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權謀家不在乎對錯,只在乎代價!

權謀家不在乎對錯,只在乎代價!

【出處】《資治通鑒》第225卷 唐紀41

【原文】郭子儀以朔方節度副使張曇性剛率,謂其以武人輕己,銜之;孔目官吳曜為子儀所任,因而構之。子儀怒,誣奏曇扇動軍眾,誅之。掌書記高郢力爭之,子儀不聽,奏貶郢猗氏丞。既而僚佐多以病求去,子儀悔之,悉薦之於朝,曰:「吳曜誤我。」遂逐之。

【譯文】郭子儀因為朔方節度副使張曇性格剛強直率,曾說郭子儀身為武將輕視自己,心中懷恨。孔目官吳曜被郭子儀所信任,因而陷害張曇。郭子儀十分惱怒,誣奏張曇煽動軍隊造反,將他殺掉。掌書記高郢據理力爭,郭子儀不聽,奏請將高郢貶為猗氏縣丞。不久僚屬們紛紛託病請求離職,郭子儀十分後悔,將他們全部推薦給朝廷,說道:「吳曜誤了我。」於是將吳曜趕走。

【解析】自小到大,人們都追求正確,逃避錯誤,這是這個人之常性,但在權謀家面前是無效的。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犯錯誤,只是把善後搞好就行了。以微小的代價換取大的利益,犧牲局部的利益,來換取整體的勝利,這也是兵法的精髓。擅長軍事的郭子儀更加明白這個手段。

1、每個人都有自己討厭的人,郭子儀內心厭惡張曇,也欲除之而後快。但是如果沒有任何理由的殺掉,會引起其他人的恐慌。導致人人自危。所以,必須有個一個合理的借口,有足夠掩人耳目的證據,有能夠替自己操作的人。於是提拔自己的親信,吳曜來做這件事。

2、孔目官,唐朝官府衙門裡的高級吏人。掌管獄訟、帳目、遣發等事務。意思就是郭子儀把自己的親信安排在了一個掌管獄訟的這個關鍵位置上,接下來為給張曇羅織罪名打下了基礎,很顯然,吳曜明白郭子儀的心思,於是積極地構陷張曇,來完成自己的使命。

3、很快這寫證據就羅織完成,於是郭子儀就開始發飆了,奏報朝廷,說張曇煽動軍隊造反,直接就把他殺掉了。正常的邏輯,此時公報私仇,沒有人敢說話,但是,總有人站出來,高郢出來唱反調替張曇辯護,於是郭子儀順便把這個刺頭,也直接踢掉,從省級幹部,貶為了縣級二把手。

4、顯然高郢和張曇的事件,引發了連鎖相應,引起了其他僚屬的恐慌。都稱病請假離職不幹了。這個原因很大層面是,他們或多或少的和高郢或是張曇有關聯,怕被株連到。或是另外一個理由,就是覺得這樣的濫殺無辜的領導追隨下來沒有安全感,說不得真話,不走自己早晚出事。

5、出現群體事件,一時之間,絕對是人心惶惶,這個並不在郭子儀預料之內,既然不爽的人除掉了,剃頭也調離了。目的完成,接下來就是善後為題了。於是權謀家的風格立即展示出來了。我自己沒錯,我郭子儀是被這個孔目官吳曜個給誤導了,直接把這個做黑活的人趕走,讓他背了鍋。

6、接下來,更陰毒,更反人性的招法出現了,這也是郭子儀權謀高級段位的展現。不但沒有報復這些假病辭職的人,而是推薦他們去朝廷做官。而郭子儀這個順水人情,他們任職了,周圍的人都會認為是人家郭子儀推薦的結果,你不去,恰恰重了郭子儀的計謀,這些反對的人活該沒工作。

7、本來紛紛因病離職的這個群體事件,引起很大下屬不安,但是得知周圍的人,得知,原來這些僚屬的離職不是因為這個高郢被貶事件,而是推薦他們去朝廷做官了,有了好的去處,周圍的人心,也就安定下來了。郭子儀成功把一個事件,剝離成兩個不相干的事情,消除了群體恐慌。

8、郭子儀內心真的認為自己做錯了嗎?當然沒有,如果有,直接會給張曇平反,把高郢調回來,但是郭子儀並沒有這麼做。很顯然,他沒有就去糾正這個錯誤,而是找人推卸了責任,後悔的不是殺錯了人,而是後悔用錯了人。只承擔用人不明之過。

9、事情就這麼擺平了,儘管郭子儀承擔了用人不明的管理責任,但是相對於除掉張曇,踢掉高郢這個巨大的利益,顯然這個代價足夠小。接著又成功消除了群眾性連鎖反應,可以說,完美無缺的解決了公報私仇的問題。及其微小的代價,完成了自己的心愿。

10、這些僚屬有那麼恐慌嗎?還有這麼一種可能,那就是僚屬通過和郭子儀錶面的杵逆,讓朝廷覺得,這些人和郭子儀並不一派,郭子儀就成功的把這些人送到朝廷,充當自己的卧底,關鍵時候能夠給自己傳遞信息,充當自己的耳目,而不被朝廷所懷疑。

經過上述的分析,我們能看出來,底層人才會去追求什麼對錯,而權謀高手並不在乎這個,他們在乎的代價,只要有足夠的利益回報,付出點代價是能夠接受的。成本和收益的比例才是權謀家最終思考的東西。因此犯錯也是一種權謀手段,只要能夠擺平後果即可使用。

權謀網,讓你的職場少走十年彎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權謀智慧 的精彩文章:

通鑒套路:被上級拒絕,中層如何挽回在下級面前的威信?
如何讓烏合之眾為你賣命,古人的研究,絕了!

TAG:權謀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