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原來我們一直低估了「清明節」!

原來我們一直低估了「清明節」!

一說起清明節

我們馬上就會想到唐代著名詩人杜牧的那一聲嘆息: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因著這首詩的緣故,「清明」這一天,在我們的印象中應該是舉目皆是悲傷之色。但是如果穿越回古代的這一天,眼前的景象恐怕會讓我們大吃一驚!

「城中士女艷妝靚飾,接踵聯肩,翩翩游賞,以致畫船簫鼓,終日不絕。」

沒錯,這才是被我們低估和誤解的「清明節」!一派其樂融融的春遊景象!可見當時那個「欲斷魂」的不是行人,而是杜牧本人!

GIF

清明節,在古時又叫踏青節

冬至後第108天,於仲春與暮春之交

《曆書》記載:「春分後十五日,斗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當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也就是說,清明的這一天其實是天氣清爽明麗,非常適合外出踏青遊玩的好日子。

那祭墓的清明又是從何說起呢?

其實祭墓和踏青原本分屬寒食節和清明節兩個不同節日。

《舊唐書》上記載:「寒食上墓,《禮經》無文,近代相沿,浸以成俗,士庶之家,宜許上墓地,編入五禮,永為常式。」

也就是說,唐代以前,寒食節和清明節是「各過各的」(寒食為懷舊悼亡,禁火冷食祭墓;清明為求新護生,取新火踏青出遊)。本來寒食節為冬至後的105天,清明節在寒食節後的一至兩天。到唐代以後因為相距時間太短,慢慢合二為一了。所以,唐代以後的「清明節」除了踏青,也包含了寒食節的項目。

清代褚人獲所著的《堅瓠集》中

記載了清明節的三個主要活動

一是盪鞦韆

「鞦韆,雲自齊桓公伐山戎,傳其戲入中國,今燕齊之間。清明前後此戲盛行。」據說這項運動本來是給漢武帝祝壽的一種表演,取吉祥之意叫「千秋」,傳來傳去,訛傳為鞦韆;

二是寒食

這一天不許生火做飯,「以雞羽入灰焦者罪之」;

三是掃墓

「清明前後,率子女長幼。持牲醴楮錢,祭掃墳墓,雖至貧乏,亦備壺醪豆豕……紙灰滿谷,哭聲哀戚」。

GIF

另外呢,除了掃墓、踏青與吃喝,清明節還別有一項「功能」,現在基本是很少人知道了,那就是男女青年的「相親」

畢竟是「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的好時節,從某種程度上講,古代的青年男女,是把清明節當情人節過的。

比如宋代筆記《太平廣記》中記載唐代詩人崔護「清明日,獨游都城南」,來到一花木茂盛之所,見到一位「妖姿媚態,綽有餘妍」的佳人,心有所屬,第二年清明節再次踏訪舊地,門牆如故,佳人不在,於是寫下了「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的千古名詩。

是不是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

GIF

說到清明節的吃喝,又有了「南北派」之爭。

和冬至吃餃子還是吃湯圓的習俗差不多。南方吃的是青團,用青色艾草汁作為染色劑染色做成的水磨糯米團;北方吃的是饊(sǎn)子。饊子古稱「寒具」,以麥、稻、黍等原料磨成麵粉,和面之後搓成細條旋轉後再用油炸而成。雖然各地的清明飲食不盡相同,但都是和春季養生息息相關,是順應時氣而產生的中華飲食之道。

梨花風起正清明。

古有踏青節,今有三天小長假,祭奠先人之後,不妨趁著好時節享受大自然的好風光哦~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RAIMAZON 的精彩文章:

在亞馬遜河裡,住著長尾巴的「神仙」

TAG:RAIMAZ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