票房的你,也是阿宅!至少,是原意被宅文化感染的潛在阿宅!換個角度,你也可以說,影片本身的素質如何其實並不重要,恩斯特·克萊恩和斯皮爾伯格在這麼個時間節點上,狠戳了一把宅們的G點,見證,甚至催化了宅時代的到來,這才是它在真正的意義所在。(完)
※《戰場女武神4》限定版 10周年紀念包開箱
※《戰場女武神》系列戰車原型考察
TAG:灰機G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