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文大學圓了我的大學夢
年維泗先生,中國足球協會顧向,原中國足協副主席。曾就讀於北京育英中學,18歲入選中國國家足球隊,20歲遠赴匈牙利學習。1984年進入人北京人文大學選修新聞專業……1995年出版自傳《欣慰與悲愴》退休後一直關注著中國足球的發展,是我國體育界德高望重的老前輩。
訪新聞系1984級學生、原國家足協副主席年級年維泗
2001年10月10日,在一個金秋送爽的日子裡,我們如約來到年維泅先生的家中,對他進行了一個小時左右的專訪。年老熱情地接待了我們,在非常融洽的氣氛中,我們開始了親切的交談。
記者:年老,您好!很榮幸能夠見到您,也非常感謝您能在百忙之中接受我們的採訪,學校的黃校長、周校長和各位領導讓我們代為轉達對您的問候。(隨後,我們送上了帶給年老的一份小禮物一北京人文大學紀念冊)
年老:好的。好的,謝謝。(年老一邊表示感謝一邊雙手接過北京人文大學紀念冊,饒有興趣地仔細欣賞起來.)
記者:年老,聽說您是我校畢業的老校友,您能簡要地介紹一下當年在我校學習的情況嗎?
年老:可以,我是1984年開始在北京人文大學學習的。那時候,我已經五十多歲了。對了。你們稍等一下,我當年的畢業證書保留著呢! (說著,年老轉身走進另一間屋裡,很快就拿出一本紅皮燙金字的畢業證書,遞給我們看。我們懷著激動的心情,打開年老那本保存完好的畢業證書。)
記者:年老,您的畢業證書上印著新聞系畢業生的字樣。那麼,是什麼原因促使您選擇這個專業呢?
年老, (略一沉思)當時,我記得北京人文大學開設了三個專業。我自己當過足球運動員,又做過教練,比賽之餘,經常與新聞界打交道,久而久之,對這方面也就比較感興趣。
記者:這麼說來,您現在經常庄報刊上發表足球評論的文章。應該與您讀新聞專業有關了?
年老:(笑了笑)是的。要知道新聞的首要特點就走真實,要求寫真人真事,這對我的寫作很有幫助。
記者:那時候,您作為社會名人,工作很忙,應酬也一定不少,在這種情況下,您是怎樣兼顧事業務學習的?
年老:我走從北京育英中學畢業的,在校學習時一直是「行知獎學金」的獲得者(行知是指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成為一名足球運動員之後,我覺得自己所學的知識太少,遠遠不夠用。踢足球不能單靠體力,還要懂得機動靈活的戰略戰術,靈活運用頭腦,才能取得比賽的勝利。於是,我就抓緊所有的業餘時間來學習
記者:您這種刻苦好學、勤奮進取的精神很值得我們年輕人學習。
年老:(謙虛地擺了擺手)你們現在有大好的時光,有學習的機會,一定要格外珍惜。我年輕時,踢球的條件差,球員的待遇低,一開始時,月工資只有四塊五毛線,放在今天是無法想像的。(憶起昔目的歲月,年老的心中彷彿藏著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
國家足球隊出線,圓了億萬中國人的夢
不知不覺地,我們的話題就轉到了年老熱愛也為之奮鬥了一生的足球上。作為中國國家足球隊首次衝擊世界盃的親歷者,年老從一個躊躇滿志的青年,到今日鬃角微白的老者。英雄雖然已經遲募,但夕陽卻依舊紅得燦爛。「年的拼搏實在太漫長了,但是我們終於盼到了這一天。2001年10月7日,中國國家足球隊成功出線了。這個令人激動的夜晚,會永遠留在人們的記憶之中,它圓了這位足球英雄的夢想,也圓了億萬中國人的足球夢。
記者:有句歌詞是這樣唱的士「男兒不踢球,白來世上走,女孩會踢球,青春更風流。」年老,我們學校現在也有自己的足球場地和校園足球隊,他們經常踢球比賽。您能不能對這些熱愛足球的球迷們說些您的心裡話?
年老:我覺得年輕人是應該踢足球的,你們大學生在業餘時間有場地踢踢足球是好的。但是現在有這樣一個情況,隨著社會的發辰,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明顯捉高了,可學生們,特別是中小學生的活動空間卻越來越小了,照這種趨勢發展下去,很不利於中國足球今後的發展。(一談到足球,年老就變得激情飛揚,他特意叮囑我們代他向我校足球隊的隊員們問好。並答應以後有機會一定要來華校看望,也一定會與年輕的隊員們切磋球技。)
感謝老師的教育,祝願人文大學發展
望著高齡又十分健談的年老,我們的心裡有若無限感慨。年老能有今天的成就,除了他自身的勤奮、努力外,一定與家人的大力支持是分不開的。
年老:提到我的老伴兒呀,她為我,為子女,為這個家庭做出了很多的犧牲。(談起自己相蠕以沫幾十年的妻子,年老有些激動,眼裡似乎有晶瑩的淚花崔閃動,聲音也有點哽咽了。)我老伴兒,年輕時走國家游泳隊的隊員,身體素質很好。現在,有時間或們經常結伴去游泳館游泳。(年老的心裡,似乎在回味著老伴兒當年的颯爽英姿.)
環顧年老家中的客廳,幾分擁擠幾許雜亂顯出了主人的繁忙。客廳的一面牆上,掛了幾幅照片,桌面上擺放了幾本體育雜誌和年老未寫完的稿件,每一處細節似乎都與足球有著聯繫。
記者:年老,不好意思,太打擾您的休息了。
年老:沒什麼. (年老是那麼平易近人)最近是比較忙一些去做鳳凰衛視的一套節目,也是關於足球的,中午又買了去瀋陽飛機票,下午就要動身出發。
記者:我們今天的採訪就到這裡,希望您今後有機會多
年老:好的,我會去的。
當他得知士2001年10月是母校建校17周年紀念時,年老欣然提筆寫到:
一宇一句都飽含了肘母校的情意,也激勵著我們今天在校的人文學子要更加刻苦地讀書,回報母校,回報社會。
乒老告別時,我們有些依依不捨,合影留念。汽車越走越遠站在樓前的老人的身影也漸漸糊在我們的視線里。
TAG:華中大訊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