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怎能忘了介子推?
清明節怎能忘了介子推?
春寒料峭,長夜漫漫,晉文公在王宮大宴群臣。
大殿上亂鬨哄的,借著酒勁,大臣們爭吵表功,誇耀自己對晉文公的忠誠,還有的對賞賜和官爵不滿而大發牢騷。晉文公重耳雖也有幾分醉意,但還是寬容地面對那些追隨自己流亡19年的部下。他捋著鬍子,感慨萬千,這些人背井離鄉,跟自己風餐露宿,吃盡苦頭,給他們什麼賞賜都不過分。鬧鬧也好,他們有這個資格。
可是,他看來看去,總覺得似乎少了一個人,是誰呢?想啊想啊,他就是想不起來,使勁用手敲敲自己的腦袋,端起一碗肉湯喝了兩口,終於想起來了,那個人就是介子推。
大概是在衛國吧,那是一個陰暗的黃昏,因為一個部下偷走了全部錢財,重耳已經好幾天沒吃上飯了,餓得頭暈眼花,肚子里直敲鼓,坐在地上喃喃自語,要是有塊肉吃就好了。介子推就在旁邊,聽完後默默走開了。半個時辰過去了,介子推一瘸一拐地走來了,端著一晚香噴噴的肉湯。重耳接過肉湯,狼吞虎咽,沒幾口就吃光了。好香啊,從來沒吃過這麼香的肉湯,愛卿從哪裡找的啊?介子推笑了笑,默默無語,收拾了碗筷,又瘸瘸拐拐走了。
後來,重耳才知道,原來是介子推割的自己大腿上的肉煮的肉湯。重耳暗暗發誓,將來一旦自己坐上王位,一定要重重賞賜介子推,給他記首功,他要什麼給什麼。
可眼下介子推到哪裡去了呢?都怪自己樂昏了頭,當上晉王后只忙著天天宴飲,燈紅酒綠,大賞功臣時怎麼把介子推忘了呢。介子推是個性格內向的人,平時不愛說話,總是默默地幹活,是個不顯山露水的部下,所以,重耳平時幾乎沒有關注過他的存在。介子推又是個很清高的人,他最看不起那些名利之徒,不屑於與那些追名逐利的人為伍。所以,當一起流亡的夥伴開始爭功邀賞鬧的不亦樂乎時,他就悄悄地離開了京城,回到山西老家。
快,去把介子推找來,寡人要大大賞賜他!晉文公大聲對部下說。
五天後,消息傳回來了,介子推不願接受賞賜,在家務農,奉養老母。晉文公決心親自去請介子推,可大隊人馬浩浩蕩蕩來到時,介子推家裡已人去屋空,不知去向。村人說,介子推只有一個老母,兩人相依為命,他是個孝子,有人看見他背著母親往綿山方向去了。綿山方圓百里,滿山都是原始森林,山高路險,還有野獸出沒。
晉文公派出千人上山尋找,可綿山實在太大了,找了兩天也沒著落。一個大臣對晉文公說,綿山廣闊,要找個人就好比大海撈針,這樣找恐怕一年也找不著。我倒有個主意,不如從三個方向放火燒山,留一個出口,煙火一起,恐怕他就呆不住了,肯定會自己走出來。
晉文公想了想,也沒有別的辦法了,就這樣吧。於是,一聲令下,士兵們拿著火點燃了森林。火光衝天,煙霧繚繞,只看見那些狼蟲虎豹紛紛東逃西竄,卻始終不見介子推的身影。
大火燒了三天,晉文公覺得有些不妙,命令趕快滅火。火滅了,士兵們漫山遍野一邊大喊,一邊尋找,最後終於在一棵大樹下發現了介子推的屍體,他和老母緊緊抱在一起,屍體已經有些炭化。晉文公撫屍大哭,愛卿,是我害了你,我對不起你呀!
厚葬了介子推,建了廟立了碑,晉文公仍覺遺憾,就把綿山封為介山,並把介子推燒死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不生火做飯,就吃冷飯,以紀念介子推。除了命人厚葬介子推母子之外,晉文公並將這棵樹砍下來,製成一雙木屐,每當他穿著這雙鞋,就想起那段患難與共的往事,不由得慨嘆:"悲乎足下!"——足下一詞即由此而來。
於是,中國歷史上除了為屈原而設的端午節,就有了第二個為紀念一個人而誕生的節日。而那些因為和他一起流亡被賜以高官厚爵的夥伴則早被人們遺忘了。
2000多年後,我站在介子修廟前,讀著文人騷客的詩聯,不由想起范仲淹的那句名言:「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TAG:陳魯民自由談 |