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從社交恐懼到創建AR APP, Anjney Midha經歷了什麼

從社交恐懼到創建AR APP, Anjney Midha經歷了什麼

25歲的Anjney Midha畢業於斯坦福大學,2015年加入KPCB投資機構,成為合伙人,隨後創建了KPCB Edge,並於2017年創辦了AR公司Ubiquity6。2017年7月,推出了首款Ubiquity6 AR 社交APP,該款APP可實現多用戶AR體驗,旗下的Ubiquity6雲平台則可促進多人AR遊戲和社交分享體驗。接下來,讓我們一起詳細了解一下Midha的傳奇人生。

從社交恐懼到創建AR APP, Anjney Midha經歷了什麼

Midha從小生活在印度南部,他的童年生活跟其他小孩一樣,玩電子遊戲,看電影,直到他10歲時,父母才把他送到一個寄宿學校,學校周圍被田野和鳥類保護區包圍。這所學校認為:科技會影響人們去探尋內心深處的自我,影響你去找尋生活的意義。因此,學校禁止所有如電腦、電視、電話,互聯網和視頻遊戲等一系列科技產品。學生們每周有20分鐘的時間,可以發發郵件。他說,我就像是生長在80年代的孩子一樣。

初中畢業時,他榮獲獎學金,並順利在新加坡一所學校完成了高中學業。「一夜之間,我的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玩泥巴的原始生活,到都市的鬧區,同學們以及整個學校都和網路緊密相連。這讓我非常震驚」Midha說。他的新加坡同學並不了解他的生活背景,當他想把他的新生活告訴他印度的朋友和家人時,他甚至無法用語言去表達這種文化衝擊。

從社交恐懼到創建AR APP, Anjney Midha經歷了什麼

之後,他離開了亞洲,去上大學。在那裡,他再一次發現自己處在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中,他只能努力和朋友和家人保持聯繫。當時的他覺得非常挫敗。與此同時,另一個宿舍的Evan Spiegel,在為Snapchat工作。

也是這樣一個契機,Midha決定將Snapchat作為自己新的方向,他問導師,現階段,他可以通過什麼方法去研究學習AR,雖然後來他發現感興趣的課程很少。

Midha在Kleiner Perkins實習第三年的時候,終於找到了他所渴望的培訓課。一年後,他發起了一個專註於AR等新興技術的種子基金。此時,Magic Leap引起了他的注意,他說:「我在有生之年也希望可以做到像它那樣。」在一次偶然同老朋友Kumar的聊天中,他的朋友說到,Midha在社交上的挫敗感說不定會激發出一款新產品的誕生。

Kumar是計算機視覺創業公司(Pilot AI)的首席科學家,偶然一個周末的晚上,他和Midha共同創造了一款原型。在此之前,Kumar還曾在斯坦福大學教授Richard Socher創立的名為Metamind的深度學習項目中工作過。

在AR技術在手機上的運用,所取得的進展,大大的鼓舞了他們的鬥志。因此,Kumar和Midha毅然決定辭掉工作。2017年7月,Midha和Ankit Kumar聯合創辦了Ubiquity6工作室,旨在通過手機端的AR APP來實現,Ubiquity這個單詞本身所的含義--「普遍性」。「我們希望只要是有手機的人都能用這款APP去創建空間,用戶還可以對你創建的物理空間中編輯現實。」Midha說。

從社交恐懼到創建AR APP, Anjney Midha經歷了什麼

Ubiquity6隻有18名員工,成立才不到1年,但於今年3月份獲得了1050萬美元的A輪融資,並希望在AR這個新興的領域佔據更大的份額。

Ubiquity6 Edge的創立來源於它不平凡的開始,同其他目標明確朝著AR進軍的初衷不同。他的創始人Midha並不是遊戲迷,做AR純粹是個人喜好沒有任何其他動機。

周三這天,Ubiquity6首次推出了他的APP,集合了許多以往沒出現過的功能。現在,你只用打開手機中的相機,點擊它,這款APP可在30秒內,捕捉你所在的空間,生成一個3D地圖,速度快而准。它採用深度學習來識別牆壁和傢具,並綜合它們的物理特性,比如,球從真實世界的沙發上反彈,和球從撞擊硬木地板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從社交恐懼到創建AR APP, Anjney Midha經歷了什麼

現在大多數的AR APP都是個人體驗式的,但這款APP,用戶可以邀請其他人加入他們創建的AR空間。Midha表示,經過初步測試,每一個單獨的空間可以註冊10,000個用戶。用戶可以和虛擬物體或其他虛擬人物進行交互,而這些物體和生物都是有生命的,他們可以在你創建的空間里生活。有一天,你和同朋友突然決定去虛擬寵物俱樂部里和獅子戲耍。如果你玩完之後把APP關了,過了一天,你再打開,俱樂部裡面的獅子會跑過來迎接你(或者跟你要吃的)。這樣的設計簡直太新奇了,畢竟普通的AR體驗連一段對話都不能保持。

這些功能可能並不是那麼的震撼,但這也是因為AR還處於發展的早期階段。

Ubiquity6最大的閃光點--它不是一個單一性的應用程序。今天大多數的AR體驗都是單人的遊戲,或者工具,用來輔助你去購物或看房,比如AR在宜家中的應用。

從社交恐懼到創建AR APP, Anjney Midha經歷了什麼

「這就好比你要為你想訪問的每個網站都單獨下載一個瀏覽器,」Midha說。Ubiquity是一個平台,你可以在上面啟動一整套遊戲或者空間編輯工具。 Midha稱它為空間瀏覽器。

「可以當成是在創建瀏覽器,Ubiquity幫助人們在物理世界中建立網站,」Midha說。 未來希望開發人員,使用我們的工具去構建更多的應用程序。

科技只有在人們陷入它的魅力時,它的重要性才會凸顯出來。Midha希望AR能夠成為互聯網時代,治療社交障礙的一劑良藥。他說:「在過去十年里,最大的缺失感來自於我們身邊的物理空間的缺失。現在我和Kumar已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構建了一個轉換埠,而掌握權在我們手中,你可以隨意轉換。

【資訊編譯自:wired】

87870編譯文章,轉載須註明來源及鏈接,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87870網 的精彩文章:

同配置、同價位的Vive Focus和Pico Neo,誰更優秀?
聯想Daydream VR一體機Mirage Solo宣布5月5日正式發售

TAG:87870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