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求雨真的存在?

古代求雨真的存在?

光緒五年夏天,北方大旱,慈禧擔心發生社會動蕩,心急如焚,於是,搞了一系列的祈雨活動。先是老百姓祈雨,接著王公大臣祈雨,但都沒有效果,無奈,只好安排皇帝出面。這是最後一著棋了,如果依然不下雨,就沒咒念了,不僅將損害皇帝的威信,而且,百姓也會陷入絕望,很可能鋌而走險。

四月十四日,光緒帝率領百官在大高殿祈雨。儀式本身帶有一定的自虐色彩,在大太陽底下衣冠楚楚地站上半天,還得以虔誠和惶恐的姿態向上天禱告,所以,是個苦差事。現場負責糾察的御史發現光緒走路太快,這樣一來,顯得不夠莊重不說,百官也跟不上皇帝的步伐。等到開始祈禱的時候,光緒低頭念念有詞,但不閉眼,小眼珠轉來轉去,四處偷看。御史當然不敢糾正皇帝的失儀舉動,只能暗自跺腳。

沒想到這事兒讓慈禧太后知道了。按說一般人不敢向慈禧告皇帝的狀,但光緒祈雨之後的半個月里天天萬里無雲,熱得像個三伏天。本來,皇帝祈雨往往安排在臣民多次祈雨無效之後舉行,就是因為從概率上講這時候也該下雨了,所以,皇帝祈雨一般較為「靈驗」。這回老天爺如此不給皇帝面子,讓慈禧十分奇怪,追究責任才得知光緒帝在祈雨時的失態表現。於是,她把天不下雨的責任推給了小光緒,說他心不誠,無法感動上天,罰跪、挨餓雙管齊下,好長一段兒時間裡對光緒帝不理不睬。

實事求是地說,光緒帝不能以虔誠的態度履行職責固然不對,但他此時畢竟是個九歲的孩子;慈禧望子成龍雖然可以理解,但手段簡單粗暴,不注意方式方法,更不考慮兒童的心理、生理特點。小光緒動輒得咎,屢受處罰,所以,自打記事兒起,心靈深處就埋下了對慈禧的逆反心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緒 的精彩文章:

許倬云:戊戌變法和明治維新的結局為何截然不同
是誰耽誤了光緒成為一代聖君

TAG:光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