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步履不停,重返行旅

步履不停,重返行旅

身游四方,心求一理

前幾天,我們的專欄作家、獨立雜誌愛好者愛米向我推薦了一本成都的新雜誌《可以》,新一期以「雜紙」為主題,各種紙張被設計得有深度又有趣味,同時也契合了成都當地的風土修養。這幾年,中國的獨立雜誌也慢慢多了起來,更難能可貴的是,它們中很多都雜糅了城市雜誌的氣質,對一地的深耕細作往往達到了地理志、風物誌的水準。

我們也常常反思,一本好的旅遊雜誌究竟應該是什麼樣子?許多《旅行家》的讀者都知道,我們隸屬於中國旅遊集團(前身中國旅行社)。2018年是中國旅遊集團的九十華誕。在翻開集團歷史時,我們也翻開了《旅行家》的歷史。1927年,中國旅行社希望用一本現代旅遊刊物來提倡旅遊事業、宣傳旅遊文化,將現代旅遊觀念深植於民眾心中,這便有了中國第一本現代旅遊期刊《旅行雜誌》,即《旅行家》的前身。中國旅行社創始人陳光甫先生在發刊詞中這樣寫道:今者編旅行雜誌,供社會之參,對於國內外交通之狀況,商業之情形及民情風俗悉加調查而載錄之。東鱗西爪固不足以稱商旅之南針,然冀由此引起國人對於旅行上之觀感,以推求其益之普及。

它是一本旅遊雜誌,到了夏日,會特別刊發《中國五大避暑區》這樣的文章以滿足旅客避暑的需要;東北在張學良的領導下剛剛易幟不久,當時的《旅行雜誌》主編便專程到東北寫下《東北屐痕記》,引發國人對東北的關注。但它又不僅僅是一本旅遊雜誌,1937年9月,那期《旅行雜誌》的封面由彩色變成了單一色調,並選擇了青龍橋長城的圖片。雄偉的長城是中華民族抵禦外辱的象徵,預示著抗戰的烽火燒過來了。從創刊到上世紀50年代停刊,無論時局如何動蕩,這本雜誌始終能如期送到讀者手中。

從1995年12月創刊至今,《旅行家》也在不停地嘗試改變,從單純介紹目的地,到融入自己的旅行觀點、看世界的角度。在古代,行過千山萬水,就能叫旅行家了,那時的旅行家更接近於探險者,最大的挑戰來自於與自然界的對抗。隨著國人看世界的腳步越來越遠,北極南極、雨林峽谷、草原高山……加上偽田野旅行文學的泛濫,好像人人都可以稱為「旅行家」了。然而旅行對於大多數普通人而言,仍舊是低頻行為。我們如何能做到從無數的旅行文字中,實現讀萬卷書等同於行萬里路呢?所以我們希望本期《旅行家》能和讀者展開另一種維度的旅行。這些旅行者幾年、甚至十幾年間不斷重返同一地方,同時保有旅行者特有的介入方式和觀察角度,用圖像、文字將當地的魅力具象化,並記錄著那裡的細微變化。如此得來的圖像文字對觀看者而言,充滿了養分。

我們所希望呈現的旅行也不單純是吃住行游購娛,真正的旅行家有其必須要承擔的責任和思考。雖身游四方,但心求一理。能做到這點,才能理直氣壯地要求讀者把生活中的大部分時間都拿來閱讀。

步履不停,重返行旅

從李白杜甫式的寄情山水,到民國文人的文化苦旅,再到中國遊客不斷衝破邊界,足跡遍布世界,旅行成本對於中國人而言已變得越來越低,這種成本既是物質上的,也是精神層面上的。慶幸的是,在一眾打卡式的旅行者中,也出現了這樣一批人,終其一生,被一個地方吸引,並最終形成對一地的己見。這些人見證了中國人的旅行層次從觀光游,過渡到深度旅行,再升華為重返式的探索。本期《旅行家》便聚焦這樣一批在旅行中不斷重返一地的行者。他們不但是旅行者,更是時代的記錄者。或許在歷史的長河中,這種記錄的價值轉瞬即逝、微不足道,但也是當代旅行家所能做的,最偉大的事了。

旅行家雜誌 4月刊

專題 |步履不停,重返行旅

策劃 | 本刊編輯部

執行 | 馮禕 王冰 賀蘭

設計 | 史諾 陳洋 劉暢

Content

王阿牛×Latin America

李亞楠×Middle East

莫希智×India

李偉×Inner Mongolia

羅曉韻×Iceland

王阿牛×Latin America

一首魔幻、現實的立體詩

王阿牛

攝影師,自由旅行者。作者曾多次重返拉美,從古巴、墨西哥、哥倫比亞、到秘魯……走進人群,像當地人一樣參與,讓他的鏡頭「消解」了距離,因為真實而富有感染力。

據說,如果在中國挖一個洞,穿越地心而出,就是拉美。換言之,這裡是地球上距離中國最遙遠的地方。它神秘、陌生,像一顆星星,一個不願停下的絕佳借口。那裡的人們熱情、開放、驕傲,又反叛;魯莽、能歌善舞、歌頌愛情,又熱衷於革命和文學。在多次旅行智利、古巴、哥倫比亞、墨西哥等拉美國家後,攝影師王阿牛以一種能混進當地人群的「天賦」,留下了鏡頭中的記憶。

李亞楠×Middle East

世界另一頭的反襯

李亞楠

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2013年至今每年前往中東地區拍攝報道故事,前後多達十多次,涉及阿富汗、伊朗、敘利亞、約旦、黎巴嫩等地,作品曾獲得美國國家地理以及中東地區的全球攝影類比賽獎項。

「中東是拉開我生活維度的空間存在,我知道家在哪裡,也知道另一頭的世界是怎樣的,來回反襯,更喜歡家鄉,更珍視生活。」地理上,中東離我們不算遠,但戰亂頻頻的報道給人陌生單一的印象。5年來,李亞楠不斷重返中東,他學會了用更全面複雜的眼光看待問題,認為只有將所有一切混合起來,才是完整和真實的中東。

莫希智×India

對神秘東方的另一種解讀

莫希智

紀實攝影師,Lightroom數字暗房講師,Nikon公司講師,國際小母牛組織合作攝影師。常年在外拍攝個人紀實攝影項目,目前正在進行中的專題有《大喜馬拉雅》《CHINDIA》等。從2012年開始,共先後17次到印度旅行。

當很多旅行者還在糾結於印度是否是安全的旅行地,如何才能躲過各種坑蒙拐騙,成功避免被揩油時,莫希智已經以獨立攝影師的身份在6年里先後奔赴印度17次,旅行天數加起來超過了400天,拍攝了15萬張照片。他幾乎撫摸過那裡的每一寸土地,甚至比當地人更能概括出一地的屬性。無處不在的宗教氛圍、絢爛的色彩、迥異的風俗……印度對所有旅行者而言都是絕佳的攝影天堂,然而獵奇之後呢?在擁有獨立主見、融入人文關懷的鏡頭裡,莫希智試圖去捕捉印度不同於中國的另一種神秘東方氣質,給不斷重返一個擲地有聲的理由。

李偉×Inner Mongolia

靜默地拍攝邊疆之地

李偉

雜誌攝影師、紀錄片導演。1976年出生於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2001年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現為雜誌攝影師,紀錄片《克什克騰蒼穹下》導演,工作生活於北京。他從2008年開始在內蒙古拍攝《大地》系列影像作品。

內蒙古人李偉,在大學前卻並沒有機會深入草原,和多數人一樣,沒有藉助行旅,很難建立起一套對所在地域的理解和認知。近10年,他多次回到內蒙大地, 放棄了千篇一律的城市,將關注點聚焦在牧區更傳統的旗和蘇木,用拍攝的方式不斷重新理解這片中國的邊疆大地。

羅曉韻×Iceland

尋找空靈孤寂靈魂的歸屬地

羅曉韻

攝影師,環球旅行攝影家、極地攝影師,以遍布世界的攝影作品備受全球攝影界推崇。對冰島迷戀,開車環島多次,體驗了四季不同的冰島,出版有畫冊《冰島迷夢》。

冰島給了羅曉韻放逐、孤寂和迷失的空間,也許是為了尋找一種歸屬感,一年內的每個季節她都要飛去冰島,因為冰島隨時在變化,以至於她不想錯過每個季節。這個島嶼在地理上如此遠,卻在心理上與她那麼近,在冰島的四季中,羅曉韻交錯著痛苦與開闊,驚險與美好。

更多好旅行

目的地 | 特色線路 | 旅行方式

鄉村 | 小田急電鐵,行在山海間

街區 | 聖周遊行叩開西班牙的春天

報道 | 契丹故地,東北尋遼

美食 | 英式早餐:黑暗料理的曙光

文化|德國難民潮,一場「玻璃球遊戲」

自駕 | 塞爾維亞,駛向中世紀

戶外 | 加州1號公路:巡天探海之旅

酒店 | 格倫伊格爾斯莊園:貴族的榮譽遊樂場

消費 | 京都櫻花季:穿上和服,慢步街町

黎幺 | 東方之心與西方之魂

齊棟 | 大涼山腳下的「綠皮校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旅行家雜誌 的精彩文章:

把春菜裝成一桌宴席,胃口也會跟著蘇醒過來

TAG:旅行家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