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第一周:《婚姻的意義》

第一周:《婚姻的意義》

提摩太?凱勒(Timothy Keller),美國神學家、護教學家,紐約救贖主長老教會牧師。 其著作《為何是他》和《一擲千金的上帝》榮登《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其他作品包括《中心教會》、《諸神的面具》、《慷慨的正義》等。凱茜·凱勒(Kathy Keller),凱勒妻子,畢業於戈登-康威爾神學院。

神,普天下婚姻的成全者,

使你們的心合二為一。

本書開篇第一句,引用莎士比亞《亨利五世》一句話為本書定下基調。作者說寫本書的主要目標是讓人有正確的婚姻觀,讓已婚者和未婚者按照聖經來是認識婚姻的本質。

一、為什麼人們現在對婚姻越來越悲觀?

書中舉出有關美國婚姻指標的數據,顯示出美國文化越來越堤防婚姻,態度越來越悲觀。並指出年輕人更是如此,他們相信自己不太可能擁有美滿婚姻,而且即便婚姻穩定,他們也認為婚後性生活會變得無趣。

插條國內的數據,其實國內也一樣,以前看過一組關於中國現在的離婚率的數據,離婚率很穩定的逐年上升,網上找了兩張圖參考下。

中國離婚率十強城市分別是北京、上海、深圳、廣州、廈門、台北、香港、大連、杭州和哈爾濱。其中,北、上、廣、深位居前四。

回到正文,「那麼,這種悲觀態度是從而來的呢?這種悲觀態度可能來自於一種新的,不現實的,理想化的婚姻觀,而這種觀念來自於美國的文化轉變:美國文化對婚姻的目的的認識產生的重大的轉變。

法學家威特解釋說,古代文化告訴我們社會成員要通過履行責任來尋找生命的意義,要接受自己的社會角色,並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在啟蒙運動中,事情逐漸開始變化。生命的意義逐漸被視為個人自由的結果:要找到生活的意義,就得自己選擇最滿意的生活方式。人們不再通過舍己、犧牲、放棄個人自由、履行婚姻和家庭責任來尋找個人生命的意義,婚姻被重新定義為「追求滿足情感和性慾,尋求自我實現。

現在的人認為婚姻只是一紙合同,雙方簽訂合同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彼此的個人成長和滿足。人結婚是為了自己,不是為了履行責任。大家期待找到一個合得來的伴侶,「合得來「」的意思是第一,對方要有性吸引力,就是看臉,看身體,看性愛表現;第二,願意按照其本相接納他們,不試圖改造他們。

「美國婚姻研究項目」的一份報告指出:MTV、互聯網和維多利亞的秘密電視廣告里年輕女性的性感形象影響了男士的審美觀,他們希望自己最終找到一個人,可以將心靈伴侶和性感女郎集於一身,於是他們就遲遲不與現任女友結婚。

在現代西方社會裡,市場已經成為一股支配性力量,消費模式日益成為主流意識形態,婚姻也「商品化」了。

男人找配偶注重容貌,女人找配偶注重財富,我們知道這種刻板的影響並非沒有道理。大家找對象,首先是一個性伴侶或者(供應者),如果還能做朋友,那就是錦上添花——這就是當代人的求偶思路。

男性和女性都在尋找理想伴侶,可以「滿足自己的情感、性愛和精神欲求」,而這導致了一種極端的理想主義心態,這種心態反過來又導致了深刻的悲觀思想,讓人覺得自己永遠找不到正確的對象。

二、婚姻的目的?

作者認為婚姻是為了幫助彼此成為將來榮耀的「自我」,成為新造的人,就是神最終要把我們塑造成的樣子。

每個人都有一個老我,還有一個新我。老我是殘缺病態的,有各樣的焦慮,總要證明自己,有許多改不掉的壞習慣,還有根深蒂固的罪性和缺點。而那個新我仍然是你自己,但已經脫離了一切罪性和缺點。這個新我常在「施工中」,而且有時候老我的烏雲會把新我遮住,幾平完全看不見。也有時雲開霧散,你就看見那個智慧、勇敢、仁愛的自己。這就是你將來的樣式。

多數人找配偶是在找一個已經雕刻完畢的塑像,其實,他們應該找的是一塊璞石。人們問米開朗基羅是如何雕刻大衛像的,米開朗基羅的回答非常著名:「我透視這塊大理石,我的工作只是去掉那些不屬於大衛的部分」。在尋找婚姻伴侶的時候,雙方都必須有這種洞察力,看見神創造新人的工作,並且樂意參與這個過程,把一個逐漸浮現的「新人」解放出來。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眼前的她或他,眼光放遠,我們看到對方將來不朽的樣子。

三、婚姻的本質

婚姻的本質是盟約,是獻身,是將來愛的承諾。

「因此,人要離開父母,和妻子連和,二人成為一體。」我們在《創世紀》2:22—25看到人類第一場婚禮。《創世記》英文版用動詞" cleave"描述當時的情景。這個生僻的單詞帶著希伯來原文的力度,而現代譯本則譯作"連合」。希伯來原文的意思實際上是「粘合"。在聖經的別處,這個詞的意思是通過立約、承諾或起誓而與某人連合。因為婚煙既包含平行關係,又包含垂直關係。夫妻之間的盟約,既是二人所立的約,也是與神立的約。打破婚姻盟約,就是離棄信仰。

婚姻的承諾是愛一輩子。誓言讓你不容易反悔,愛的感覺在早期脆弱多變,誓言給愛一個機會,創造一種穩定的狀態,讓愛的感覺可以隨著時間的流逝而增強加深。長期的愛——來自承諾的耗時費力的精心創造,讓白頭偕老的婚姻擁有了某種特殊的東西,這種東西不同於不正當關係當中的那種強烈的性慾,它更豐富,更深刻。在兩個人一起走過人生的風雨後,等對方看到你最壞的一面,並且了解你一切的優點和缺點之後,卻仍然完全的愛你,完全的向你委身,那才是無與倫比的體驗。別愛卻不被了解,使人感覺舒服卻流於膚淺。被了解卻不被愛,那是我們最害怕的事。但是,在充分了解並且被真愛,這才是神的愛,這才是我們最需要的東西。

四、一點想法

在本書的讀書會上,一位朋友提出了一個很好的問題,「你對婚姻是悲觀的還是期待的?」

我覺得一般情況下,大家應該對婚姻是悲觀的。因為大家不僅僅受到現在各種思想的影響,最主要的是,大家都是自私的人,都是帶著原罪的人,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人。這本書提出了一個觀點,他說,「根據聖經,罪的本質是:人不為神和周圍的人而活,而為自己而活。這就是為什麼耶穌可以把所有律法——神對人的全部旨意——總結為兩大誡命:愛神,為神而活,不為自己活;愛別人,關注別人的需要,勝過自己的需要(太22:37-40)」。兩個自卑又自傲的人,以自我為中心的人,兩隻相愛的刺蝟,越了解可能傷害越深。

那根據本書的觀點,怎麼才能有上文所述那種令人期待的婚姻?那就是通過福音,認識婚姻的奧秘,那麼就需要認識一個奧秘——基督的福音。這本書的主旨,借著婚姻,「福音的奧秘就顯明了」。福音幫助你理解婚姻,而婚姻也幫助你福音,婚姻的意義就在此顯明。婚姻里兩個有聖靈住在他們裡面的人,不再是兩個匱乏的人,他們曉得自己的價值和人生目標的人,不用在彼此的臂彎里尋找人生的意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衛的筆記 的精彩文章:

TAG:衛的筆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