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國擁有漢族血統,但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清明節有人來中國祭祖

此國擁有漢族血統,但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清明節有人來中國祭祖

原標題:此國擁有漢族血統,但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清明節有人來中國祭祖


世界上有兩個以漢族為主體的國家,第一個當然就是中國,另外一個其實就是新加坡,可以這麼說,新加坡是世界上唯二以漢族為主體的國家,新加坡是一個擁有漢族血統的國家。


新加坡華人佔新加坡總人口的74.1%,這是什麼概念呢?也就是說,你走在新加坡的大街上,遇到4個人,只有1個人不是華人,其餘3個都是華人。

新加坡的華人,其實都是漢族,說漢語,寫漢字,如果你認為新加坡的漢族自認為自己是中國人,那就有點失望了,他們首先認為自己是新加坡人,然後才認為自己是華人,並且新加坡人普遍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只認為自己是華人,甚至也不認為自己是華僑。



(新加坡港航拍圖)


其實,新加坡華人與中國人的血緣關係,並不十分久遠,是近代以來才分道揚鑣的。

要想全面了解新加坡與中國的密切關係,就得從海上絲綢之路說起,早在西漢時期,中國與印度之間的海上貿易路線已經打通了,新加坡位於中南半島的南端,扼守馬六甲海峽,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要道,因為中國與印度之間的海上貿易越來越頻繁,在今日的馬來半島、蘇門答臘島和爪哇島附近,先後興起了諸多的王國,尤其以公元7世紀中葉至1397年的三佛齊帝國(室利佛逝)、公元1293年至1500年的滿者伯夷帝國最為強盛。


因此在漢唐時期,應該就有華人在新加坡定居了,《新唐書》里稱新加坡為「薩廬都」,「薩廬都」就是馬來語「海峽」的音譯,而現在的新加坡這個國名,其實是源於梵文「獅城」的音譯,所以新加坡也被稱為「獅城」。



(新加坡島)


三國時期,吳大帝孫權派遣朱應、康泰出使東南亞,康泰一行來到今天的新加坡島,看到這裡有野人,並稱此地為蒲羅中,《吳時外國傳》記載道:「拘利正東行,極崎頭海邊有居人,人皆有尾五六寸,名蒲羅中國,其俗食人。」馬來半島是否真的存在野人,在考古學上並無十分明確的證據,但根據《吳時外國傳》中關於「蒲羅中國」的記載,我們可以知道,在公元3世紀之時,新加坡還是一片蠻荒之地。

「蒲羅中國」是新加坡最早的一個名詞,此後才有「淡馬錫」。


公元1320年,元朝政府曾派使節來新加坡尋找大象,公元1330年,元代航海家汪大淵在《島夷志略》一書中開始稱新加坡為「單馬錫」,明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的《鄭和航海圖》稱新加坡為「淡馬錫」,「單馬錫」與「淡馬錫」其實都源於爪哇語「海城」的音譯。


新航路開闢以後,馬來半島、蘇門答臘島和爪哇島先後成為了荷蘭人的勢力範圍,公元18世紀中葉,英國人正在印度進行大規模的殖民活動,他們需要在印度與中國之間找到一個合適的中轉站,作為往來船隻的停靠、補給港口,於是就建立了檳城、新加坡兩個港口作為殖民據點,檳城位於馬來半島的西北側,新加坡位於馬來半島的最南端,控制了這兩個據點,就可以扼守馬六甲海峽。


新加坡本來是荷蘭人的勢力範圍,荷蘭人對於英國人在馬來半島建立貿易據點的舉措相當不滿,英荷雙方爆發了衝突,經過一番妥協之後,1824年兩國簽署了《英荷條約》,此條約劃定了英荷殖民者在東南亞的勢力範圍,大致奠定了今日馬來西亞與印度尼西亞的版圖,大致說來,英國人控制了馬來西亞,荷蘭人則控制了印度尼西亞。


(英屬馬來亞的旗幟)


英國人控制的馬來西亞屬於大英帝國的英屬馬來亞,馬來西亞的領土可分為兩部分,一個是西馬,一個是東馬,西馬來西亞位於馬來半島,而東馬來西亞則位於加里曼丹島北部。


英國人雖然控制了整個馬來西亞,但是有些地方屬於直接管轄,有些地方則屬於間接控制,1826年,馬六甲、檳城、新加坡與納閩被英國殖民者合併組成海峽殖民地,屬於英屬印度殖民當局直接管轄,1867年,海峽殖民地又正式升格為英國的直轄殖民地。


(英國人發行的貨幣上有中文)


在英國人殖民新加坡期間,新加坡港得以迅速發展壯大,1807年,美國工程師羅伯特·富爾頓發明了蒸汽輪船,至19世紀的60年代,蒸汽輪船已經在各大洋之間普及開來了,再加上蘇伊士運河的開通,新加坡港成為了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之一,貿易量與日俱增,此時的新加坡還成為了全球主要的橡膠加工基地。


隨著新加坡港越來越繁榮,勞動力的需求也越來越大,於是就有大量的華人移民到新加坡,華人勤勞、樸實,又具備一定的勞動技能,他們的到來,為新加坡社會經濟的繁榮作出了傑出的貢獻,至1860年,新加坡的華人已經有8萬之多,占當地總人口的61%,而處於統治階層的歐洲人的人口比例只有8.5%。


新加坡在二戰期間雖然受到過日本人的殖民統治,但日本人的殖民時間非常短暫,日本文化對新加坡文化的影響不大。



(英國殖民者把新加坡移交給日本人)


由於新加坡在歷史上長期是英國人的殖民地,又與中國的關係非常密切,再加上新加坡又是一個移民國家,所以,新加坡文化可以說是中國文化、英國文化、馬來文化與印度文化的大熔爐。這在新加坡的語言上也可以看得出來,英語、華語、馬來語和泰米爾語都是新加坡的官方語言,但新加坡的國語則是馬來語,英語則是政府部門和教育機構通行的語言,是事實上的第一語言。在華人社群中,遵循「英文為主,華文為輔」的雙語教育制度,20世紀的80年代,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增強,新加坡華人社群掀起了「講華語運動」的熱潮,值得注意的是,新加坡使用的漢字是簡體漢字,而非繁體漢字。


新加坡華人縱然與中國人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但是,如今的新加坡人已經不太認同自己是中國人了,新加坡人首先認為自己是新加坡人,然後才認為自己是華人。


其實,新加坡華人在20世紀60年代之前,還普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之後,新加坡華人舉著中華民國的國旗慶祝勝利,並寫有「祖國萬歲」的標語,說明當時的新加坡華人把新加坡抗日戰爭的勝利視為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的一個組成部分。


不過,近些年來,新加坡華人在清明節經常來中國祭祀祖先,這成為了新加坡華人社群過清明節的一大特色,也就是說新加坡華人不僅在新加坡過清明節,而且還來中國過清明節,認祖歸宗。在祖籍海南的新加坡華人社群里,每到清明節前夕,大家見面的問候語就是問清明節要不要回家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飛說史 的精彩文章:

中國最厲害的將軍,收回60萬領土,留下個大寶藏,卻被中國人遺忘
漢字不滅,中國必亡?李敖在這個時候為什麼主張全盤西化?

TAG:騰飛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