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最究竟的孝道 學誠法師答疑

最究竟的孝道 學誠法師答疑

前言

對父母應財供養、力供養、法供養。做為佛弟子,最大的孝敬、最好的報恩,就是想盡一切辦法讓父母信佛,走進佛門。夢參老和尚言:一般說的孝養父母,你只能養他身體,照顧他衣食住行。佛教的孝順就不同了,是養他的志,讓他信佛,長養他的善根,這個功德最大了。「親得離塵垢,子道方成就」。過去大德,都能使父母皈依三寶、信佛,乃至父母過世,在他死的時候或是祭日,能給他念經迴向。父母要離了塵垢,這是我們最大的孝順,是最好的報恩。

A、網友:既然父母就是堂上兩尊佛,那何必出家呢?在家供佛不就行了?

學誠法師:「親得離塵垢,子道方成就。」在家、出家都要孝敬父母,而出家是最究竟的孝。

B、網友:法師,出家與孝順父母矛盾嗎?

學誠法師:出家是為了更好、更究竟的孝順父母。世間人之所以認為矛盾,是對佛教有極大的誤解與偏見。出家了,當父母生病時還可以回去照顧;若父母願意,也可以住到廟裡做義工,培福修行,不僅保障此生,還能利益來生。其實並不是事情上不通,而是內心中不通。

C、網友:做為出家人常年在外出家修行,那對於自己的老父老母如何才能盡到孝道?

學誠法師:首先,出家並不是逃避贍養責任,當父母生活困難或無法自理時,出家人可以也應該供給衣食所需或親自照料;其次,出家之孝不僅僅停留在衣食奉養方面,更重在利益父母的無限生命,而且不僅面對這一世的父母,更擴大到生生世世的父母,是更深更廣的大孝。

D、網友:法師好,傳統文化倡導孝道,但是有孝心無孝力怎麼辦?比如北漂的家庭雙方都是獨生子女,面對北京的房價無法接雙方父母到北京贍養,該如何行孝?

學誠法師:傳統文化有「父母在,不遠遊」的教誡,當今時代與過去已經大不相同,許多行持都很難照搬,但要把握「孝」的精神內涵,真心實意感念父母的恩德和對自己的愛,儘力去回報父母以關心、感恩和愛。有了這樣的心情,自然會想盡辦法做到力所能及的行為。

E、網友:師父,父母和子女的情感最好,同時也是最苦的。孝道用佛法該如何實現呢?

學誠法師:孝,也就是對父母的利益。這種利益有物質上的,如使父母衣食無憂;有精神上的,如「光宗耀祖」,或者令父母開心、安樂。如何孝順父母,與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是相關的,自己認為什麼是好,再把這個好給父母。佛法認為的好,不僅是這一生的安樂,而是究竟的解脫。

F、網友:師父,我洒脫了,母親卻認為我傻,教導我要活得「明白」。 聽她的話活的不開心,但不聽她的話覺得自己又不孝順。我該如何選擇呢?

學誠法師:母親所說的,不見得自己就能這樣想,恰恰是因為自己做不到,才會覺得矛盾,所以「到底該怎麼想」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因為「怎麼想」自己是做不了主的。我們應該去學習智者告訴我們的道理,依教奉行。孝順不等於對於父母的每一句話都照做,而是真心實意的感恩與愛。

G、網友:師父,該怎樣平衡 「做自己」與「盡孝」呢?特別是處理自己理想和父母期望之間的矛盾?

學誠法師:孝養父母,不等於事事都要與父母意見一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長環境、教育背景、人生經歷,人生觀、價值觀、脾氣、習性等都有所不同,無論是想要與對方一致或是要求對方符合自己的理想,都是做不到的,非要去做到,人就會很苦、很累。

人與人相處,要有「和而不同」的心境。和,是看到大方向的一致(譬如父母對孩子最大的期待就是他能夠平安快樂);不同,是能夠理解、尊重、包容對方的想法,也能夠堅持自己的見解與做法,而內心沒有排斥與執著。對父母,最重要的是把握敬意與愛,這是孝敬的根本。

H、網友:請師父開示,真是以順為孝嗎?自己的生活已很有壓力了,父母生活本無憂,卻要求給他們買房,過戶到他們名下,而他們老家的兩套房都過戶到小兒子名下,我現在能力做不到。曾接老人一起住過一段時間,沒法相處,天天用不孝的帽子壓著我,還咒我們不孝老人會遭報應。我現被房貸壓著,與父母電話聯繫,三句離不開要錢。抑鬱,請師父開示。

學誠法師:孝不等於無條件的順,盡自己能力就好。不要因父母的過失而怨恨他們,也不要用父母的煩惱來困擾自己。

I、網友:法師,您好!自己年輕時由於生活、工作、個人脾氣等原因沒能盡孝父母,兩老不在後這愧意更甚,時時耿耿於懷。請教一下有何方法解脫?希望能得到你教誨,謝謝!

學誠法師:一生並不等於生命的全部,多為老人誦經迴向。此外,要善待現在遇到的每一個人,因為他們都可能是自己宿世的親人。

J、網友:法師好,我也是位母親了,但父母依然很愛說教和管束我。說我做事這裡不對那裡不對,經常當人面數落我,我非常苦惱。昨晚爸爸喝酒了,又教訓我幾句,我也總是告訴自己父母不容易,我要感恩和理解他們。但是我不知道如何克服生活經年累月帶給我的「絕望」。

學誠法師:把父母的數落當做「箭」,每一次都懷著受傷的心情,積累多了,傷口就越來越深;反過來,把它當做愛的聲音,把接受父母的教誨當做培養自己的福氣,父母說得不對的地方,不要往心裡去,就不會痛苦。想想看,父母總有一天會離開,到時候再想聽都聽不到了。

K、網友:法師好!什麼是孝?什麼是對父母的大孝?身為獨子的我一定要留在父母身邊嗎?謝謝。

學誠法師:世間孝有三種:一能尊親。謂自成聖賢,亦能喻親於道;二不辱其親;三能養其親,如必有酒肉等。

L、網友:法師好!怎樣才能報答父母的恩情?懇請開示!

學誠法師:《禮記》中說:「孝有三:小孝用力,中孝用勞,大孝不匱。思慈愛忘勞,可謂用力矣。尊仁安義,可謂用勞矣。博施備物,可謂不匱矣。」奉養父母,使其衣食無憂,是謂小孝;遵循仁義、建功立業,可算中孝;胸懷博大、利益眾生,是為大孝。

M、網友:法師好!爸媽不讓我學佛,趁我不在把佛教書籍都扔了。法師,孝道就是百依百順嗎?遇到這樣的情況我該怎麼辦?

學誠法師:孝,就是內心對父母的感恩、尊敬和關愛。父母不一定全對,我們要有智慧懂得如何對待事,但最根本的是以孝心對待人。父母不同意學佛,我們就不要在家裡高調誦經等,佛法的書也可以在電腦上讀,但對於父母始終要理解、感恩,不能嗔怨。要用實際的身心改變來體現佛法,才能慢慢讓家人接受。

N、網友:師父,我看到賢二機器僧的回答:「孝順,是內心對父母的感恩,既不在於表面為父母做了多少事,也不在於要事事服從。」那您的意思孝順是內心之孝而不在於表面?

學誠法師:重要的是,你要先確認內心的愛和感恩,而不是以「內心孝」為理由不管自己的行為,否則是表面也沒有,內心更沒有。

願此殊勝功德迴向法界有情

盡除一切罪障共成無上菩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菩提道次第廣論 的精彩文章:

《菩提道次第廣論》末法時善知識的條件(1)
好人沒好報嗎?

TAG:菩提道次第廣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