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成長過程中父母缺席的孩子,長大後是什麼樣子
文/楊晨曦
01
前幾天跟一個同事聊天,同事說他8歲的兒子,奶奶已經管不住了。在家裡非常任性,一天到晚都是拿著手機在玩遊戲,作業也不寫,成績一直都是排在倒數。
孩子在學校也不合群,很內向,每次都是自己玩自己的。她不得不在每天晚上九點下了班後,跟孩子微信視頻,督導他寫作業。
同事白天要上班,也沒多的時間去管,所以孩子的拖延症比較嚴重,還學會了說謊。有時候作業明明沒做,卻敷衍媽媽,說已經完成了。
聽完同事的訴苦,我有些困惑。辛辛苦苦生養一個孩子,努力的加班賺錢,到底是為了什麼?難道就是為了把孩子養大,然後重複自己曾經走過的路嗎?
看過這樣一則新聞,說的是山區里的孩子,很多都是四五歲就跟著爺爺奶奶,干著超出他們這個年齡好幾倍負荷的活。
五歲的孩子,沒有去上幼兒園,但是已經學會了洗碗、煮飯、收割稻穀、扛包裹……動作似乎比成人還嫻熟。
看到這種畫面,佩服這些孩子能幹的同時,更多的卻是心疼,令人鼻頭酸澀,忍不住想落淚。
02
他們的童年哪兒去了?為什麼本該無憂無慮的年齡,卻要做著如此沉重的農活?
後來才知道,原來他們都是留守兒童。這些孩子的父母都在城裡打工,因為經濟等各種原因,他們不能把孩子帶在身邊,只能託付給家裡的老人照顧。
其實在我身邊,也有不少這樣的同事,把自己的孩子留在了老家。
或是因為在城市讀書太貴了,家裡各種開支都不用錢。或是因為自己要上班,沒人幫忙帶孩子。
留守兒童最開心的事,莫過於過年了,因為每到過年,爸爸媽媽就會回家看望他們,還會給他們買一些好吃的食物,買新衣服。
比起這些,或許他們心中更渴望的就是父母的陪伴,那種在父母懷裡撒嬌的感覺。
可是現實很殘酷,過了年,他們又要分離,忘不了,他們追隨著汽車跑,望著父母越走越遠一邊哭一邊喊的畫面。
「孩子,你要好好讀書,爸爸媽媽辛苦賺錢,就是為了讓你以後能成才。」
這是他們對孩子最常說的話。
可是,縱然這是一個科技發達的時代,但老一輩的人幾乎不與社會接軌,還指望他們能教育出多麼優秀的孩子嗎?
即使有特列,孩子學習成績好,你確定他們性格上沒有缺陷?
03
同事明哲,就是一個成長過程中,父母缺席的人。公司的人都說他比較特殊,不怎麼與人說話,遇到問題也很少與人溝通。難得與人說話,也是一開口就暴力噴人。
聽說明哲在此之前,已經換了很多份工作了。全公司,所有人都不喜歡他,他也不受領導的重視。
比起那些山區的孩子,明哲要幸運很多。他父母都是做生意的,從小在優裕的環境下長大。
可是因為父母都很忙,除了物質上滿足他以外,基本由保姆帶大。
明哲三歲上幼兒園了,周末希望父母帶去公園玩,父母總說很忙,沒時間去。
幼兒園的親子活動,都是保姆陪著,父母從未參與。明哲經常都是睡著了,父母才回來。甚至有時一個星期都見不到父母。
明哲成了一個比較孤避的孩子,總是跟別的小朋友玩不到一塊。似乎他已經習慣了一個人,有時父母跟他說話也不愛搭理。
有次班級搞活動,老師讓孩子們說出自己最愛的人。其他孩子最愛的人,要麼是爸爸,要麼是媽媽。結果,明哲的回答卻是:最喜歡的人是家裡的保姆張阿姨。
在場的其他家長都驚呆了,更可悲的是,明哲的父母對此事渾然不知。
明哲七八歲的時候,慢慢開始叛逆了,有時還逃課不去上學,成績一直都不大好。
上初中的時候,常常跟同學去網吧玩遊戲,一玩就是幾天。高中時代開始談戀愛了,整天追隨班級漂亮的女生,根本沒心思讀書,最後父母花錢買了一個三流的大學上完了。
這幾年經濟不景氣,他父母的公司倒閉,明哲不得不外出打工。
04
曾經採訪過一個留守兒童的父母,問他們,如果時間回到10年前,你會怎麼做?
他們的回答是:
我一定要陪孩子長大,再考慮建房子的事。現在把房子建起來了,孩子卻跟我們疏遠了。
親愛的家長們,這就是輪迴啊!就像你們在他小時候離他們很遠一樣。他們小時候需要你們,你們卻以賺錢或者各種理由,缺席陪伴。等他們長大了,就不需要你們了。
父母缺席對他們性格上造成的缺陷,在步入社會後,令他們遭受了比其他人更多的排斥與打擊。而這些,可能你們永遠都不知道,因為,孩子已經不會再跟你訴說他的心事、他的委屈。
呼籲各位家長,請給予孩子更多的陪伴。孩子的性格健全,才能發揮出自身最大的潛力。等到老來後悔,已經遲了。孩子的性格定了型,父母與孩子間的鴻溝已形成,便很難改變。
-End-
作者簡介:楊晨曦,80後女子,喜歡用文字表達生活,用愛傳遞正能量!
?也許你喜歡看
TAG:時尚育兒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