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用一生時間,等父母給自己一句道歉

用一生時間,等父母給自己一句道歉

表達觀點,分享生活

用一生時間,等父母給自己一句道歉

文:星言

1

我寫過很多關於親情的文章,我總覺得親子之間的愛無可替代毫無保留。

每次被親情感動的痛哭流涕的時候,總有朋友給我留言說,

「真羨慕你有個好爸爸啊」

「呵呵,可不是所有的母親都這樣」

「我一點兒也不喜歡回家等等」。

起初我不理解,後來聽了太多人的故事,才慢慢發覺,並不是所有父母對孩子愛的表達都正確,並不是所有孩子都在能在愛的氛圍里長大。

2

閨蜜和我說,小時候自己發燒了,難受。

告訴媽媽,結果讓自己更難受。

別人的父母是溫暖的回應,急切的關心。自己的父母第一反應是,怎麼那麼多事兒。

肯定是玩遊戲玩多了,要不就是平時讓你吃飯的時候不好好吃飯,要麼就是,誰讓你平時總熬夜。

然後轉身很生氣的摔門而去,連一杯水都不會替你倒。

以至於到現在都覺得,好像生病是一件錯事。

即使真的生了病也不敢告訴父母,不敢和別人說。怕他們生氣,怕挨罵。

真的病倒的時候,第一時間想到的不是自己身體怎麼樣,而是會不會讓他們多花錢或者多操心。

永遠的高要求,永遠的強勢和冷漠,從小到大,一點一點侵蝕著自己的心。

印象最深的是,小時候打翻了滾燙的熱水壺,熱水灑在胳膊上。

第一反應,不是趕快用冷水止疼,而是擔心馬上要回家的媽媽,進屋看到這一地狼藉,一定會大發雷霆。

被熱水燙傷,留下永遠的疤痕,但讓自己最疼的,不是燙傷的那一瞬間,而是媽媽回家破口大罵說

「你怎麼什麼都干不好,又把家裡霍霍這麼亂!」

「我有時候真的有點恨她,可是又不徹底,一想到她是我親媽,又不能真的狠下心來怎麼樣。」

她甚至和我說,

「我現在真的有時候有邪惡的念頭,恨不得她馬上得一場大病,然後發現多麼需要我,發現我多麼重要,發現等她老了的時候能照顧她的只有我。希望她可以因此悔恨之前愛我太少,對我太苛刻。」

這種感覺和小時候為了得到父母的關心,寧願冬天穿的特別少,給自己凍發燒,然後躺在床上等待他們一句問候的心理,一模一樣。

越是得不到,就是越是渴望,而越是摯愛,偏偏越多傷害。

3

很多父母都是這樣,比如,

跟他們抱怨工作壓力大,加班好辛苦。得到的回應永遠不是安慰,而是

「我當年怎樣怎樣,你才哪到哪就這麼抱怨。」

要麼就是,「大家都這樣別人都能這樣怎麼就你不行?」

「別太矯情,忍忍就過去了。」

於是,越說越難過,越說越抑鬱。

在一次次打擊之後,暗暗跟自己說,再也不會和他們抱怨了。

因為越是抱怨越是傾訴,越是覺得自己被全世界孤立。

在最信任和親近的人那裡,都得不到安慰,遇到困難時,連父母都不站在自己這邊。

這種挫敗感和不安全感,也許一輩子都難以消除。

在這樣的成長環境下,很多人原本聽話後來叛逆。

原本活潑開朗,後來變得不愛說話。

然而父母們卻一直在埋怨,一直不理解為什麼孩子會變成這樣,從未想過他們自己就是這種結果的原因之一。

很多父母並不知道,為什麼孩子越來越不願意和自己傾訴,不願意跟他們表達真實想法,甚至朋友圈也要屏蔽。

其實,真實的原因是,傾訴過,表達過,也受傷過。

於是寧願躲回自己的殼中,寧願把真實的自己包裹起來,起碼不會再因為最愛的人不理解自己,甚至是嘲諷自己,而造成二次傷害。

網上有條熱門微博被轉發了幾萬次,說出了很多人的心聲,裡面無數人把這裡當成樹洞,吐槽自己的父母,表達自己的無奈:

曾經想過認真的溝通,告訴你我所有的想法,結果都被你敷衍了事,所以心灰意冷。

那條熱門微博下面,有條評論最讓我難過:

你看,

有多少人,披著嬉皮笑臉沒心沒肺的外衣,過著千瘡百孔的生活。

有多少人,因為怕被別人說自己脆弱內向,而假裝活潑快樂。

有多少人,因為怕父母失望或者責備,而選擇自我壓抑。

有多少親人,互為對方劊子手,最後彼此都覺得自己是受害者。

那些難以訴說的痛,藏在無數人心中,難以形容,卻又那麼的類似。

4

在很多父母心中,最好的教育是「挫折式打壓式」教育,是打是疼罵是愛,是在批判中激發孩子的鬥志。

「一天就喜歡聽好聽的話,我要不是你媽,我能這麼說你么?外面有人這麼管你么?」

「怎麼就這麼接受不了批評,說你還不是為了你好!」

「看看那誰家的誰誰,看看人家多有出息多懂會來事兒,再看看你!」

說身體難受,第一反應永遠是

「玩手機玩多了吧,玩電腦玩多了吧。無論什麼事兒都能怪罪到手機上。」

手機是一切的原罪,自己是罪魁禍首,活該自找的。

跟他們說自己很焦慮,害怕會得抑鬱症。他們第一反應永遠是

「小孩兒有什麼可抑鬱的,別動不動就心情不好。」

她們最喜歡說的話是,「我當年比你吃的苦多多了,什麼沒經歷過,你這點兒事兒算什麼啊。」

「怎麼這麼脆弱這麼矯情。社會多殘酷你不知道啊,在這抑鬱給誰看啊。」

「沒有我你能長這麼大么?!」「一天供你吃供你喝,你還一堆埋怨。有能耐自己獨立出去。」

她們所謂的溝通,不並不是真的想聽孩子的心裡話,而是單方面的教育或者吐槽。每次一說話,都變成傾倒這年前的不滿。

你不能反駁,否則就會變成一場無休止的辯論賽,還是最後兩敗俱傷的那種。

在這些家長心中,有著根深蒂固的「受害者有錯論」。遇到任何事情,都要讓孩子反省是不是問題出在自己。

網上看到研究生不堪導師重壓和逼迫,跳樓自殺的新聞,他們的第一反應永遠是,現在的小孩兒怎麼這麼脆弱,這麼不愛惜自己的生命。

他跳樓自殺,一定是自己心理不夠強大,自我調節能力太差。

受了委屈不敢說,怕被嘲笑被打擊被人說是你自己沒能力。你在單位受了委屈,一定是自己性格有問題哪裡做的不好。

反正那些傷人的壞人都有理,而那些受害者都是咎由自取。

在這種思想的潛移默化下,後來,在遇到不公平的待遇時,在委屈受傷時,連自己都會第一時間反思,是不是真的自己有問題。

4

在很多父母和子女之間,沒有理解和包容,更多的是對彼此的抱怨。

一個覺得生養孩子無比辛苦,覺得自己都是為了孩子好,希望下半輩子孩子感恩戴德。

而另一個,覺得自己是一座孤島,不被理解不被愛,高壓之下物極必反,

很多時候,這種父母與子女之間多年的相處模式已經形成,不是一句「你們好好談談,大家都退一步就能改變的」。

明明是他們把我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還要反過頭來說,

「你這孩子怎麼這麼不開朗。」

「你看人家小孩兒一天都是樂呵的,你總低個頭玩手機也不知道跟別人說話。你這性格得改改!」

其實他們不知道,在好朋友面前,在那些可以平等相處放心說話隨心吐槽的人面前,我們開朗的無與倫比。

不要怪我們屏蔽父母,有時候,那只是為了避免更多紛爭和不快的一種最簡單粗暴的處理方式而已。

5

原生家庭對性格的影響根深蒂固,甚至有些從出生開始,就自帶的屬性,根本很難改變。

武志紅老師在奇葩大會上講到,有很多詞語,是看起來很好,實則有問題的。

其中「聽話」就是最典型的一個。

很多家長對孩子的唯一要求就是聽話。任何時候我說的都是對的,你服從就行了。

不管你說什麼,聽都不聽,就否認你的觀點,再多說再反抗就是不聽話。反正我是媽我怎麼都對,你是小孩兒你怎麼都不對。

甚至由此推演出一系列的附加綁架,比如,不聽話就是不孝順。

《為何家會傷人》里說,真正能製造安全感的只有愛。家是港灣,愛是退路。

很多人不願意回家,因為那不是溫暖的港灣,不是失落後無底線包容的療傷地,不是最後的安全感和退路。

相反的,那裡充斥了更多的負能量,是讓自己一踏進,就不自信和而又充滿壓抑的地方。

「我多希望我媽有一天,能發現自己的問題,發現她對我的傷害,然後抱著我說,寶貝對不起,以前媽錯了。

可悲哀的是,我不知道,這天會不會等到。」

我們用盡一生的時間,等待父母給我們一個道歉。而父母耗費一生的時間,在等待子女說一生謝謝。

-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星言說 的精彩文章:

31歲,生活教給我的9件事

TAG:星言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