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祭奠記憶,關於清明你了解多少呢?

祭奠記憶,關於清明你了解多少呢?

清明

清明 ——祭奠記憶

「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歲時百問》

清明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是重要的「八節」之一。雖然作為節日的清明在唐朝才形成,但作為時序標誌的清明節氣早已被古人所認識,漢代已有了明確的記載。

GYQM

關於清明

一到清明,

似乎空氣中都瀰漫著

一股寂靜又帶著淡淡哀傷的氣息。

我們祭祖踏青,掃墓植樹,

或是為那從未謀面或已經記憶模糊的祖先,

或是為那心中牽絆的親人,

或是為那每一年都少不了的儀式感。

WHAY

為什麼要掃墓

掃墓是我國僅有的對孩子進行死亡教育的機會

◆平時家人哪會無緣無故跟孩子提到死亡這個話題,就算有時孩子主動問起,大人也往往語焉不詳。而掃墓之時,在大人的圍繞下,在清冷寂靜的氛圍中,在空曠的郊外,指著一個墳墓對孩子進行必要的死亡教育,顯然是一件非常適宜且必要的事。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人類雖然無法預知,但相關的引導卻是必要的。

◆醫學、生物學、哲學乃至宗教對於死亡的解釋都各有不同,個人印象比較深刻的一種說法就是如《龍族》中所說的——「可人不是斷氣的時候才真的死了。有人說人會死三次,第一次是他斷氣的時候,在生物學上他死了;第二次是他下葬的時候,人們來參加他的葬禮,懷念他的一生,然後他在社會中死了,不再有他的位置;第三次是最後一個記得他的人把他忘記的時候,那時候他才真的死了。」

掃墓是對活人的慰藉

◇這樣一件看似是做給死人看的事,終歸是做給活人看。想一下如果長輩看到你對掃墓不必要地態度,他們會作何感想?假如他們想到自己離開後被人隨意遺忘,他們作何感想?最後不妨再想一下如果自己離開後被這麼對待,心裡作何感想?

掃墓是最好的得知家族史的時期

◇在掃墓時,大人常常會提起墓中人生前的故事。這些非常具有時代特色的故事,如果不是掃墓時長輩們說起,自己根本無從得知。在聽大人講家族史的時候,你會更清楚地知道自己究竟是從哪來的,更會真切地感受到那些跟你站在同一個墳墓前的人,就算你跟他們的生活不同,性格不同,年齡不同,但終歸,你們來自於同一個地方,是你在這個人世怎麼撇也撇不開一部分。就好像你知道了自己的來處,也看到了自己的歸途,豈不奇妙?

掃墓蘊含了對現世人的祝福

◇不管相信與否,我們都會在掃墓時帶上對自己和親人的祝福。不同於平時的祈禱,這樣的祝福更具儀式感,我們的內心也更信服,給以我們內心安定的力量是巨大的。

Life

對於生活

對於近幾年網上興起的代人掃墓、直播掃墓等行為,其實有心就是好的,但如果對傳統文化的糟粕進行踐踏、輕視化,這種行為就絕不能贊同。

馮驥才說:「文化的粗鄙化帶來更深、更長遠的危害,不僅僅在文化本身,還將敗壞我們的國民精神,即精神走向淺嘗輒止、粗糙浮泛、不求精神和甘居落後」。

面對清明節被時髦祭品的無厘頭解構,我們絕不能一笑而過。

「春風化雨,不變的思念如此蜿蜒;

夏月蟬歌,默默的思念無盡無邊;

秋知落葉,渺茫願望飄於天地之間;

冬去春來,乾坤難辨的風中奇緣。」

血緣是難得的緣分,在這個「雨紛紛」的時節,不管是否能夠親身掃墓,我們不妨來一場祭奠,對過去,對祖輩,對記憶。

中南大學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南心苑 的精彩文章:

大逃殺背後的心理學

TAG:中南心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