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放過那個不和陌生人打招呼的孩子

放過那個不和陌生人打招呼的孩子

帶領完今天的心理團體,匆匆回家。

馬路上,偶遇一位女士,帶著大約5歲的孩子。

迎面站著的她的同事或是朋友,「呀,這孩子多耐人,都這麼大了。叫什麼名字?」

孩子,雙手拉扯這媽媽的褲子,躲在媽媽的身後,把頭埋在媽媽的腿里。

媽媽一臉尷尬,使勁兒攛掇著女兒,用力往外拉著孩子「快問阿姨好,告訴阿姨你的名字」。可她越急,女孩更不知所措,把媽媽的褲子都快扯下來了。最後,媽媽打了圓場, 「這孩子就是內向,今年5歲了。」

臉上,寫滿了尷尬,還有一絲嫌棄。

這一幕,讓我想起兩年前。

有一天學校休課,帶孩子在單位度過。

辦公室里的叔叔阿姨還算熟悉,他可以自己完成作業,自己玩耍。

中午要去食堂吃飯,上百人的陌生環境讓他不知所措。從一出辦公室,孩子就躲在我的身後。我告訴他「爸爸的同事會跟你打招呼,你就說叔叔或者阿姨好吧」。

迎面走來的同事越來越多,很多熱情的問起孩子的情況,有的直接彎下身子問孩子」幾歲啦?」」今天怎麼不上課呀?」

兒子使勁躲在我的身後,我告誡自己不去強迫孩子問好,不當著別人的面去要求他,已經夠難為他了。

進入食堂,人更多了,孩子緊緊抓著我的衣服,眼神一直盯著我,很緊張。我簡單的問他想吃什麼,快速的盛好飯菜找個座位坐下。

身邊的同事開始走過來,問孩子的情況。開始的幾個人,我說「這是王叔叔」「這是李阿姨」兒子還能小聲的問聲叔叔阿姨好。後來,兒子躲到一邊,一言不發。

我笑著告訴同事們,別聊孩子了,也別盯著他了。依然有同事說著孩子的靦腆、內向,我只好從容的待在這個不大方的孩子身邊,微笑著看著他吃飯。

兒子很快速地吃完了手裡的饅頭,菜剩了很多,然後就開始要我快點帶他走。

我陪兒子一起喝了一碗粥,拉著孩子的手離開了餐廳。

路上,我對兒子說「爸爸的同事沒見過你,還挺喜歡你的,都過來問這問那的。你覺得食堂的飯好吃嗎?」兒子點了點頭沒說話。

如今兒子依然不是那種跟陌生人談得來的孩子,帶他去一處地方,有時還會兀自一人去探索身邊的世界,尊重他的方式。

經常會聽見,做父母的對孩子說:

「怎麼不叫人啊?要有禮貌。」

「給叔叔阿姨背個你昨天學的唐詩。」

「來,大大方方的,跳個舞吧。」

也經常會看到,熱情的叔叔阿姨,想要抱抱別人的孩子,拉拉手,摸摸頭。

遇到拒絕的孩子,就會說孩子「膽子小」、「內向」甚至「不禮貌」。

父母的朋友,孩子本來就不熟,幹嘛就得表現的很熱情,幹嘛就得給你們表演才藝?

你可能體會,孩子在這種情境之中的那份「尷尬」和「窘迫」,反而讓孩子害怕去面對人與人的交往。

而父母強迫孩子做這些,是不是為了緩解自己的尷尬呢?!

孩子的靦腆需要幫助,幫住孩子適應陌生人的眼光,輕鬆的面對陌生的環境,適度的表達自我。

這無法用督促和說教來實現的。孩子的局促,恰恰是因為我沒有帶孩子去更多的適應這樣的環境造成的,接納孩子的不完美,其實是接納我自己在孩子養育中的缺失。

邀請你跟我一起,放過那個不和陌生人打招呼的孩子,慢慢引導他的成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爸的修行 的精彩文章:

TAG:老爸的修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