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放火燒山牢底坐穿,一把火燒出個清明

放火燒山牢底坐穿,一把火燒出個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又是一年清明,沒有見到小雨紛紛太陽倒是從不缺席。在廣東熱了十幾年的小編早已習慣熱斷魂的天氣。不過這樣的毒太陽加上清明掃墓的火燭鞭炮,山火還真難避免。要說起來,清明能發展成一個節日還真離不開一把火。

相傳春秋時晉公子重耳受驪姬之亂影響流亡國外,途中經過一處渺無人煙的地方,重耳又累又餓隨臣卻無計可施。正一籌莫展時,隨臣介子推捨身救主從自己大腿上割下一塊肉做成肉湯,讓主子恢復了精神。重耳知道後也是感動得痛哭流涕。

當然這只是故事的前奏,高潮在十九年後重耳回國當上了國君——也就是後來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並且重賞當初伴隨他流亡的功臣,令人不平的是文公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勸他面君討賞,然而介子推反而收拾行裝到綿山隱居去了。晉文公聽說後羞愧莫及,親自帶人去請介子推 ,然而崇山峻岭之中想找到一個人又談何容易。所謂不怕神對手就怕豬隊友,這時候竟有人獻計火燒綿山逼出介子推。結果可想而知。火熄後,人們發現背著老母親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樹下死了。為紀念介子推,晉文公表下令將這一天不得生火,定為寒食節。

到了第二年晉文公率眾臣登山祭奠,發現那棵老柳樹枯木逢春。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並曉諭天下,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

這可以說是清明節最早的來源,不過清明節的內涵卻是隨著歷史的進程不斷豐富的。原來禁火冷食和祭掃墳墓都是寒食節的內容,不過到了宋元時清明反客為主取代了寒食節的地位同時也將寒食節的活動收歸己有。後來清明還吸收了上巳節踏青的風俗,讓清明節的節日內容更加豐富。

當然,作為中國的傳統節日,僅僅有活動內容還是不夠的。1935年中華民國政府確定4月5日為國定假日清明節,從那時起發展到今天成為有三天假期的傳統大節可以說是讓人很舒服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傾耳聽君 的精彩文章:

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為什麼有這些說法

TAG:傾耳聽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